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航天科工:努力實現軍民融合產業高質量發展

航天科工:努力實現軍民融合產業高質量發展

文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

《國資報告》雜誌18年第5期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已進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並作出了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戰略安排。

從全球來看,人類社會正由工業文明時代進入信息文明時代,新一代技術革命牽引下的產業變革逐步向縱深延伸。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演進並與各行業深度融合,全球製造業正在經歷革命性的變化,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雲化發展勢頭不可阻擋。

航天科工作為戰略性高科技國有企業,貫徹十九大精神,結合發展實際,勾畫出了「兩個目標四步走」的宏偉藍圖,並提出打贏初步建成國際一流航天防務公司攻堅戰、開啟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建設新征程的新時代號召。未來,航天科工將不斷增強軍民融合產業的發展活力和抗風險能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譜寫新篇章。

高層樓宇導彈滅火系統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高質量完成軍民融合產業「十三五」規劃中期調整。圍繞航天科工發展藍圖,加強與國家部委、地方政府有關「十三五」規劃及各領域中長期發展規劃調整的跟蹤銜接,對標國家戰略導向和航天科工發展要求,加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力度,強化培育新的戰略性產業和新動能產業,打造以信息安全、智慧產業為重點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及應用體系,以雲製造為核心的新一代裝備製造平台及應用體系,以安康樂知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體系。

深化「五重大一專項」相關工程論證實施。統籌推進工業互聯網及智能製造領域牽引工程,狠抓關鍵技術和核心產品開發。抓好相關子工程論證實施,推動關鍵技術創新及新產品研發,推進研發成果的產業化、社會化應用,協同打造系統化解決方案。

加大智能化改造外部推廣力度。充分發揮「1+10+N」團隊協同作用,應用雲平台開展團隊間協同工作,加強總體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統一航天科工整體形象,持續提升系統集成、工程實施和核心產品配套能力,形成市場協同、利益共享的發展格局,確立航天科工智能化改造領域優勢地位。圍繞重點區域和重點行業,打造可複製、可推廣的解決方案,建設一批示範項目。

大力推進以「五雲一車」為代表的商業航天工程產業發展。充分發揮牽頭作用,堅持自力更生與外部協同並舉,大力推進飛雲工程、快雲工程、行雲工程、虹雲工程、騰雲工程、飛行列車工程等商業航天工程產業發展,保持商業航天引領地位。

加快智慧產業關鍵技術攻關及產業應用。積极參与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從總體技術、關鍵技術、演示驗證和專業應用四個層次開展智慧產業研究論證,推動智慧產業「體系化、結構化」發展,充分發揮總體單位牽引帶動作用,明確相關單位專業定位,突破一批關鍵技術,打造核心產品,形成細分領域行業解決方案,提高核心競爭力;開展智慧產業通用平台建設,統一品牌形象,載入行業特色應用,推動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水利(務)、智慧食葯監等領域應用,努力打造一批示範試點應用項目,不斷提升行業影響力。

打造信息安全的主力軍。充分發揮信息安全的支撐作用,以國家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建設戰略為指導,聚焦基礎軟硬體、網路安全技術、通信設備及系統、專業性和行業性應用等領域。加強自主可控信息安全產業在國民經濟重點領域的拓展應用。

鞏固提升城建大數據領域領軍企業地位。完成城建大數據平台基礎環境及系統的整合與建設,實現住建部城建業務系統全面上線運行;加強城建大數據資源集成與利用,推動智慧管網(廊)項目在重點城市取得突破。

毫米波安檢門

深化雲端應用

持續提升工業互聯網平台運用水平,確立國家「互聯網+」重大工程核心單位地位。航天科工將充分發揮航天雲網「一腦一艙兩室」的作用,加強雲端聯合工作室的應用,積極開展工業互聯網產業集群生態建設與運用。不斷挖掘平台資源價值,堅持「擴大規模」和「深耕細作」兩手抓、兩手硬。大力推進「線上銷售+線上協外任務」成交,不斷提昇平台線上收入佔比;完成工業互聯網金融專區建設。努力爭取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台資質。按月發布《中國工業互聯網運行指數報告》和《中國企業發展指數報告》,強化徵信平台及各類社會運行數據平台的大數據採集與運用能力,提供與社會資源高度融合的專業化服務。

