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人就像兄弟一樣」

「中國人就像兄弟一樣」

一個個文化的連接點,讓中非人民「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很容易產生情感共鳴

近日,在亞吉鐵路火車上,幾位衣索比亞乘客拿出特產食品「英吉拉」,熱情招呼車上的中國記者一起分享,並用手抓了一大把,送到我們手上。原來,這是當地招待朋友很高的禮節。「中國人就像兄弟一樣」,事後列車員複述了非洲乘客對我們的評價,這讓人感到既溫暖,又親切。

相隔千山萬水,但交往如鄰里般密切,中非人民間的「親密無間」,和文化內質相近、民心相通有很大關係。中國文化強調集體主義,非洲傳統文化中的烏班圖思想,也有「我的存在是因為大家的存在」;中國社會倫理中,孝、義是很重要的關鍵詞,非洲人則普遍重視家庭關係,「如果一個男人頭上頂著水罐,他的兄弟渴不著」。正是這一個個文化的連接點,讓中非人民「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很容易產生情感共鳴。

除此之外,隨著中非經貿往來日益密切,越來越多的優質中國文化產品,也正逐漸改變著一些非洲人民對中國的固有印象。比如,東非很多國家的老百姓,非常喜歡《媳婦的美好時代》《青年醫生》等中國電視劇。在他們看來,中國現代都市生活非常有魅力,有些觀眾還會參照電視劇里的家庭裝潢進行裝修。從學習中文,到閱讀有關中國的書籍資料,在一些非洲朋友看來,只有到中國,才能找到發展的秘密,「這對非洲的未來至關重要」。走進非洲的中國文化,事實上已經成為非洲人民了解中國、觀察中國的一個窗口。

正如樹苗的培育,離不開陽光雨露的滋潤,文化的深入交流,也需要點滴經營與積累。有參加「萬村通」衛星數字電視項目的工作人員回憶,在非洲部分偏遠地區,剛到村口,便有一大群孩子跟著,看著他們安好衛星電視,放出中國動畫片;離開村子時,孩子們會追到村口,關心地問什麼時候再來。而在盧安達的一家中國企業家投資的紡織廠,當地工人看到中國記者,會以「我叫上海」「我叫美麗」等簡單句式,自豪地說出自己的中國名字。可見,一國文化只有真正走入當地社區,為更多普通人所知曉,才有可能消除心理隔膜,進一步拉近彼此間的距離。

文明交流互鑒沒有國界,文化總是在交流融合中發展壯大。正如有學者所言,中非文化的交流,「不僅可以將非洲帶入一個更廣闊的世界體系當中,也將使中國人以一種更加全球性的眼光看待世界」。南非國家電視台曾推出一檔中國旅遊的真人秀節目,那一時段的收視率幾乎翻了一倍;而非洲的音樂、舞蹈,近年來也為不少中國年輕人學習和喜愛。相信,只要找准公眾的興趣點,讓中非豐富的文化資源「流動」起來,雙方之間的互動必將越來越頻繁。

站在山坡之上,背後是一座非洲城市,字正腔圓地唱出一首首中文歌曲……在非洲一個視頻網站上,一位經常翻唱中國流行歌曲的非洲朋友,錄製的視頻總是能得到網友的點贊和熱評。這似乎是對中非關係的隱喻。中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攜手並進、共同努力,我們定能讓更多文化交流成果惠及中非人民,讓世代友好的理念深植於中非人民的心中。

(域外聽風)

李志偉

《 人民日報 》( 2018年05月29日   05 版)

展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西日報 的精彩文章:

一場皮爾洛告別賽寫滿了你我的青春
女子中巡雙山精英賽開桿:三位業餘小將領跑中國軍團

TAG:山西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