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青藝博巡展回滬:40%作品已售,油畫、國畫最「好賣」

青藝博巡展回滬:40%作品已售,油畫、國畫最「好賣」

2018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系列巡展來到第二站,於5月29日—9月15日亮相上海朵雲軒美術館和諾·藝站文化藝術空間。展覽彙集了來自全國102位青年藝術家,他們在2017第三屆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中脫穎而出。有了北京巡展的成功經驗,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重新回到主場上海時,更有信心堅持創立初期以「正在興起的藝術態度」作為青藝博的方向與特點。

遲寶綠《陽光時刻》 100cmx100cm 布面油畫 2017

此次展覽以「不止於境」為主題,展出150餘件作品,包含國畫、油畫、版畫、雕塑以及裝置、新媒體,影像等新興藝術門類。形形色色的藝術形式背後是每位藝術家對當代藝術價值的真誠表達。組委會展覽部執行人楊一介紹,去年第三屆青藝博一共招募了近400位藝術家的2400多件作品,組委會希望所有作品不只是單次的亮相,而是在一年中有持續的展示機會。

去年11月30日,第三屆青藝博在上海世貿商城展館舉行年度大展,現場賣掉約40%的作品,此次巡展也採取邊展邊售的方式。「我們在和藝術家的交流中發現,很多年輕藝術家沒有銷售和收藏經歷,甚至不會給自己的作品定價。青藝博通過一次次巡展幫助藝術家接觸市場,學會如何和其他結構合作,推薦自己的作品,慢慢開始了解專業以外其他的東西。」楊一說。值得一提的是,青藝博評委不僅是傳統的藝術學院派,而更加註重跨界人士的眼光,包括設計、時尚、初級藏家的意見。這也意味著,市場趣味一開始就是考慮其中的。

黃彬《PARTY NO.1矛與盾》布面亞克力 120x80cm 2017

從2017年藝博會的銷售情況來看,油畫、國畫門類佔到絕大多數,分別佔比50%和35%,而新媒體藝術僅佔5%,這也在某種層面上說明了藏家對青年藝術家的收藏傾向。不過,「好賣」並不意味著更高的學術性和藝術成就,也未必是青年藝術家選擇參展作品的要素。在去年的青藝博年度大展上,一位青年藝術家曾對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表示,他寧願選擇更具學術性而非「好賣」的作品來參展,以證明自己作為「藝術家」的存在價值。記者發現,此次巡展中,他仍有兩件作品保留。

「青年藝術家需要參展經歷、學術支持和市場銷售,我們會盡量幫助解決他們成長中面臨的困難,培養市場競爭力。我們也會挑選精英藝術家做長期培訓和合作。」楊一介紹,2018年青年藝術博覽會招募將從近日開始,至7月22日截止,青年藝術家及藝術創作工作者可通過青藝博官網進行報名。

吳仕奇 《無意識》 玻璃55x15x6cm 2016

此次展覽也是朵雲軒美術館首次和青年藝術品牌合作,展覽在空間上以當代藝術作品來打破公眾對朵雲軒藝術展廳的傳統印象,突破藝術的「境界」。青藝博希望,觀眾可以回到藝術作品本身,感受藝術家們在相同時代背景下,不拘泥於境域的時代氣息與藝術審美精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公開報道被羈押時間最長蒙冤者劉忠林改判無罪:坐牢25年,再審6年
因大師建築成名的浙江富陽文村,民宿難題待破解,下一步走向何方?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