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繪本的力量有多大?看看這裡就知道

繪本的力量有多大?看看這裡就知道

大家好,我是Sunny媽。

近期身邊陸續有朋友讓我推薦繪本,上次講座也剛好沒時間講到繪本,於是重新編輯下之前學習群的關於繪本的作業,總結一下這幾年我們家女兒讀過並非常青睞的經典繪本。

選好的繪本很重要,怎麼讀更重要。

所以順便聊聊我們的繪本故事,如何讀繪本和繪本為孩子帶來的改變。

讓孩子讀繪本應該已成為大部分家庭的日常活動,所以繪本的好處大家都熟知了。不僅讓孩子了解和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開闊眼界,對於嬰幼兒更大的作用在幫助培養良好的閱讀和生活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建立樂觀穩定的情緒和正確的待人處世的方法,它絕對是育兒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輔助工具,當然,繪本還使我們的親子關係更加緊密。

在講繪本前我先重現下我們家日常睡前模式:

我:Sunny,現在該去洗澡咯,洗完澡講故事了!

Sunny:(不管正在幹什麼)好的,媽媽!我馬上來!

洗完澡後,自己穿好衣服,主動去書架挑好三本繪本,坐在床上就開始催我。

Sunny:媽媽,我的書挑好了,你快來跟我講吧!

(正常情況下,講完三本繪本關燈睡覺。)

(非正常情況下,我太累了,一躺床上講幾句就開始犯困...)

Sunny:媽媽,你在講什麼?(我已進入夢囈階段)

Sunny: 媽媽,我都聽不見了!你說大一點聲!

Sunny: 媽媽,你怎麼不繼續講了?(我又進入夢鄉)

Sunny: 媽媽,三本還沒講完呢!

Sunny: 媽媽!!!

當媽實屬不易...絕對要拼體力...

嗯,我有一個堅持不懈、超愛繪本(不 愛 睡 覺)的女兒。

回正題,之前因為工作,只有中午和晚上才能陪伴女兒,雖然白天她也想爺爺奶奶和她講繪本,但還有很多她感興趣的繪本都是全英文的,所以就只有等我回來講,這也造就了我們不可取代的親子時光,我們約定每天午睡前講一本繪本,晚上睡前講三本繪本。

這也成了我們家的睡前固定環節,同時也讓規律睡眠變得更容易。

有時她聽的不盡興,想讓我再多講一兩本,但我也告訴她這是約定好的,不可以多,也絕對不會少,順便讓她通過這事學會承諾的概念,也學會遵守制定的規則。

後果是...女兒在其他事情都容易商量溝通,但每晚三本繪本,只要不講完我再困也絕對不讓我睡覺…(感覺給自己挖了大坑)雖然太累的時候真的非常頭疼和無奈,但自己說的話也必須堅持。其實非常欣慰她能養成這個習慣並一直堅持下去,甚至可以說是督促我堅持下去。

任何時候只要說講繪本她絕對隨叫隨到,有一次她自己很困沒講繪本就睡著了,半夜醒來鬧著非要我講完才肯再睡... 還有一次我們在外面忙太晚回家路上她就睡著了,早上醒來第一句話就是「媽媽,昨晚我沒講書就睡著了啊!」,可見她對繪本的喜愛程度。

下面進入繪本推薦,主要按照Sunny的接受年齡及時間順序推薦,我想我們親歷的應該更具參考意義。

1.《好餓的毛毛蟲》,推薦閱齡:0-5歲

故事情節非常簡單,就是一隻很餓很餓的毛毛蟲在一個星期的時間裡每天吃東西卻還是很餓,於是一天比一天吃的多,不斷長大最後變成蝴蝶。看似簡單的故事用非常淺顯易懂卻幽默生動的語言和可愛形象的筆觸讓孩子們愛上這隻萌萌的毛毛蟲。

