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你變網紅臉的「網紅套餐」價值十幾萬,銷售拿走了70%的提成

讓你變網紅臉的「網紅套餐」價值十幾萬,銷售拿走了70%的提成

劃重點:

拯救網紅臉

「寧可美得千篇一律,也不要丑得與眾不同。」如今,那種蛇精錐子臉已經不再流行,大家談論更多的,變成了自然臉、高級臉、處女臉。當求美心切的整形者們前赴後繼地走上網紅醫院的流水線,看似變美麗的同時,也為未來的自己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修復太難了!真正製造網紅臉的醫生可能水平是很差的,有的醫生能把眼角打開,但他修不回去。」

作為網紅經濟一個鮮明的代表符號,網紅臉不僅是一陣流行風潮,它關乎技術與審美,也關乎流量與慾望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符遙

大歐雙(歐式平行雙眼皮)、高翹鼻、圓潤的額頭、飽滿的蘋果肌、半永久的一字眉……不必多說,這大概是一張標準的「網紅臉」。

儘管不知從何時起,「網紅臉」開始越來越趨向於一個貶義詞,但不得不承認,這種有幾分中國特色的審美偏好,早已悄然滲透進我們的生活:當你打開抖音,擁有曼妙身材的網紅臉小姐正在跳著海草舞;上淘寶買衣服,作為模特的網紅店主們看上去都長得差不多;而刷刷娛樂新聞,王思聰的新女友好像又是個網紅臉。

進入2018年,在醫美整形圈,幾乎每個人都會告訴你:網紅臉已經不流行了。但事實上,在這個「後網紅臉時代」,與之相關的種種話題,遠沒有結束。

有人在擁有了「芭比眼」「花瓣唇」之後,一躍成為了備受追捧的「名媛」,和明星、富二代談起了戀愛;也有人花28萬元請來專門給網紅隆鼻的「名醫」,卻做出了個「朝天鼻」,不得不再花上6萬去修復一番。

作為網紅經濟一個鮮明的代表符號,網紅臉不僅是一陣流行風潮而已,它關乎技術與審美,也關乎流量與慾望。

全臉打包的「網紅套餐」

如今追溯起來,人們已經很難準確地說出網紅臉最早的由來,但業內一個公認的說法是,網紅臉這一概念起源於2014年前後。

彼時,網紅營銷的概念開始在微博等社交媒體上盛行,當一個個網紅美少女成為了時尚美妝領域的意見領袖,名牌的衣服、包包之外,她們的大眼睛、高鼻樑也開始成為粉絲眼中美麗的風向標。

進入2015、2016年,隨著直播平台的爆紅,網紅臉的流行迅速達到了頂峰。有數據統計,2015年全國的在線直播平台有近200家,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時段同時進行直播的房間數量超過3000個——在流量的加持下,不計其數的網路主播讓網紅臉成為了互聯網上最常見的形象之一。

在整形技術越來越發達的今天,想擁有一張網紅臉其實並不太難,入門款的項目是最基礎的——雙眼皮和隆鼻手術。因為五官互為參照,一些整形機構也推出了全臉打包設計的「網紅套餐」:雙眼皮、開眼角、鼻綜合、全臉脂肪填充、隆下巴、玻尿酸豐唇、瘦臉針……最少只需要花上十幾萬元,就能重新換一張臉。

「眼睛拉個雙眼皮,開個內眼角、外眼角,下眼瞼再往下拉一點;鼻子要做得高、挺、翹;額頭要飽滿,打玻尿酸和脂肪讓它看上去圓潤一些;眉骨一定要墊高,這樣會顯得眼睛深邃。下巴要尖,有的會去削一下下頜角。」粉熊是微博上知名的醫美博主,她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早年Angelababy是女孩們追捧的整形範本,後來,迪麗熱巴、古力娜扎這樣頗具異域風情、看上去有混血感的面孔開始引領新一代的整形潮流。在很多「網紅套餐」中,做一個「熱巴同款」「娜扎同款」的雙眼皮或高鼻樑,總是極具吸引力的廣告。

如果不想動刀,通過打針進行微整形,則是更簡便也更便宜的方法。因為在面部填充上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玻尿酸一直被視為微整形的代名詞。一個在網上廣為流傳的「配方」是,「你和網紅只差了15支玻尿酸的距離」:只要先天條件不太差,額頭、太陽穴8支,蘋果肌3支,鼻子2支,下巴2支,你就可以和網紅一樣美了。

