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需要「求真」的科學精神

中國需要「求真」的科學精神

科技日報記者 高博

開欄的話

一部科學技術發展史,也是一部科學精神發展史。一方面,科學精神孕育於科學實踐,並在科學發展中不斷升華。另一方面,科學精神又作用於科學實踐,成為科學發展的不竭動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科技創新的支撐,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科學精神的引領。從今日起,本報開闢「科學精神名家談」專欄,邀請專家學者,通過訪談、署名文章等方式,深入解讀科學精神的深刻內涵、時代意義及實踐路徑,以饗讀者。

5月26日,是李時珍500周年誕辰。中國為此發行了一套新郵票「中國古代科學家及著作」,旨在弘揚科學精神。

「中國人都深刻體會了鄧小平的一句話:『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愛因斯坦講過,科學除了促進生產力,還促進人的精神發展,作用於人的心靈,這第二個功能不明顯,卻同樣重要。」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科技館原館長王渝生教授說。

王渝生認為,儘管科學在中國被口頭尊重,但人們對科學精神還不甚了了。科學精神是一種崇高而美好的心靈狀態,不光是科學界,全社會都應該講求科學精神。

核心是求真

「科學精神這個東西,不僅僅是科學知識,更是一種文化,一種上層建築,一種意識形態。」王渝生說,「不是說搞科技和搞物質生產的人,才要有科學精神,當領導的,搞意識形態的,學文科的,乃至普通公民,都需要有科學精神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不具備科學精神的人,他會說假話,偽造實驗結果,欺上瞞下,糊弄老百姓,得到他自己的利益。」

王渝生說:「我們改革開放幾十年來,科學技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很多負面的東西出現了,很多人不按照科學精神辦事,還有科學上的不正之風,今天我們更有必要多講科學精神。」

王渝生說,科學精神是人們在科學實踐中形成的共同的理念、價值標準和行為規範,是人在科學活動中的基本精神狀態和思維方式。王渝生認為:科學精神的核心是「求真」。

「科學精神要求我們誠實、誠懇。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王渝生說,「誠實既是天道,又是人道。人的認識規律就是要誠實。」

王渝生說:「《大學》中也說,格物致知,正心誠意,而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格物致知就是探究事物的性質,認識到規律,這個過程伴隨著誠意和真心。你看古今中外,能夠顛撲不破,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科研成就都是這樣取得的。」

王渝生認為,「探索求真,理性實證,質疑創新,實踐獨立」是科學精神的四個內涵。他說科學家群體的特點就是:對未知事物抱著驚訝的態度,對花花世界抱著質疑的態度,他探究事物內在的本質,其探索又不是胡思亂想,而是要實證。

為真理犧牲

王渝生說,正是「求真」激發了偉大的科學革命和工業革命。16世紀的一件大事,是哥白尼通過畢生觀察和數學計算,發現1000多年來的地心說是錯誤的,日心說符合客觀數據,但他的論文會受到教會打擊,所以哥白尼很糾結。1543年,他70歲即將離世前,決定按照自然界本身的規律來認識自然界,就把理論拿去交付出版,引起了科學革命。

王渝生說,後來伽利略、布魯諾和開普勒等人去捍衛這個學說,因為這是符合客觀實際的。而教會的說法是虛偽的、是假的。

「有錯必糾,堅持真理,這就是科學精神。結果伽利略和布魯諾被教會迫害,布魯諾56歲時被宗教裁判所判死刑,1600年燒死在羅馬的繁花廣場上。布魯諾在宗教法庭上說:『你們以為判我死刑,我會害怕。但我發現,簽署死刑判決書的時候,你們在顫抖,你們比我更恐懼。』」王渝生說。

「為了堅持革命的真理而獻出了生命,這是一種大無畏的革命精神。」王渝生說,「我覺得科學精神和革命精神是一脈相承的。偉大的科學家跟偉大的革命家一樣,都站在人類思想的最高點。」

王渝生說,伽利略在教會威脅下被迫低頭,仍然喃喃自語:「但地球仍在轉動。」

「伽利略關於重力、斜面、摩擦的一些實驗還沒有完成,所以他只好暫時認了錯。」王渝生說,「牛頓在伽利略的基礎上,發現了運動學的三大定律,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這些公式到現在放之四海而皆準。」

王渝生說:「所有的科學理論都要經過觀察和實驗的證明,才站得住腳。科學精神是保證科學理論正確的最後審判官,而不是宗教裁判所。」

慢工出細活

俄羅斯生理學家巴浦洛夫曾給青年科學家寫了一封信說:「我給你們提出3點忠告。第一是循序漸進,第二是循序漸進,第三還是循序漸進。」

王渝生說,中外歷史都說明,科學家的發現、頓悟和靈感,來自長期的積累,科學事業不允許急功近利。「就像馬克思說的:『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險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王渝生舉了幾個例子:

居里夫婦從建築工地弄來了成噸的瀝青,在房子外的工棚里架起大鍋熬,好不容易才提取了不足一克的鐳,發現了放射性更強的元素;

愛迪生在1879年將鎢絲用於白熾燈之前,試驗了上千種材料;

從劉徽到祖沖之不懈努力,使用圓內截正六邊形邊數不斷加倍的割圓術,經過了海量的計算,才得出了3.1415926的圓周率。

王渝生說,李時珍是中國古代醫藥學的集大成者。《本草綱目》列舉了植物葯、動物葯和礦物葯共1800多種,繪製了1100張圖。「1800多種葯裡邊,李時珍自己發現的就有380種。從漢代的《神農本草經》開始,歷朝歷代都有修正藥學。他能夠在1000多年後補充了380多個新藥品種,就是探索和求證的結果。那個時候沒有照相機,一張一張地畫圖,非常不容易。」

王渝生說:「李時珍就充分體現了中國科學家的探索求真精神,他為了總結醫藥學,就要去探索。他跑到深山裡邊去挖葯,然後對照過去的記載,對的他就傳承下來,錯的他就改正。」

王渝生說:「李時珍工作40年,才最後成稿,在他去世之前拿去刻印,很可惜他沒有看到書。190萬字加上插圖,他死後3年才最後刻完。500年來,已經有了73個版本。達爾文1859年寫的《物種起源》,引用一些進化的例子,就來自《本草綱目》。」

王渝生說:「這樣的科學精神,才能讓科學成果流傳後世,經得起時間空間的考驗。」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劉義陽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號稱可攔截隕石!俄羅斯神秘防空導彈系統S-500即將量產
我科學家研製出最大規模光量子計算晶元;萬米海溝中發現塑料袋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