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3歲還不會說話,竟因父母忽略了這個

孩子3歲還不會說話,竟因父母忽略了這個

育兒進化論

新手媽媽自我拯救指南。

關注

1

親戚的一個小男孩,3歲了還不怎麼會說話,駕馭不了完整的句子,這可急壞家裡人了,帶著他去了好幾個大醫院,得到的結論卻都是——

正常。

可眼看著就到了入園的年齡,孩子還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因為不會說,脾氣也很急躁,經常大哭大鬧。

為了「訓練」他說話,家長經常拿最愛的食物「誘導」他,比如,拿一個棒棒糖,教他說幾句話,必須跟著說了才給他。有時這一招很管用,有時孩子緊閉著嘴巴,根本不買賬

帶孩子出去逛超市和商場,看到喜愛的玩具,為了讓孩子主動開口去說話,家長就會告訴他如果自己去問售貨員這個多少錢,就給他買。

聽說有一次孩子想吃雪糕,媽媽給他五塊錢,因為之前吃雪糕,一直都是被拒絕的,這一次同意他買,想著他肯定是很高興的。可是,他走過去,拉著售貨員的衣角,指了指冰櫃里的雪糕,遞了錢,然後轉身就走。媽媽走上前,把雪糕放回去,告訴他必須自己開口說話才可以吃,他卻轉身走了。

不願意開口說話,能說的話很少,這成了親戚一家的心病。

我也帶兒子去親戚家玩過,雖然平時有爺爺奶奶照顧孩子,爸爸媽媽下了班,也是陪著他。可在他們家幾乎聽不到什麼聲音,爺爺奶奶各自做自己的事,爸媽陪著孩子,也都是靜悄悄的。

從這一點不難看出,孩子不會說話,不願意說話,家庭環境影響的因素很大。

2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幾個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家長如果可以抓住,對於孩子語言的學習和運用是很有幫助的。

專家認為,9-24個月是理解語言的關鍵,24-48個月是表達語言的發育關鍵期。在這兩個階段孩子學習語言效果最佳,而且,獲得的語言習慣最容易長期保持下去。

幼兒語言發展的幾個關鍵期:

1

語言準備期

0-12個月:聽力敏感期,也是神經元高速連接的階段,音樂的大量輸入會促進神經元連接。給寶寶唱歌是輸入最佳的方式,對於幼兒園的語言發展很有利。

12-18個月:這個時期的寶寶往往會用一個簡單的辭彙代替和表達完整的句子所包涵的意思,也會用手勢、表情等輔助表達自己的意願。

18-24個月:隨著寶寶對周圍環境事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他的辭彙量也開始迅速增加,他會運用兩個或三個不相關聯的簡單辭彙代替表達完整句子的意思。比如,寶寶,肉肉,表達的意思就是:寶寶想吃肉肉。

24-36個月:這個年齡階段的寶寶辭彙量明顯增多,會運用邏輯性較強,含有主語謂語的簡單句子。比如:我要出去玩。

2

語言完備期

這個時期的幼兒園,已經會運用已經掌握的辭彙去表達自己的意願,簡單描述自己的想法,發音也日趨準確,也會用詞語組句子的規律。但主要還是以簡單的句子為主,隨著年齡的增加,簡單句會被越來越多的複合句所代替。

在孩子語言發展敏感期家長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更好地運用語言呢?

1

語言由簡單到複雜

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因為考慮孩子每一個年齡階段的接受能力,和他們說話的時候,應該注意自己的語言是由簡單到複雜的

年齡越小,語言就越簡單,句子越短,這樣也更容易去影響孩子。而且,在跟孩子說話的時候,要吐字清晰,經常重複,這樣利於孩子學習和記憶。

2

做「話嘮」父母

孩子語言是否豐富,除了個體差異之外,還跟所處的語言交往環境有密切的關係,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可以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語言交往習慣。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家長也一定不要沉默不語,而是,盡量多用語言去和孩子溝通,即使孩子年齡偏小的時候,也要多和他們說話。

有研究表明,出生兩天的新生兒大腦就已經對母語語音進行加工。所以父母對孩子多說話,對孩子的語言發展非常有利。

3

增加交流機會

同伴或者同齡人之間的交流,也是孩子學習語言的一個重要途徑

因為在一起玩遊戲,他們之間是需要用語言來表達,這就促進了孩子的語言發展,孩子也會在交往中,調動已往的說話經驗,運用語言技巧去解決在遊戲中實際問題。

比如,有人拿了他喜歡的玩具,但是,他並不想給別人,就會想怎麼去解決。

4

傾聽

在孩子努力給我們表達的時候,家長應該認真去聽,這樣做,孩子才有自信去表達,而且,等別人說話的時候,他也學會去傾聽。

只有仔細去聽,才能去模仿,孩子在最初學習語言的時候,就是從模仿開始的,所以願意聽是非常重要的。

3

對於一些孩子語言發展遲緩,家長也不要過於著急。當發現孩子語言運用能力差,還是需要家長去進行引導和干擾的。

1

排除疾病原因

一般來說,聽力方面的缺陷,會阻礙孩子的語言輸入,導致孩子沒有辦法學習,也就輸出不了。還有假如孩子有社交行為障礙,他們運用語言能力也會變差,拒絕去說話。

家長需要排除是否有這些疾病的原因,而導致孩子不會說話,或者是不願意去說話。

2

「統一」的語言環境

如果孩子處在一個語言比較複雜的語言環境,對於孩子學習和運用語言,都是比較難的

現在很多父母,可能是來自不同的地方,比如,家裡如果有老人在照顧孩子,可能會說方言,而父母呢,又說普通話,這麼一來,孩子可能就懵了。

親戚家裡也存在這麼一個情況,孩子父母不是一個地方的,平時,爸爸和奶奶說話是用方言,而媽媽回來了,大家又說普通話,這樣複雜的語言環境,對於孩子學習語言有點困難。

所以家庭成員之間,最好統一一下語言,在2歲之前,讓孩子盡量只會「一種語言」,這對於改善孩子的語言學習也很有幫助。

3

積極鼓勵

發現孩子說話晚,家長切忌不要過於急躁,因為這種焦慮的情緒很容易傳遞給孩子。孩子可能會說,但是因為著急,卻表達不出來想說的話。

這也就是有些孩子在家裡可以暢所欲言,在陌生人面前或者去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就開不了口,這些都是因為緊張和焦慮所致。

當孩子平時在生活中,說出了他們之前沒有說過的話,可以給予表揚和鼓勵,讓孩子有一種成就感,會更加自信,這樣對語言的興趣也會高漲起來,越來越願意開口說話。

4

講繪本故事

兒童繪本故事的語言都比較簡單,繪畫豐富,很容易吸引孩子,家長可以通過講繪本故事,把語言傳遞給孩子

一般來說,孩子都喜歡重複聽同一個故事,有機會讓孩子講故事給你聽,孩子有超強的模仿和學習能力,這對於孩子語言發展是極為有利的一個方法。

法國作家福樓拜說:「語言就是一架展延機,永遠拉長感情」。

在語言發展關鍵期,抓住機會,運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孩子開口說話,讓語言成為孩子最有力的「鎧甲」。

作者:多多黛,80後女子。一手文字,一手生活。想把世間所有的美好,都寫給你們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進化論 的精彩文章:

90%的家長在這件事情上都做錯了

TAG:育兒進化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