但事實上,每個人的基礎不同、審美不同,照著網紅、明星的標準整完,是不是真的就好看?很多時候也不一定。更何況,流行趨勢是會變的。

2016年底,醫美平台新氧在盤點了用戶們發在平台上的整形日記後發現,超寬的歐式雙眼皮、擎天一柱般的高直鼻樑和蛇精錐子臉這些曾經的「網紅臉標配」漸漸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小內雙、韓式小翹鼻、心形臉開始進入更多人的視野。

然後,就來到了如今的短視頻時代。網紅們依然霸屏,但看膩了傳統網紅臉的人們審美在變。

在上海一家整形機構工作的Tina向《中國新聞周刊》佐證了這樣的趨勢。不久前,她和知名醫用美容硅膠品牌韓式生科的銷售人員聊天,對方告訴她,從這兩年提貨的趨勢就能看得出現在流行什麼樣的鼻子。「前年(2016年)瘋了一樣出『網紅鼻』,他們那會兒就跟著出大號的假體,粗、長、厚,而今年就很少用了。」

網紅臉的流行度在減弱,但「後遺症」才剛剛開始。Tina所在的喜美醫療美容機構主打鼻整形修復,這兩年,他們明顯發現來修復「網紅鼻」的客戶越來越多。「以前覺得隆鼻做一次兩次還好,第三次就很多了,現在已經出現了修復四五次的客戶。」Tina說,2014、2015年時,非法的微整形工作室盛行,很多客戶是因為玻尿酸注射壞了來修復的,而這兩年的客戶則更多來自那些專做網紅風格的「網紅醫院」。歪斜的、變形的、感染的、不滿意的……修復鼻子平均的行價是6萬~12萬元,比初次隆鼻要貴得多。她認識的好幾個整形醫生2018年都轉而開始主打修復了,「壓根不愁客戶。」

「有的醫生能把眼角打開,但他修不回去」

「所謂『網紅鼻』,主要是『高、翹(尖)、挺,』這3個特點。近年來,鼻整形技術發展很快,做手術的人也多了。」北京米揚麗格醫療美容醫院院長巫文雲是鼻整形專家,這兩年,90%來找他的求美者都是鼻子做壞了來修復的,而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這種網紅鼻。

巫文雲說,來修復網紅鼻的求美者大多是18~30歲的年輕女性,通常分為兩類:一類是心心念念想要高鼻樑,做完了才發現太誇張,根本不適合自己;或是做完自己感覺還不錯,但周圍人都覺得很怪異,「慢慢地,自己心理上就受不了了」。還有一類是手術後鼻子被假體頂得太高太尖,皮膚受到張力不斷拉伸,逐漸會變得越來越薄。就像牛皮筋拉得超過一定限度就肯定會崩斷一樣,皮膚也是一樣,最初的表現是皮膚髮白、發紅,嚴重的會出現破損,甚至還有皮膚潰爛、假體穿出的情況。

整形界一直有句話:面部一枝花,全靠鼻當家。中國人屬於蒙古人種,面部較平,一個精緻高挺的鼻子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五官的立體感,提升整體氣質,因而隆鼻常年是排在雙眼皮手術之後,最受中國整形者歡迎的項目。對於需要經常出鏡的網紅們來說就更是如此,想要「靠臉吃飯」,「鼻綜合」手術幾乎是必不可少的一項。

中國鼻綜合整形的歷史其實並不長。巫文雲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從上世紀70年代起,絕大部分的隆鼻手術就是簡單地在鼻子里放個L形的硅膠假體,把鼻子墊高。

2010年之後,達拉斯全鼻整形的理念傳入國內,中國醫生們開始接受用自體軟骨做鼻尖的方法。用軟骨做出的鼻尖外形更好,穩定性更高,使得醫生可以對鼻型進行全方位綜合的設計重塑,因此近年來在國內備受推崇,自體軟骨也成為了硅膠、膨體之外,越來越多整形者選擇的材料。如果只需要做鼻尖、鼻小柱,自體的耳軟骨或鼻中隔軟骨即可;如果需要做鼻樑,那就需要用到自體的肋軟骨了。