這本書的頁面設計也非常獨特,循序漸進的把周一至周日的概念,數字和大小的概念,各種水果和食物的名稱都涵蓋在故事裡。因為是英文的,也可以作為英語啟蒙書籍之一。

Sunny對這本書很感興趣,反反覆復要我跟她讀了很多遍,但最喜歡的還是用小手扣裡面毛毛蟲「吃過」的小洞洞。

這些小洞洞也可以作為父母和孩子讀繪本中互動的部分,在邊講的時候邊用小手指在小洞洞里穿來穿去,可以鍛煉小寶寶的手指精細動作發育,也可以讓寶寶用眼睛來試試通過洞洞看世界的感覺。

這本書在後來兩歲三歲的年齡再讀女兒都會有新鮮感,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在有趣的故事和畫面之外,還同時可以教會孩子們不能亂吃東西和暴飲暴食,要多吃蔬菜,以及通過毛毛蟲的蛻變可以引導孩子通過自身不斷努力可以實現成長乃至蛻變的道理,不要覺得孩子小就聽不懂哦,這些都會潛移默化地伴隨著她成長。

通過繪本的講解其實也可以自然地傳遞很多正麵價值觀給孩子,所以這本經典之作是可以適用0-5歲,不同年齡段都會有自己的收穫。

2.《噼里啪啦系列翻翻書》(共7冊),推薦閱齡:0-5歲

這套是經過反覆挑選,正式作為繪本啟蒙的書籍。由日本著名畫家佐佐木洋子編繪,共七本,分別是《我要拉粑粑》、《我去刷牙》、《我要洗澡》、《你好》、《草莓點心》、《車來了》和《我喜歡游泳》

這套繪本主要是講述三個可愛的主人公小河馬、小豬和小老鼠的日常生活,幾乎每一頁都有著有趣的內折頁,讓孩子們帶著好奇心去翻開,然後發現驚喜。翻翻書非常適合初讀繪本的孩子,能讓孩子在讀繪本的同時又有玩遊戲的感覺,從而被吸引住。

這套書的主題是作者精心挑選的日常生活中比較普遍的場景,對於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很大作用,很多媽媽都提到這裡面的《我去刷牙》繪本讓很多小朋友從抗拒刷牙變成主動要求要刷牙,我家女兒也是一樣,讀到小河馬和他的小夥伴們一起刷牙,上刷刷下刷刷...分解步驟後的折頁圖片好像讓刷牙這件事可以變成遊戲,還能讓她覺得可以和喜愛的故事主人公做著同樣有趣的事情,為什麼不去試試呢?

所以有時一個很頭疼、嘮叨很多遍都解決不了的問題試試用繪本吧!不過後續的堅持還是需要父母持續的引導。

3.《寶寶科學翻翻書》(共10冊),推薦閱齡:0-5歲

接下來又在某公眾號團購了這套他們強推的繪本,是德國最大的兒童圖書出版集團拉文斯堡的拳頭產品,被喻為德國寶寶第一套科學繪本翻翻書,當時是國內首發。

我也抱著讀讀看的心情買回來了,沒想到它成為Sunny在一歲左右最愛的一套書,每天反反覆復要翻看很多遍,還有一個樂趣在於把每本書抽出來再整齊地放進盒子里去,真的是愛不釋手!

同期購買的也非常暢銷的《小熊寶寶》看了一遍就不看了,歸結原因是一歲左右的寶寶的故事邏輯思維還沒完全建立起來,翻翻書的吸引力更大。 但市面上名為《寶寶科學翻翻書》的很多,大家認準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的(感覺我像來推銷圖書的...因為有朋友找到過同名的問我,所以溫馨提示下)。

《寶寶科學翻翻書》全套共十本,分別是《我愛幼兒園》、《好玩的動物園》、《各種各樣的車》、《建築工地》、《能幹的垃圾車》、《飛機起飛了》、《火車出發了》、《消防車出動》、《忙碌的農場》和《我愛騎馬》。

這套書的內容不算非常日常化,也不是在講一個生動的故事,裡面以「萬能的」的保羅為主線(因為每一本里都是一個不同的職業),每一個畫面又較為獨立,描述不同的場景,豐富得就如真實的生活場面一樣,畢竟是帶有科普的功能,所以可能也更加滿足孩子對陌生事物的好奇心和觀察需求。

