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攝影指導到科幻作家,她如何完成「跨界」?

從攝影指導到科幻作家,她如何完成「跨界」?

日前,文靖新書正式出版。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北京5月30日電(記者上官雲)「創作靈感是從痛苦中來的。科幻的架構再怎麼複雜,最後還是寫人性。」近日,科幻小說作家文靖在北京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採訪時說,她希望每個讀者都能從新作品設定的角色中,看到自己的童年與成長。

文靖走上寫作之路,受外公的影響非常大。她回憶,小時候常跟老人家待在一起,外公家裡有一個很大的書房,活像個小型圖書館,「外公特別喜歡看書。腿腳好的時候每周都要去買書。甚至後來住進醫院,都堅持看書」。

「他會給我推薦各種書,文史哲都有,也有很多有趣的小說,比如對我影響很大的《達芬奇密碼》。」文靖說,外公是一位軍人,一直想寫小說,但第一本小說卻差強人意,「他說,等寫第二本會好些,可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我想,也許我能幫他完成這個心愿」。

此前,文靖在工作中。受訪者供圖

寫作,跟文靖的大學專業以及之前的工作經歷多少有些「不搭界」。她研究生專業是電影與電視,主修電影攝影,在校期間擔綱攝影指導的影視項目也曾獲得過一些獎項。但正是這種歷練,讓她對故事的畫面感、節奏性有了相對較好的把控。

「當構思一段情節的時候,它在我的腦海中會具有畫面感。」因此,在《沒有名字的人》里,文靖用極富鏡頭感的語言設置了一個龐大框架,並融入很多科幻元素:少女汪旺旺為探尋父親遇害真相,開始一系列冒險故事,也在無意中讓自己身陷危機。

說到科幻,讀者的印象可能是科技、太空、飛船……而在《沒有名字的人》中,文靖憑藉對電影劇本的深刻了解,先是將整個故事的科幻線進行理論梳理、推敲、考據,然後再把這些進行「降維」處理。用文靖的話說「我希望我寫的小說首先是個好故事,然後才是一個好的科幻故事。」這就給故事提供了比較大的影視改編空間。

文靖為讀者簽名。受訪者供圖

2018年5月,《沒有名字的人》正式出版。出版方雁北堂提供的資料顯示,這本書首印5萬冊,預售時便已斷貨,並一度登上了某電商平台的暢銷書榜,影視版權也已經與某視頻平台達成合作。但文靖表示,如果電影開拍,不會去當編劇,「專業的事要交給專業的人做」。

「我很明白電影語言和文字的不同。在劇本台詞中,人物動作與語言越是相反的,就越是有鏡頭感、有衝擊力,應該儘力避免重複。而在文字中,動作與語言重複,卻沒什麼關係。」文靖認為,「儘力想把小說寫好的人,要保證用感情寫作,才能貼近你的人物,使看起來『科幻』的故事儘可能真實的呈現在讀者面前」。(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一啟圖書在北京成立 正式發布新書《一啟卷》
忻鈺坤現身杭州《暴裂無聲》映後談 宋洋談角色突破

TAG: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