鼻綜合涉及取整形者的耳軟骨、鼻中隔軟骨或肋軟骨,然後要用軟骨對鼻子原有的結構進行支撐和「改建」,是個非常複雜的手術。而「網紅醫院」的醫生大多不具備這樣的經驗和技術,常常以「偽綜合」的方式打造「網紅鼻」:用很高很厚的L形假體抬高鼻樑,再用耳軟骨做鼻尖。巫文雲說,這樣做出來的鼻子,鼻尖部位的軟骨處於懸空的狀態、支撐力很差,在上面墊假體就像「要在沙土上建房子」,「不僅對鼻尖的改善有限,甚至會破壞鼻子原有的形態。」

在他看來,按照東方人面部輪廓的特點,國內其實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適合做那種高、翹、挺的鼻子,「比如他/她的鼻子本身皮膚比較多,或者其他五官都比較立體,只有鼻子塌,就可以做個高鼻子匹配一下。」但求美心切的整形者們往往管不了那麼多,當她們前赴後繼地走上網紅醫院的流水線,看似變美麗的同時,也為未來的自己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其實,不僅僅是網紅鼻,眼睛也是網紅臉愛好者們這兩年密集修復的「重災區」。

位於北京八大處附近的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是國內最知名的整形外科三級甲等專科醫院,每天,大批大批在別處「做壞了」的患者從全國各地趕到這裡,帶著各自需要修復的問題。在整形者的各種討論群里,頜面整形外科中心副主任醫師石蕾的雙眼皮手術很有名。不過,去年一年,她有幾乎三分之一的工作都是「修復別人失敗的作品」。

在微整形流行之前,雙眼皮手術是大部分亞洲人邁入整形大門的第一步。和西方人普遍擁有的大眼睛、雙眼皮不同,東方人的眼睛相對較小,一半人都是單眼皮。

另一方面,大部分東方人內眼角處的上眼皮都蓋住了下眼皮,這種被稱為「蒙古褶皺」的皮膚褶皺在醫學上叫做「內眥贅皮」。嚴重的內眥贅皮會讓眼睛顯得較窄較短,如果「開個眼角」,眼睛自然會變大,看上去也更清爽有神。

喜歡誇張網紅風格的求美者在初次整形時大多不會選擇公立醫院,因為公立醫院的醫生通常被認為審美、作風比較保守,但公認的技術水平卻讓他們成為了做修復時的最佳人選。石蕾接診過形形色色來進行二次或N次修復的患者,她們有的人雙眼皮被割得一邊寬一邊窄;有的人硬要追求歐式雙眼皮,效果卻又假又愣;還有人眼角開大了,完全豁開來,露著紅色的結膜,還因此患了乾眼症。

開大了的眼角要再做手術給包回去,不是誰都有這個條件,眼睛本身的形態、眼皮的皮膚量等等都是限制。「修復太難了!有的只有我們才敢接。真正製造網紅臉的醫生可能水平是很差的,有的醫生能把眼角打開,但他修不回去。」石蕾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黃種人的皮膚瘢痕體質相對比較重,因此也很受限制,更何況,有時來找她的患者,她都「不知道怎麼能做壞到那樣」。也有不少人的整形算不上失敗,但因為對效果不滿意就會病急亂投醫,心態出了問題,一些私立的整形機構也不願接收這樣的修復案例。這些年,她接手過已經修復了六七次還沒修好的眼睛,但也拒絕了絕大多數找過來的修復患者,「我只有一雙手,我能做的其實也很有限。」她感嘆道。

在像石蕾這樣受過正規醫學訓練、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看來,一項整形手術的安全性永遠是第一位的,而且「能不做的項目就不要做」。她會盡量考慮求美者的要求,但一切必須在她的底線之上。這意味著她可以做雙眼皮、開眼角,但絕不會隨便去做什麼網紅們喜歡的「芭比眼」。

「芭比眼」是網紅醫院、微整形工作室造出來的概念。要打造像芭比娃娃那樣忽閃忽閃的大眼睛,除了常規的做雙眼皮、開內外眼角、提肌之外,還有一個備受爭議的手術名為「下瞼下至」。這項從日本傳來的手術通過把下眼瞼往下拉,可以讓眼睛在變大的同時,看上去有種溫柔、無辜的感覺。但近年來,不少求美者做完後的效果並不好,甚至很多人都出現了眼瞼外翻、下瞼退縮、眼睛閉合不良等情況,修復起來十分困難。

