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根本乘教說慈心

根本乘教說慈心

彌勒菩薩,即慈氏菩薩,因其發願所行皆與慈心有關。在原始佛教與大乘佛教,都曾提到有關慈心的修習。慈悲喜舍為四梵住,「慈」即給予眾生大樂。據《清凈道論·說梵住品》記載,基礎於禪定的開發,首先要觀察嗔恚過患及忍辱功德;因為修慈梵住,必要斷嗔恚而證忍辱,這是慈心的根本宗旨。

修習慈心,先應善對自己:「我欲樂、不苦」或「保持我自己無怨、無害、無惱、有樂。」然後對可愛、尊敬的人意念:「令此善人有樂無苦。」然後再對一切人修慈,繼而對怨敵修慈。這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逐步滅嗔的過程。最後以平等之心破除界限,對自己、可愛者、陌生人、敵人,均起平等之心。這樣能得禪相與近行定,也不難證入安止定。這是根本佛教四十種業處之一。此外,修慈能得十一種功德:安眠、安寤、不見惡夢、為人非人等愛敬、諸天守護、不為火燒或中毒或刀傷、心得迅速等持、顏面光彩、臨終不昏迷、死後生於梵天。(《南傳大藏經·增支部·十一支·慈心功德經》)

在一次僧團集會中,據一些在森林裡修行的比丘反映,曾受到精靈(多為樹神)的騷擾,以至無法好好禪修。佛陀透過神通觀察後說:除了那裡,沒有更適合的處所了。之前你們沒有帶著武器,現在我將授予你們。你們帶著武器回到同樣的地方,繼續練習禪修,那裡是唯一的處所。這武器就是無限愛心的修習法──慈心(Metta)。(佛說《慈經》的緣起。)如今在南傳的很多佛教儀式中,都會誦念此經。

「願我無敵意、無危險。願我無精神的痛苦。願我無身體的痛苦。願我保持快樂。願我的父母親、我的導師、親戚和朋友、我的同修;願在這寺廟的修行者;願在這寺廟的比丘、沙彌、男教徒、女教徒;願我的四資具的布施主;願我們的護法神:在這寺廟的、在這住所的、在這範圍的,願所有的護法神;願一切有情眾生:一切活著的眾生、一切有形體的眾生、一切有名相的眾生、一切有身軀的眾生、所有雌性的、所有雄性的、所有聖者、所有非聖者、所有天神、所有人類、所有苦道中的眾生,無敵意、無危險,無精神的痛苦,無身體的痛苦,願他們保持快樂。願一切眾生脫離痛苦,願他們不失去以正當途徑所獲得的一切,願他們依據個人所造的因果而受生。在東方的、在西方的、在北方的、在南方的、在東南方的、在西北方的、在東北方的、在西南方的、在下方的、在上方的,願一切有情眾生:一切活著的眾生、一切有形體的眾生、一切有名相的眾生、一切有身軀的眾生、所有雌性的、所有雄性的、所有聖者、所有非聖者、所有天神、所有人類、所有苦道中的眾生,願他們無敵意、無危險,無精神的痛苦,無身體的痛苦,願他們保持快樂。願一切眾生脫離痛苦,願他們不失去正當途徑所獲得的一切,願他們依據個人所造的因果而受生。上至最高的天眾,下至苦道中的眾生,在三界的眾生,所有在陸地上生存的眾生,願他們無精神的痛苦、無敵意,願他們無身體的痛苦、無危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天慈佑 的精彩文章:

大小二乘並蒂蓮
四十五年誨不倦

TAG:佛天慈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