GIF

相比之前的繪本,這套翻翻書繪本能讓孩子們那麼喜歡,應該也就是在於豐富的內容,又通過明亮又飽滿的色彩呈現出一幕幕有趣的生活場景。在裡面還會穿插著很多小問題,讓孩子們主動去思考,了解生活場景中會遇到的各種問題,並從中學習社會常識和規則。

比如上面這幅圖上要去坐火車的莉莉和她媽媽下方的問題「莉莉和她的媽媽還要買車票,她們是否需要排隊呢?」

每本書的最後,都有一個小匯總,把書里出現過相關物品梳理總結。

在看這套繪本時我都會不禁感嘆現在小朋友的學習資源真的太豐富了。匯總這部分每次孩子也很有興趣地來跟著我做問答,在樂趣中又鞏固了一遍認識到的東西,真的設計得非常好!

4.《小熊寶寶》(共15冊),推薦閱齡:1-3歲

通過上面兩套繪本打下的基礎,女兒對繪本的興趣就一發不可收拾,我也很樂於給她買繪本,雖然都是挑選的經典暢銷書,但並不是都會受到青睞。有的書當時買回來她不太感興趣,可能是理解能力沒到,也可能本身不喜歡那書的內容,於是不強迫,挑選她感興趣的來讀。

在剛開始讓孩子接觸繪本的時候,一定要以興趣為導向。

隨著時間的推移,再去給她嘗試閱讀,有些之前不感興趣的書又會開始喜歡,如《小熊寶寶》系列,在過了一歲半語言爆發期後,《小熊寶寶》就成了新寵,會跟著模仿小熊寶寶說話。

《小熊寶寶》系列繪本依舊是日本畫家佐佐木洋子的經典之作,總共是十五本,分別是《你好》、《拉粑粑》、《午飯》、《睡覺》、《大聲回答"哎"》、《尿床了》、《我會穿短褲啦》、《洗澡》、《刷牙》、《收起來》、《排好隊,一個接一個》、《誰哭了》、《散步》、《好朋友》和《過生日》

主題和《噼里啪啦系列翻翻書》類似是日常生活場景,但當時女兒就是不太感興趣,因為畫面相對要簡潔很多,沒之前兩套翻翻書那麼豐富多彩,主題可能更適合一歲半以後的小朋友。

這套書里的內容更讓正在萌發自主意識階段的孩子更能引起共情,一歲半左右的孩子正在學著用自己的能力去做很多自己的事,如穿衣、刷牙、收玩具等等,但因為能力還不夠,經常做不好而情緒焦慮有挫敗感,而這套繪本里描繪的的小熊寶寶也是在不熟練到熟練的成長過程,能幫助孩子建立信心。

所以這套繪本總體很不錯,不僅能幫孩子養成好的習慣,還能在培養社交能力、情緒管理和表達上有所幫助。

這套書讀完,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大聲回答「哎」》這本,因為在之前每次喊Sunny,經常愛搭不理的,反覆告訴她聽到名字要回應是一種禮貌但就是作用不大,但看完這本繪本直到現在,一喊她都是大聲的「哎」來回應,毫不含糊,這就是神奇的繪本的力量!

5.《語言啟蒙》(共10冊),推薦閱齡:1-3歲

當孩子已經養成讀繪本的習慣以後,除了他們感興趣的繪本,每個階段也可以根據孩子的發育情況來側重購買功能性的繪本。

在孩子過了一歲半語言爆發期,當發現孩子對語言有很大的興趣開始有模仿的慾望時,可以開始挑選些語言類的繪本。

我在噹噹排行榜搜索後買了這套寶寶學說話系列《語言啟蒙》,真果果主編。從字詞到故事,內容算不上很精緻,也還比較豐富。但語言類繪本主要目的就是配合著生動的圖片讓孩子聽到更多的辭彙內容,豐富潛在辭彙庫存量,利於孩子模仿和表達。同期,還購買了一個點讀筆,配套了十多本書,孩子也很愛自主選擇感興趣的東西去點讀。