「這是一個特別容易出併發症的手術,但術式本身其實沒什麼問題。」石蕾解釋說,下瞼下至術分內切和外切兩種,從瞼緣外側三分之一的地方打開,把下瞼瞼板底下的肌肉摺疊或者縫短即可。這項手術最早由日本醫生廣比利次發明,還獲過整形美容界的大獎,日本很多女明星都做過。但因為尺度很難把握,併發症也多,國內很多醫生都不開展這項手術。

而在她看來,下瞼下至並不像很多人想像得那麼可怕,之所以在國內出了諸多問題,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那些江湖游醫。他們技術很差,盲目承諾誇張的網紅效果,不會嚴格篩選手術的適應症。事實上,2011年,眼瞼下至手術發表在整形外科頂級期刊《PRS》上時,125個案例中只有3例出現了併發症——並非所有人都可以做這項手術,只有細長、呈上挑狀的眼睛才適合。

走進「微整形工作室」

滕璐第一次接觸整形是在2013年。當時她剛剛高考結束,開始兼職做平面模特,接一些諸如淘寶店拍攝之類的小活兒。剛進這個圈子,她就發現「周圍的小姐姐們都好漂亮」,當她意識到這些美麗多多少少都有些整形的功勞時,也很快動起了這個心思。

滕璐是上海人,先天條件還不錯,本身就是大眼睛、雙眼皮。但決定整形後,她首先考慮的還是雙眼皮手術——她更喜歡歐洲人的那種眼睛,對比之下,自己的雙眼皮明顯「還不夠雙,也不夠誇張」。因為發現公立醫院可能不會滿足自己想要誇張效果的要求,對整形一無所知的她將目光投向了「微整形工作室」。

「那時候真的什麼都不懂,微整形工作室也不像後來那麼泛濫。就是自己在網上查資料,在微博上搜一些案例圖。一看圖片上人家做完的效果很好,馬上就動心了。」很快,她為自己選定了一家工作室,在微信上完成了簡單的「面診」後,當即確定了手術方案:雙眼皮+開內眼角,收費1萬多元。

那是一家開在普通居民樓里的工作室,所謂的手術室,其實就是一間卧室。用作「手術台」的美容床上方,替代無影燈照明的是一盞普通的檯燈。做手術前,穿著白大褂的醫生慢慢悠悠地去了趟衛生間,回來也沒認真消毒,手術就開始了。

如今回想起這些,滕璐自己都覺得可怕,「但當時真的有點兒被沖昏頭腦了,有種僥倖心理,總覺得人家做得都挺好,自己的運氣應該不會那麼差吧。」

這幾乎是一次從開始就註定要輸掉的賭博。手術結束一周後,期待中漂亮的「大歐雙」並沒有出現,她的雙眼皮腫得一邊寬一邊窄。一個月後,不僅沒有好轉,眼睛還會不時地流出紅色的分泌物,眼角處也留下了一個小小的疤痕。這時,她開始意識到,手術做壞了。

「當時我真的崩潰了,本來還不醜,做完卻變成這樣,簡直是一把刀扎在心裡。」整整3個月,滕璐幾乎足不出戶,一度陷入了抑鬱的狀態。直到很久之後,她才知道,她在術前看到的那些「成功案例」,其實都是PS出來的效果,而這不過是這類微整形工作室、「網紅醫院」慣用的套路而已。

一位不願具名的醫美從業者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網紅醫院一般會通過醫美代理在微博或朋友圈裡發術前/術後對比的案例圖來招攬客戶。他們用「英文+國際/童顏/網紅+醫院名稱/××專家團隊」一類的詞條給圖片打水印,但單純通過這些信息,客戶無法查出手術究竟是在哪家醫院做的。這些醫美代理通常簽約了一家或多家醫院,同一張案例圖,換個水印就可以在不同的賬號上發出。客戶前來諮詢,他們會提供報價和諮詢服務,但報價並沒有固定的標準,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看人下菜碟」。只要成功地把客戶拉去做手術,他們就能拿提成走人了,「五五分成都是比較低的,有的能拿到三七。」

