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油高產還抗病,這種大豆了解一下?

高油高產還抗病,這種大豆了解一下?

大豆起源於中國,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和蛋白質作物,為人類提供了28%的食用油和67%的蛋白源。此外,由於大豆根瘤能固定空氣中的氮氣供植物吸收,所以大豆也是一種對環境十分友善的作物。可以說,大豆產業對於保障我國糧油戰略安全、農業可持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圖片來自網路)

目前在世界大豆主產國中,美國的大豆平均產量是195公斤/畝左右,巴西200公斤/畝左右,阿根廷180公斤/畝左右。而我國是126公斤/畝左右,與世界高產國巴西的產量相差74公斤/畝左右。從這些數據上看,目前我國大豆生產存在單產水平較低、種植效益差、競爭力偏弱、國內消費需求與國內生產能力矛盾突出的事實。

而在大豆的進口量方面,2016年我國大豆總產1250萬噸,進口8397萬噸,進口大豆比例急劇攀升至85%;2017年進口上升到9554萬噸,又比2016年增加了13.8%的進口量。這種現象已經嚴重威脅到國家的糧油安全。

為此,國家在《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2016-2020)》中強調增加大豆種植面積(力爭到2020年大豆面積達到1.4億畝) 提高大豆的供應量。培育大豆新品種,是提高大豆供應量最經濟有效的措施。

黑龍江省是我國春大豆重要產區,佔全國大豆種植面積33%左右,佔北方春大豆70%以上。國家農業部曾將東北春大豆區劃為我國重要的高油大豆產區。日前,中科院東北地理所成功培育出高油高產突破性大豆新品種「東生79」(參試品系號:中牡511;審定編號;黑審豆2018013)。

圖1 東生79(中牡511)單株及單捆照片

「東生79」是東北地理所劉寶輝研究員帶領的大豆分子設計育種學科組,和黑龍江省農科院牡丹江分院大豆研究所任海祥研究員團隊合作,採用提高太陽光能利用效率的高光效高產育種體系,經系譜法育成。

系譜法是雜交育種後代處理與選擇的一種常用的方法。即是自F2進行單株選擇,F3以後各世代按株系播種,仍進行單株選擇,直至F5或F6代為止。此時各農藝性狀已經穩定,形成了整齊一致的品系,可決選品系。

圖2 系譜法(多次個體選擇法)示意圖

在品種設計上,科研人員選擇高油種質——哈04-1842(高油黑農33×高光效高油黑農44)為母本,選擇早熟高產的綏02-282(綏農29)為父本。在高世代選擇上,考慮導入父本早熟高產的分子模塊。因此,「東生79」含有高油、早熟、高產和抗病等豐富的遺傳特性,為其構成高油高產突破性品種奠定了遺傳基礎。

該品種平均脂肪含量為24.16%,填補了黑龍江省自1966年以來審定的485個大豆品種脂肪含量沒有突破24%的空白,同時該品種具有早熟、高產多抗的特點。「東生79」區域試驗產量平均比對照品種合豐50增產8.0%,生產試驗比對照品種合豐50增產9.5%。三年抗病接種鑒定結果表明中抗大豆灰斑病。

該品種具有節間短、莢密、頂莢豐富、株型收斂、群體通風透光性好、豐產穩產性好、生態適應性廣、適合在黑龍江省大豆主產區種植的突出優點。所以,在黑龍江省大豆主產區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近三年可在適應區域推廣50萬畝左右,每畝可較當地主栽品種增產18kg左右,按3.4元/kg計算,將會為農民增收3000多萬元。

圖3 東生79(中牡511)在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分院繁殖田照片

「東生79」大豆新品種的育成,不但實現了黑龍江省審定大豆品種脂肪含量新的突破,而且為大豆高油育種提供了新的思路,並為種植業結構調整提供了高油高產突破性大豆新品種。

作者:潘相文、孫霞、杜維廣

來源: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酸性電催化制氫領域取得新進展
汽車尾氣凈化新攻略——氧原子的逃跑計劃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