6.《嬰兒數學玩具書》,推薦閱齡:1-3歲

語言能力要從小培養,那麼數學啟蒙也是一樣,推薦這一套韓國的《嬰兒數學玩具書》。

這套書裡面主要是為0-3歲嬰兒設計,但我認為是1歲後會更好地接受並喜歡上。

全套12本,按照數與數量、分類、比較和空間四個方面進行編排。裡面通過翻頁、抽拉和粘貼等方式設計了7種不同類型的遊戲,更直觀有趣地強化孩子的數理思維。

GIF

裡面採用的都是真實物品的照片而,裡面兩位主角韓國小朋友也是他們的頭像照片,這也使整套書更加生動形象,也讓小朋友更能把所學到的更容易對接運用到真實的場景。

GIF

除此之外,還有個德國的早教機也是針對數理和邏輯思維的訓練,設計得非常好,是可以玩好幾年的益智玩具,女兒很喜歡,在玩遊戲中開發大腦,以後有機會再詳細講。

7.《我的感覺》(共7冊),適合年齡:2-4歲

相信經歷過TerribleTwo(糟糕的兩歲)的父母都深知那「執拗期」的威力...

這個階段,小朋友們自主意識變得更強烈,常常面臨自己的負面情緒卻不知所措,很多時候只有用哭鬧來表達,次數多了大人耐心也有限,有時也許會用責備甚至打罵來結束。

孩子情緒沒得到疏解,被壓抑了,這些負面情緒會變成「情緒小書包」越裝越多、越來越重。

早教中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情緒本身沒有對錯,表達的行為才有對錯.

但正確表達情緒也不是天生就會的,我們得去教會孩子坦然面對自己的情緒,並用合適的方法表達出來。

所以強烈推薦這套美國Cornelia Maude Spelman的《我的感覺》系列,譽為暢銷世界的兒童情感教育繪本,一套共七本,雙語繪本,分別是《我好難過》、《我好生氣》、《我好害怕》、《我好嫉妒》、《我覺得自己很棒》、《我會關心別人》和《我想念你》。

這套繪本非常有意義,很具體地描寫了每一種情緒是什麼樣的感覺,當面臨這種情緒時怎樣正確表達出來、怎麼做可以疏解情緒,可以幫助孩子去學會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並知道如何面對和處理自己還不熟悉的情感,這也是培養情商的一部分。

這套繪本不僅是給孩子讀,也是家長的必讀繪本,它給我們父母開啟了很重要的窗口,讓我們知道「情緒管理」在育兒中的重要性。

每次講這套繪本的時候,小丫頭都會主動靠著我,一會兒抱著我,一會兒鑽到我懷裡,好像內心潛在世界被打開的羞澀。繪本幫助孩子整理、認知和表達了潛在的各種情緒,雖然女兒並不是像對其它繪本一樣非常鍾愛這套繪本,總共只要求講了不到六七次,因為畢竟趣味性不強,但作用還是挺大的。

當孩子沒有得到足夠的陪伴或是注意,會用一些搗蛋的行為去表達,從而引起父母的關注,Sunny也是,但在看了《我好難過》之後,再遇到那類情況,她會告訴我「媽媽,我好難過」,我就意識到她感到孤單了,我們忽略她太久了。

能用語言代替不好的行為去表達,就是在成長。

有一次,當她發現我生氣的時候,她會過來像《我好生氣》書中講的孩子讓媽媽抱抱可以得到安慰一樣,反過來主動來抱我安慰我。

《我會關心別人》這本書里講到在很多情況下該如何關心人,我也順勢跟她分析我們生活中哪些她熟悉的行為是關心的一種表達,如大家給她倒水、對她噓寒問暖等等,有些她沒有意識到或者反感的行為知道是關心後也變得不那麼抗拒了,反而有感恩之心,也會更多地主動去關心家人,看我累了幫我捶腰,還一邊奶聲奶氣地說「媽媽,我在關心你哦」。

