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似是而非·一本正經的不正經》 ——王晶「不正經」系列作品解讀 文Article/李昱宗Yuzoh Lee

《似是而非·一本正經的不正經》 ——王晶「不正經」系列作品解讀 文Article/李昱宗Yuzoh Lee

溫馨提示:

上方藍色文字,欣賞精彩、完全免費!

【居然閣】李昱宗工作室是以文化藝術交流、國學精髓探索、學術研究、書畫評論、創作實踐為主,同時開展教育培訓、國學講座、字畫鑒定及修復,在修習中國傳統文化及詩詞、書法、繪畫、治印、鑒賞等藝術領域中逐步搭建起的個人藝術工作室。

■王晶

字大明,齋名一齋。1990年出生於甘肅渭源,2013年畢業於蘭州城市學院。西泊刀郎故里五年,不善言語,自知不可通達,特篆刻「庄稼人之後」,以敬隴中厚土,以警自己素心。

似是而非·一本正經的不正經

——王晶「不正經」系列作品解讀

文Article/李昱宗Yuzoh Lee

繪之物相,情態各俱;

神若自然,出於筆韻。

傳統人物畫不乏名家,人材輩出,各具風貌;但就筆墨而言,大都介於工、寫之間;傳統人物畫在整個中國畫體系當中是比較難的,它難在對人物形態的概括、難在對畫面的把控,它不像山水畫、花鳥畫那般容易講解與掌握。

兩個月前偶然在朋友圈看到幾幅「似是而非」的寫意人物畫,作品不大、也不複雜,但卻非常吸引我的眼球和心臟;畫面的小人物著衣紅衫,頭戴青色襆頭,表情神態各異,再配合幽默詼諧的題字,讀來頗有味道;漫觀其朋友圈作品,久久回味而終於按耐不住內心的激動便斗膽與作者小小溝通了一下下。

作者王晶,與我年齡相仿,亦是老鄉,具體什麼時候添加的彼此微信也因時間久遠而忘卻了,慶幸的是我發現了這麼一個有才情、有思想、有畫功、有骨氣的藝術家。

中國畫(人物畫)講究「意在筆先」,在中國傳統繪畫的觀念當中、尤其是人物畫,「意」乃其審美情趣的精神所在,從「應物象形」到「以形寫神」,工整而簡約、細膩而傳神。我在看王晶兄作品時,恰如入無人之境,如醉如痴,好似莊周與蝴蝶般撲朔迷離,確是「似我非我、非我即我」的狀態。

通過王晶的作品不難發現這個特點,他畫面中所表達的是對「形而上」的升華與構造,是對「情」對「境」的追求和感悟。「寫意」審美的經驗總是在藝術的經驗之前的,當放下權利和慾望,審美就會出現。

北宋蘇東坡題《吳道子王維畫》有言:「吳生雖絕妙,猶以畫工論。摩詰得之於相外,有如仙翮謝樊籠。」

王晶勤奮好學、涉獵廣泛,其用筆清新恬淡,著墨處諧韻致雅,線條靈動而不失嚴謹,色彩絢爛又不失沉穩,古雅又兼現代,配以風格相統一的提款、鈐印而構成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撲面而來的精妙,給人心靈的震撼和感悟。筆下作品自立新意,皆俱古樸之風。

對寫意畫來說,筆墨和造型都是極為重要的,但執著於「意趣」的王晶顯然不會拘泥於「真似」的造型,我肯定他不能限制自己筆墨的發揮,所以,王晶追求的也正是「不似之似」的自由境界。

雖然王晶的畫面技法有時候不是特別嫻熟,題款中書法的功底也稍欠火候,但他卻以最直接的語言、最簡單的筆墨,表現出了作者睿智、博大、深遠的藝術境界;這是出於在傳統文化浸淫下以用「情」造「境」為中心的產物,這本身就是中國畫的特點。

他內斂、但頗具獨特內心的筆墨氣象卻縱橫而於舒嶺,丰神狂宕而不欺於軟媚,不柔不綺卻風規自遠。這個質樸的隴垣大山之子,仰望著厚重的傳統藝術之峰,用一支雄渾朗健的莽韌勁筆,縱橫揮灑著他頗具生命質感的筆墨心情。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清高不俗,妙手偶得。知生有涯而藝無涯,願王晶兄的「不正經」系列作品境界越來越高,藝術之路越走越寬!

歲在戊戌孟夏吉日

於新疆書畫研究院

圖/文/整理編輯:李昱宗工作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