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容錯率濾泡式咖啡製作步驟——咖啡愛好者福音

高容錯率濾泡式咖啡製作步驟——咖啡愛好者福音

致力於

優質平價咖啡

普及咖啡知識

璞CoffeePlan嵐

在講這種高容錯率的方式前,必須得聊聊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

從我從事咖啡行業開始就有幸參與到大眾咖啡分享推廣的活動和課程中,認識了很多的咖啡愛好者,包括現在店內咖啡客越來越多,有很多朋友都不滿足於只在咖啡店喝咖啡,都有跟我聊到自己在家做咖啡這件事。

興趣愛好這件事很奇怪,大部分人得不到贊同和鼓勵,往往就會放棄。試想,總是做不出好喝的咖啡,難免就會失望,望而生怯。這一點連很多從業人員也是難以避免。

而我們總是在不斷的強調器具的重要性,器具的優異程度往往很大程度上決定一杯咖啡最後口感的好壞。而咖啡本來就是舶來品,在中國只是一塊小眾產業,更不用提純咖啡這種毫無視覺體現的種類。市場的供需關係必然導致咖啡器具的價格昂貴。

比如茶產業。首先茶有很好的大眾基礎,接受度很高。再者茶入門成本實在太低,最簡單買包茶,拈上一小戳,放在玻璃杯里,飲水機熱水一接,便得一杯香茗。簡單程度著實讓我這種咖啡從業者羨慕嫉妒恨。

這中間,第一,市場接受度就讓茶葉及茶具十分普遍,價格不高;第二,茶葉本身的物質組成,就讓茶葉的萃取變得十分簡單,自己覺得好喝就是王道!萃取原理對於愛好者來講,影響特別小。

而咖啡,剛好相反,真的令人汗顏。小眾產業,器具貴、萃取原理及變數影響非常大,導致想做一杯好喝的咖啡,真的很難。連絕大多數從業者,都沒有掌握核心原理,更遑論愛好者。

最好的方式,當然是直接參与培訓課程,掌握原理,然後購買更好的設備。但是,對大部分人來講,可能沒有這個經濟基礎,可能也沒有這個必要。

以前在我參與的所有大眾推廣活動中,最難堪的不是突然忘記自己講什麼,也不是講著講著就突然跑偏,更不是很多人淡漠的神情。而是那些真的很喜歡咖啡的人,問我有沒有簡單的方式,讓自己做好喝的咖啡更容易。

簡單點,做咖啡到底能不能簡單點!?

隨著自己的成長,積累了更多的經驗,看過了更多的國內外資料,參與了很多的賽事和交流之後。我發現,做咖啡是有簡單的方式的。

在璞嵐營業的半年多的時間裡,我有和很多的客人聊到過這種方式,但每次都是零零散散的一些點,不夠系統,也不夠詳細。最近越來越多的人都在問我在家做咖啡的一些問題。

所以,我把公眾號稍微修改了一下菜單,從這篇開始,會逐漸的把一些在家製作咖啡的要點整理成文章發到這一整個系列當中去。而今天就是第一篇文章——高容錯率濾泡式咖啡的製作。

這種方式的雛形就是咖啡杯測(cupping)。

先簡單講一下杯測。杯測存在於咖啡行業各位環節,不論是產地、烘焙還是沖煮,杯測都具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咖啡杯測很容易測出品質情況以及各種不好口感與味道。

杯測簡單步驟:

編碼。避免知名豆種與知名莊園的印象分;

稱粉量。稱豆重,20號篩網過粉,再稱粉重重複確認;

粉水比。1:19至1:21區間皆可;

杯測前磨粉。最好是杯測前10分鐘以內;

注熱水。93℃;

破渣。4分鐘之後撈掉咖啡渣;

啜吸並記錄數據。

原理:

隨時時間的流逝,水溫降低,咖啡萃取能力下降。

達到水的飽和度,水與咖啡的相互作用降低。

那麼,依據杯測的這種特性,在市面上有了一種懶人利器——聰明杯(Clever Coffee Dripper)。聰明杯相當於一個自帶過濾性能的法壓壺,有一個開關活塞,關閉活塞,倒入咖啡粉,注入熱水,到時間打開活塞,咖啡液下落,濾紙阻擋了咖啡粉進入。

這個器具出來之後改變了行業格局,大型咖啡店,再也不再受到人工的限制,一個人在製作手沖咖啡的時間裡完全能操作五六杯的出品。真正的讓咖啡變得更加簡單。

但是。我們今天不是要講聰明杯。

在我們已經擁有了手沖器具的情況下,如何去提高容錯率,去規避很多不好的味道?這就和我們前文介紹的杯測原理和聰明杯有聯繫。

我們先把稱呼固定一下,就簡明一點,叫做「泡咖啡」。這種方式的發現是在比賽場上,現在很多手沖比賽會有指定沖煮的環節。何謂指定沖煮,就是官方會提供一款豆子,讓所有選手在比賽當天使用,在比賽之前比賽選手是不知道這款豆子的任何信息的,從公平性上講,有所有選手都非常有利。

但在難度上,就有很大的提升。也因此,有了這種「泡咖啡」的方式,利用這種方式的高容錯率,讓咖啡不會有大的失誤,當然,想特別出彩也很難。

製作步驟:

稱量咖啡粉。例如:15g;

放入容器中。例如:分享壺;

根據水粉比注入熱水。例如:1:15,15g粉225g水;

用濾杯過濾。得到咖啡液體。

是不是變得非常簡單,在不改變現有器具的情況下,變得更加簡易並且容錯率大大提升。為什麼?前文講過了杯測的原理,隨著水溫下降,很多物質不會被帶出,水中的物質達到飽和後,也會讓物質不會被帶出。

但是也一樣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點:

粉的粗細。粉磨得越細,細粉就多,同樣的會影響到咖啡的味道,適當粗一點,粗鹽顆粒大小即可,家用設備普遍不好,不建議磨太細。

時間把握。這種咖啡的製作,唯一考慮的就是時間這個變數,每次做的時候可以記一下時間。沒有建議用多少時間,因為根據不同的豆子,豆子不同的品質都會影響到時間長短。自己給自己記一下時間即可,有了一個參照,就可以根據咖啡的口感調整泡的時間。比如:第一次用了4分鐘,太淡就延長時間,太苦有不好的味道就降低時間。

適當的攪拌。比如:同樣泡3分鐘,如果覺得淡,也可以通過攪拌這種外力作用來讓咖啡粉萃取出來更多的味道。

以上,是在不考慮更換設備的情況下,怎麼去提升容錯率,更容易做出來一杯相對不錯的咖啡。在平時的了解中,很多家庭愛好者的設備都是一些特別初級的入門設備,尤其是磨豆機。而磨豆機又是很大程度上決定一杯咖啡做的好喝與否的關鍵因素,所以才po出這篇文章來告訴大家不更換磨豆機,怎麼去避免壞味道。

如果是剛入門,還沒有購買機器設備,建議先找人了解一下磨豆機的差異再購買。對於家庭愛好者來講,如果不是因為喜歡手沖咖啡的儀式感和過程,只是為了自己能製作自己喝的咖啡,非常建議購買聰明杯,解放自己的時間。

還是前文那句話,好喝才是王道,如果人人都能製作一杯好喝的咖啡,那咖啡行業必然發展得更好,必然讓各種器具的價格降低。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咖啡 的精彩文章:

奧匈遺風的維也納式咖啡館——維也納篇
獨立咖啡節——肆意生長

TAG: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