8.《可愛的鼠小弟》(共22冊),推薦閱齡:1.5歲-4歲

這是日本知名繪本作家中江嘉男和上野紀子合作的經典作品,自1974年出版以來就深受孩子們喜愛,被譽為「日本繪本史上不可逾越的巔峰」。

強烈推薦的必買繪本。

畫面風格簡潔明了,以極少的元素和人物構造了一個個充滿想像力的有趣故事,不落俗套,故事的結尾經常出人意料,讓人回味無窮。

我的小丫頭在看第一本《鼠小弟的小背心》時就被情節緊緊吸引住了。

故事講述的「可愛的鼠小弟穿著媽媽織的小紅背心出場,他的好朋友們鴨子、猴子…一個比一個大的動物輪番登場來試穿這件小紅背心,小背心也被撐的越來越大、越來越松垮,動物們還重複著同樣的話:「有點緊,不過還挺好看吧?」,等到大象試穿時,小紅背心已經很松垮了,小小的背心卡在大象大大的身體上非常滑稽。當大象脫下小背心還給鼠小弟時已成長繩狀了,鼠小弟穿著長長的、變形的背心,一副傷心、沮喪的模樣,原以為這是結局了,可翻頁後,還有一副很有意思的小圖,畫面上的鼠小弟正在大象的鼻子上盪鞦韆,而鞦韆,正是被拉長了的鼠小弟的小背心。結尾是一個非常有想像力的構思,完全出乎讀者意料之外。

可Sunny看到沮喪的鼠小弟時就又生氣又傷心,大哭了起來,除了看《白雪公主》故事知道白雪公主媽媽離開時哭的那麼難過外,這還是第一次看書哭的如此傷心。

後面有好幾本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但其實結尾往往都是風趣幽默地樂觀地去詮釋看似糟糕的結局,但兩歲多的小丫頭還不能完全明白,有一段時間是又想看又怕看,不過後來就慢慢地接受並感受到結局的妙處了,還可以教會孩子樂觀地去看待事物。

9.《小怪物雙語故事精選集》(共三套),推薦閱齡:2-6歲

又一套強烈推薦!

如果說《可愛的鼠小弟》系列讓她「又愛又恨」,這套繪本就簡直是陪伴孩子成長的絕佳讀物,

雖然購買已半年,但到兩歲半左右才開始沉迷於它不能自拔了。

它是美國著名童書作家、無字童話書創始人梅瑟·梅爾的經典之作,入選《紐約時報》暢銷書單、《出版者周刊》終身暢銷童書。好的作品經久不衰,雖然已出版有三十多年了,講述的日常生活,可依舊讓現代的小傢伙們喜愛不已,是英美家庭的必備讀物。

《小怪物》不僅讓孩子著迷,連作為家長的我都非常喜愛。

它講述的小怪物哥哥和妹妹一家人的故事,內容生動有趣,比之前推薦的繪本內容要豐富很多,但2歲半到3歲的孩子基本可以理解。

第一輯《小怪物一家親》主要是講述在家庭里的故事,第二輯是《小怪物上學記》是小怪物哥哥開始上幼兒園後的各種趣事,第三輯是《小怪物成長記》是小怪物哥哥逐漸長大的故事。

故事內容非常豐富有趣,體現出美國的社會文化和幽默,一個愛搗蛋和犯錯的小怪物哥哥主角也很貼近真實生活,不是完美的「別人家的孩子」,讓孩子覺得有趣和親切。

但每個故事最後也能看到小怪物哥哥的成長變化,是一套可以陪伴小朋友長大的繪本。同時還能讓小朋友體驗豐富的世界,如尋找恐龍骨、野外露營、情人節派對,還有一些有教育意義的主題,如環保日,教會孩子節約能源等。

繪本的畫面鮮亮細緻,把故事場面的細節都描繪得很生動,小朋友愛的除了小怪物哥哥外,還有小怪物哥哥的忠實夥伴——一隻小老鼠和一隻小蜘蛛,幾乎以各種有趣的形式出現在每一個畫面,Sunny看這書的另一大樂趣還在於在每一頁尋找這兩個可愛的小動物,每次出現的形象都和內容呼應,設計得很用心。

我購買的內頁都是英文的,中文翻譯集中在最後幾頁,封面背後有二維碼可以掃描,聽故事英文原音,所以也可作為英語啟蒙繪本。

10.《可愛的身體》(共8本),推薦閱齡:2-4歲

《可愛的身體》是日本作家七尾純的身體知識科普繪本,包括蛀牙、大便、肚臍、體檢、打預防針等八個方面,《誰是蛀蟲的朋友》、《拉便便,真舒服》、《肚臍,你好嗎?》、《聽聽身體怎麼說》、《打預防針,我不怕》、《挺起胸來,直起背》、《眼淚小精靈,謝謝你》和《血液兄弟好樣的》共八本。

