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的精神與岳飛、文天祥同輝,卻為何只因答不上一個問題,整整羞愧27年?

他的精神與岳飛、文天祥同輝,卻為何只因答不上一個問題,整整羞愧27年?


關注微信公眾號「

朕聽

」(zhentingwx),給小主講講你不知道的奇聞趣事




宋代有一位官至左司諫的諫官名叫陳瓘(1057-1124),他是福建沙縣人,元豐二年(1079)進士,授官湖州掌書記。此後他歷任禮部貢院檢點官、越州、溫州通判、左司諫等職。 陳瓘為人謙和,不爭財物,閑居矜莊自持,不苟言談,通《易經》。由於他剛正不阿,不畏權貴,敢於直言進諫,《宋史》稱他諫疏似陸贄,剛方似狄仁傑,明道似韓愈。可見陳瓘的才學和地位,不可小覷。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竟然也遭遇過學識的「滑鐵盧」,甚至讓他耿耿一生無法釋懷。










宋元豐八年(1085年),陳瓘任禮部貢院檢點官時,恰巧與後來成為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的校書郎范祖禹住在同一個宿舍。有一天,兩人閑聊時,談起孔子的弟子顏回不遷怒於人、又忠心耿耿的品格,這樣的人范祖禹認為當今也只有伯淳了。陳瓘聽後問:伯淳是誰?范祖禹很愕然地看著陳瓘反問道:「不知程伯淳耶?」那意思,這麼著名的人物你竟然不知道,很不正常了,就猶如把「蒞臨」念成「位臨」一般不可思議。




程伯淳就是程顥,是宋代著名的理學家,「二程理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當時就已是大名鼎鼎。而陳瓘作為探花出身,身為貢院檢點官,竟然不知有伯淳其人,被范祖禹這麼反問一句,當時就已是羞愧難當,為自己的孤陋寡聞臉紅。




政和二年(1112),陳瓘已經55歲了,此時他「既老旦病,手痺目昏,簡編筆硯殆將捐棄」,仍然沒有忘記當年的「滑鐵盧」之事。他專門作了一篇《責沈文》,剖析反思自己,同時把這篇文章贈給他的侄子陳淵,既是自責,又是對侄子的勸勉。陳瓘在文章開頭,引用了春秋時期葉公向子路打聽孔子,而子路不回答的典故,然後他批評葉公,實則在批評自己,「魯有仲尼而彼不知焉,則於其間也何足對哉!」文中回憶起當年的「不知伯淳」,真是痛心不已,「時予年二十有九矣!自是以來,常以寡陋自愧。」之所以用《責沈文》做題目,因為,葉公原名叫沈諸梁。










整整27年了,當年的范祖禹也許早就把此事忘掉了,而陳瓘對自己卻毫無寬宥之意,過了知天命之年他還是如鯁在喉,這就是陳瓘人品和個性決定的,說明他一貫作風是追求嚴謹,沒想到能出這樣的低級錯誤,但是錯誤出了就無法挽回,只能耿耿於懷,給後人留下教訓了。




對於陳瓘的如此風範,那個因程門立雪而流傳千古的楊時,專門為陳瓘的《責沈文》寫了自己的感慨:「了翁以蓋世之才、邁往之氣包括宇宙,宜其自視無前矣,乃逼然不以賢智自居,而以不聞先生長者之言為愧。非有尊德樂義之誠心而以自勝為疆,何以及此!高文大筆,著之簡冊,使世之自廣而狹人者有所矜式,豈曰小補哉!」程門學子楊時對陳瓘作了如此高的評價,如果他地下有知,也該釋懷了。




對於陳瓘的自責,不知今人作何感想?




作者:

劉永加,魚羊秘史簽約作者。文史學者,資深媒體人。



版權聲明:

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史記 的精彩文章:

蘇小妹拒絕新郎入洞房,蘇東坡一個動作幫新郎解圍
漲姿勢!歐陽修竟是由於這個原因才寫出《醉翁亭記》?

TAG:魚羊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