這樣的營銷模式聽上去既不新鮮也不複雜,但總能源源不斷地吸引到求美心切的年輕女孩。「他們很會抓住人的心理,」滕璐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些「諮詢師」會在朋友圈裡曬名牌、曬奢侈品,有技巧地向潛在客戶們展示自己「高大上」的生活。有客戶來諮詢,他們也不會表現出很熱情的樣子,甚至還會營造出高冷的氣場。「比如你發了一條信息過去,他們就算看見了也會故意等幾個小時再回,給你造成一種錯覺:他們很忙,有很多客人要接待,根本不在乎你這點錢。」

除了和醫美代理合作,一些微整形工作室也會找來網紅「現身說法」,在自己的微博、微信上發布廣告——是不是真的在這家做的整形並不重要,一條廣告最少有幾千塊的勞務費,或者乾脆贈送一針玻尿酸。

吸取了之前的教訓,2014年,滕璐在一家正規的民營整形醫院進行了眼睛的修復手術。幸運的是,這次修復非常成功。她如願擁有了一雙混血風格的大眼睛,這也讓她很快就嘗到了甜頭:以前去應聘模特的拍攝工作,她平均要面試好幾場才能被選中一次,但這次手術後,她幾乎沒費什麼力氣,就成為當年Chinajoy一個展台的「小主推」了。

眼睛立竿見影的效果讓滕璐十分驚喜,也因此想要走得更遠——儘管醫生認為她的鼻子沒有太大問題,她還是去取了耳軟骨,做了鼻綜合手術。「我跟醫生提的要求是,在皮膚張力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做到最高。」回憶起自己的心路歷程,她並不避諱:「別的小姐姐都是那種很誇張的效果,那我也要做一個。」

在普通人眼中,這似乎是個不太理智的決定,但對她來說,倒也並非完全出於跟風:鏡頭和屏幕有放大五官的效果,生活中看著誇張的鼻子,上鏡可能就剛剛好。滕璐說,過去她從沒覺得自己的臉大,直到一次偶然聽同學提起,才把自己參加節目的視頻找來看了一下——然後,她就毫不猶豫地去打瘦臉針了。

「網紅臉,互聯網視頻時代社會病態審美的一場騷亂」

「芭比眼、花瓣唇……網紅醫院會造出一些讓人心生愉悅的營銷詞,給你感覺好像做完以後就能變女神。」微博醫美大V粉熊喜歡把網紅臉稱為「商標臉」、「流量臉」。在她看來,早年的網紅開淘寶店、做主播,上鏡都挺漂亮,也沒那麼誇張。她們中的很多人之所以能火,一部分是因為趕上了當時那些社交媒體平台正處於發展期,自然會分到一些流量的紅利。「但現在已經不同了,之前火了的人給後面的人造成了一種幻象,彷彿這是一個很美好的產業。」她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很多心智還不成熟的女孩子都對這個幻象走火入魔了,就覺得好像只要擁有了一張Angelababy或娜扎同款的臉,就能當網紅,輕輕鬆鬆賺很多錢了。」

網紅醫院也利用了這種心理。「你不把錢丟在自己的臉上,男人又怎麼捨得把錢丟在你的身上呢?只有自己變得更美好,才有資格被寵愛。」在網紅醫院的宣傳廣告上,這樣「有煽動性」語言比比皆是。

粉熊說,網紅臉的比例其實很接近日本漫畫里的二次元少女,這類形象在動畫片和書里出現會讓人感覺很美、很萌,但真出現在現實生活中就是完全另一回事了。這幾年,她常常會在微博上發一些因為畸形審美、過度整形造成的失敗案例,希望能引導粉絲們樹立健康的審美觀,避開那些不正規的整形工作室。但令她無奈的是,無論那些案例有多麼觸目驚心,總還會有網友給她發來私信,詢問哪裡可以做網紅臉。一些網紅醫院直接在她的微博下私信網友,一邊拿著誇張的案例圖招攬客戶,一邊還詆毀正規醫院。

「很多人來整形,完全是不理性的狀態,根本意識不到自己一針打下去意味著什麼。」石蕾也見到過不少「三觀不正、審美觀有問題」的年輕女孩來求診,她能做的,也只能是盡自己的努力解釋清楚,盡到專家的責任。