它趣味性一般,但能讓小朋友更好地了解自己好奇的身體,正確地看待身體各種狀態,具有身體科普的功能,也是值得一讀的。

身體科普相關的繪本,還強烈推薦這兩本德國作家魯斯曼·安娜 的繪本:

《肚子里有個火車站》和《牙齒大街的新鮮事》

《肚子里有個火車站》非常形象地把胃比作小朋友都很熟悉和喜歡的火車站,把消化過程比作開火車。火車站裡面住著很多的小精靈,負責幫助我們處理從口裡進入胃的食物,把他們運上火車開往腸道。

故事從一個吃的太多太快的小女孩開始,食物大了砸暈了裡面的小精靈,剛吃完飯就吃個冰淇淋則讓裡面肚子里瞬間變成冰天雪地… 小精靈開始抗議跺腳發脾氣,小女孩的肚子就開始疼了起來...

作者用很形象有趣地方式讓小朋友直觀地看到消化過程,學到健康的飲食習慣。

一直到現在每次吃飯和肚子疼,我們都會提到這些懂事又調皮的小精靈。

《牙齒大街的新鮮事》則講述的一對兄弟住在我們的牙齒里,在裡面存儲我們吃的食物,在牙齒上建造他們的理想家園,大客廳、書房、游泳池…直到牙齒警察來把他們徹底趕走。

對於讓小朋友好好刷牙這事,估計父母都在鬥智斗勇,利用繪本來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方法屢試不爽,繼《噼里啪啦》系列的小河馬之後這兩個小傢伙也成了每次我幫女兒刷牙的開場白主角「來,我們來看看今天哈克和迪克在不在牙齒里…」。

所以後來過了三歲帶女兒去做「窩溝封閉」她也是超配合的,哪怕醫生都覺得她太小配合不好,但她超堅持要做,因為之前告訴過她做過後就有層保護膜,哈克和迪克就進不去牙齒里咯!

11.《動物妙想國》(共8冊),推薦閱齡:2-6歲

有的繪本是故事情節很吸引人,而有的繪本是充滿了奇思妙想,可以充分激發孩子們的想像力。

《動物妙想國》就是這麼一套腦洞大開的動物科普繪本。

這套書是英國作家卡米拉·德·拉·貝杜瓦耶所著,分別以4種海洋動物(企鵝、鯊魚、鱷魚、章魚)和4種叢林動物(老虎、猴子、大象、鱷魚)為主題,把動物們放進了我們人類的日常生活里。

通過72個妙趣橫生的提問來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假設動物們和我們一起生活、一起上學、一起去遊樂場…等等,在72個回答中讓小朋友們了解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性和特徵,非常有趣!

這套書里Sunny最喜歡的是《猴子會玩滑水嗎》里的僧帽猴,通過「猴子會做家務嗎」「假如猴子來做客會怎樣」等等貼近生活的提問,把遠在森林裡的小動物彷彿一下拉到了孩子們身邊。

書里說到僧帽猴喜歡吃嘎嘣脆的東西,例如甲殼蟲等等。小丫頭有時吃飯不愛吃豆類,我告訴她「這是咬起來『嘎嘣脆』的感覺哦,小猴子一定很喜歡,你要不要試試?」立馬吃的津津有味。

12.《爸爸讓你依靠》、《我爸爸》、《猜猜我有多愛你》等,推薦閱齡:2歲- 6歲

除了知識科普繪本,還有一類繪本我覺得也很有必要讓孩子們讀一讀,就是講述父親的。有《爸爸讓你依靠》、《我爸爸》等等。

因為在大部分家庭里孩子的主要陪伴人可能是媽媽,或者家裡的長輩,爸爸工作較忙或帶娃意識缺乏,缺位也較嚴重,雖然這種現象在逐漸好轉,但很多爸爸可能還是不如媽媽那麼耐心和善於表達,讓孩子感受到爸爸的愛

所以這類繪本其實能很好地拉近孩子和父親的心理距離,增進親子情感,讓家庭關係也更加和睦。

我家孩子她爸比較忙,一起陪伴的時間不多,我家女兒在兩歲前和爸爸獨處的時光更是屈指可數,兩人常互不樂意…後面刻意安排我和她爸自己獨自帶娃,再加上繪本的影響,這女兒才開始真正變成「爸爸的小情人」。

記得Terrible two階段叛逆得我都頭疼,有次爸爸陪伴了一天後連續幾天她都心情特好特懂事,當時就不由得和她爸感嘆爸爸陪伴的作用真不能小覷,這讓爸爸自己也會很有成就感,也更願意多陪伴孩子。

後來,即使爸爸依然陪伴很少,但我女兒還是會把爸爸常掛嘴邊,連唱《世上只有媽媽好》都自己改編成了「世上只有爸爸媽媽好…」,雖然有時倆人關係好到我都有些心理不平衡了,但和諧有愛的父女(子)關係對孩子的安全感和性格真的有很大作用。

13.《自我保護意識培養》(共8冊),推薦閱齡:2.5-6歲

這套繪本是達柯瑪爾?蓋斯勒(德)、伊麗莎白?崔勒(德)等作家著作,包含《我不跟你走》、《別想欺負我》、《我不會走丟》、《不能保守的秘密》、《我能保護自己》、《我想離家出走》、《當心啊,小鳥……》、《不做小紅帽》共八本。

每一本都以一個生動的故事來揭示一個常見的自我保護的問題,涵蓋了諸如兒童被拐、校園欺凌、兒童性侵、兒童走失等主題,非常清晰地給出孩子具體又專業的預防思維方式和實踐建議。

我剛看到《我不跟你走》這本時,一打開就是露露的清單,這裡面列出了即使沒經過爸媽同意,露露也可以跟著的人的名單。

於是Sunny也問了我,但以前真沒好好想過這個問題,於是最後我們也試著列了一個清單,都是孩子最親的幾位親人。

書中的故事是不斷有人路過問露露要不要一起走,到最後還有露露很熟悉的鄰居,但他們都不是露露清單的人,所以他們再怎麼勸說,露露都不跟著走。

看了這些繪本,同時我也反思,我們在教會孩子安全常識時,是否真的非常具體地給了孩子清晰的實施步驟,例如這個清單就是非常好的示例。

兒童拐賣等問題90%發生在熟人間,孩子的判斷力畢竟不強,所以給孩子列出清晰的界限非常重要,給出孩子清晰有效的方法去依照執行,而不是根據情感或其他因素去讓她自己去判斷,這能更有效的保護孩子。

14.《英國幼兒經典主題遊戲》(共7冊),推薦閱齡:2.5-6歲

英國USBORN(尤斯伯恩)出品,獲選英國《獨立報》兒童優秀讀物,分男孩版和女孩版,每版七冊為七個主題:《男/女孩遊戲》、《農場遊戲》、《旅行遊戲》、《聖誕遊戲》、《假日遊戲》、《恐龍遊戲》、《太空遊戲》。

每頁一個獨立場景遊戲,包含貼紙、連線、找不同、走迷宮、配對、數數、填色、畫畫等等,精心設計的內容豐富多樣又能全面鍛煉孩子各種能力,真的毫不誇張。

對孩子的觀察力、判斷力、推理能力、注意力、情景認知力、藝術創造力等都有益處。

Sunny一接觸到這套書,就迷上了,立馬變成了一位安靜專註的美少女…那段時間連睡前繪本都果斷被它替代。

最讓我歡喜的是,最難熬的長途出行坐飛機或者高鐵時,它成為「哄娃神器」,四五個小時的行程帶上一本遊戲書和幾支彩筆,旅程中就秒變「別人家的孩子」。

以上和大家分享是在帶孩子前三年里遇到的不錯的繪本,每種類型的推薦了一套我認為不錯的,大家有哪些遇到的孩子很喜歡的繪本呢?歡迎留言告訴我,後期還會更新補充,以親身經歷和大家交流分享育兒的心得體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媽育兒修行記 的精彩文章:

TAG:S媽育兒修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