其實,中國姑娘對網紅臉的追捧,正好說明我們的「整形時代」才剛剛開始。在參加一次國際學術會議時,石蕾曾與日本的整形專家們探討過網紅臉的現象。日本醫生告訴她,差不多在30年前,日本也曾出現過類似的風潮——當時,日本整形界最流行的是好萊塢明星的長相,很多姑娘也喜歡誇張的雙眼皮、高鼻樑,恨不得人人都想整成奧黛麗·赫本。這種現象一直持續了將近10年,人們的審美才慢慢回歸到了民族自信心更強的狀態。

「在後來的幾十年里,日本整形者們變得越來越理性。很多女性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才會去診所,也會很理性地跟醫生討論,怎樣『小改』一下能讓自己變得更好看。她們不會無窮無盡地追求整形,而是希望『周圍人不要看出我有那麼大的變化』,保留自己最好的個性,在這個基礎上再來改變。」這也是石蕾最推崇的狀態。

不過,在眼下的中國,距離這一天的到來似乎還有些遙遠。

為什麼人人都在調侃網紅臉,卻還是有人要整成那樣?一個最常見的答案是:「寧可美得千篇一律,也不要丑得與眾不同。」另一方面,儘管如今日本自然的整形風格在國內也很受追捧,很多女孩依然無法接受一個「自然到看不出整過形」的鼻子,「如果做了跟沒做一樣,難道不是醫療事故嗎?」一位整形者在網上這樣寫道。

事實上,不僅僅是整形者的觀念尚不成熟,同樣處於初級階段的還有國內魚龍混雜的整形市場。

「網紅臉的現象是互聯網視頻時代社會病態審美的一場騷亂。那些專門做網紅臉的機構就是助紂為虐。」聯合麗格集團董事長李濱從上世紀90年代進入整形行業,在他看來,在過去20年間,國內的美容整形行業仍處於追逐短期利益的階段,一些機構打造網紅臉,已經違背了整形作為醫療行為的基本規律。」

「跟以前比,醫療產品已經大大地豐富了,技術也在提升,但道德水準幾乎沒有變化,甚至出現了倒退。因為長期處於對利益的追逐上,審美觀和價值觀這20年沒任何進步。」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作為一名從業者,他期待著隨著市場的不斷規範,整個行業能夠通過迭代,實現從追逐利益到創造價值的轉變,「我們要為求美者創造真正屬於她的價值:通過醫療美容,她的缺陷得到了美化、提升了自信,而在這個過程中,醫生也收取合理的費用,這才是最好的狀態。」

做完眼睛和鼻子後,最近兩年,滕璐再沒有進行過大的手術,但仍會定期注射玻尿酸和瘦臉針。如今的她,看上去是一個真人版的混血洋娃娃,有了更多的工作機會,身價也早已翻了十幾倍。她上過《極限挑戰》,被孫紅雷認成了「新疆姑娘」;也曾和郭富城的太太方媛一起拍廣告。有整形機構將她作為「網紅套餐」的代言人,但她從來不接那些「網紅醫院」的朋友圈廣告:「我自己上過當,希望其他女孩子能避免吧。」

滕璐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自從趙麗穎走紅之後,她那樣的小圓臉也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如今,那種蛇精錐子臉已經不再流行,大家談論更多的,變成了自然臉、高級臉、處女臉。但她並不擔心自己的工作機會會隨著流行趨勢的改變而減少,畢竟,在這個講求辨識度的行當里,混血洋娃娃的風格就是她的個人標籤。

「如果我不做這個工作,我應該也不會去墊鼻子、打瘦臉針。很多審美都是受同行影響,看著別人做了,你自己心裡也會癢。」滕璐說,現在再有以前的同學見到她,會覺得她的臉「過於尖了一點」,她自己也覺得人家「說得有道理」,「但我畢竟是在這個圈子裡,更多的時候要在鏡頭裡,就要有取捨吧。」

《中國新聞周刊》2018年第20期

轉載自:中國新聞周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大嘴說科技 的精彩文章:

我如何在2個月內,讓文章訪問量從20變為10萬+?
滴滴順風車整改後 不再顯示乘客信息車主沒法挑單

TAG:李大嘴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