全面推動雲製造產業集群生態落地。航天科工將充分認識雲製造「六無一有」(無標準,無經驗,無教訓,無規範,無借鑒,無路徑,有方向)的產業特點,敢於創新、大膽實踐,按照航天科工「線上有平台、線下有服務、對接地區有政府和企業服務」的總體要求,對標產業落地驗收標準,以「城市帶動省份、省份輻射區域」的模式,加強航天雲網等核心單位的協同,發揮線上平台、線下服務、資本等多方面力量,協同推進雲製造產業集群在七個區域落地布局。組織開展第二屆工業互聯網APP創新大賽,持續涵養雲製造生態圈。

培育支柱產業

分級分類推動產業化重點項目發展。立足產業化工作取得實質性突破,從營業收入、產業布局、技術體系、營銷體系、管理體系等5個維度大力推進產業化工作。加速智能機器人等軍民融合產業化重點項目實施,強化「樣機到產品」、「產品到商品」並形成效益,抓好一系列新興產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積極爭取新項目支持。持續加強產業政策研究,加強智慧檢務、國產化替代等重大工程論證。積極爭取「互聯網+」、大數據專項等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各類專項支持。

加強條件建設保障。重點推進智慧企業、智能製造、商業航天、新材料等領域能力建設項目論證,推進OEM/ODM中心和自動化生產檢測線論證與建設,加快 「互聯網+」重大工程、雙創示範基地、成都海派智能終端生產線等項目建設,構建航天科工軍民融合核心能力體系。

推動「三創新特區」業務和重點創新項目實施。推動航天雲網、線下產業輔導中心、智慧農業、智能感測器、機器人、新能源商用車等10個「三創新特區」相關業務和電子政務、企業徵信、智慧管網(廊)、探地雷達等8個重點創新項目加快實施並取得新突破,著力培育新產業新業態體系。

加強資源統籌能力

持續推動軍民融合產業深度協同發展。按照「1個指導意見+N個專項協同項目+1套協同機制」的總體思路,發揮內部優勢單位的總體牽引作用,圍繞產品研發、市場營銷、項目申報、產能合作、內部協作配套等方面,推進實施信息安全、智慧產業、智慧管網(廊)、環保產業、能源裝備等重點產業項目協同發展,形成整體競爭合力。

持續深化戰略合作,拓展新市場新領域。積極研究國家軍民融合相關政策方針和重大舉措,做好與地方政府軍民融合專項規劃的對接與項目論證,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推進航天科工軍民融合發展重大項目落地。以戰略合作為牽引,充分對接市場需求,深化戰略合作的廣度和深度,推動重點產業實現區域落地,推進重點產品進入新行業應用。

加強國際市場開拓,著力提高全球資源統籌能力。充分發揮國際化經營主平台作用,探索建立合作共贏機制。持續完善航天科工國際化經營產品目錄,推動國際市場准入資質認證。加強國際工程承包項目簽約與實施,以系統解決方案帶動裝備出口。加大工業互聯網國際推廣力度,確保實現兩個國家落地。

不斷提升航天科工的品牌影響力。舉辦工業互聯網、智慧產業、激光技術等領域創新發展論壇和高端研討會,組織參加世界智能大會、重慶高交會等展示活動,繼續發揮航天科工在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中德智能製造聯盟和中國信息消費推進聯盟中的作用,推動技術合作和產業對接,提升航天科工品牌影響力。

加快發展動力轉換

切實抓好前沿技術創新。積極拓展太空、網電空間、水下空間等新興領域,開展新一代網路信息技術、人工智慧、量子、太赫茲、激光、先進材料與工藝、雲計算、腦機智能、先進機器人、智能感測器等前沿及顛覆性技術探索與研究,強化系統級創新項目論證立項。

深化推進「雙創」工作。加強線上線下兩類平台的協同互動。推動內部雙創成果轉化,提高孵化質量,爭取100個內創項目以「三種方式」落地。優先培育能對航天科工發揮「強核心、補短板」作用的外部雙創項目,推動100個外部雙創項目與航天科工合作,促進航天科工儘快形成產業發展新動能。通過雙創成果轉化為後續產業化奠定良好基礎。

持續實踐商業模式創新。開展安康樂知、商業航天等商業模式創新工程研究論證。深化商業模式創新理論及評價體系研究,做好商業模式創新項目資料庫的建設維護和延伸評價工作,加速成果轉化。通過商業模式創新項目評選,激發各單位商業模式創新的熱情和活力。

築牢軍民融合產業發展根基

完善研發體系建設。聚焦航天科工軍民融合重點產業方向,推進協同創新,統籌研發能力布局,依託民用產業研發平台,加強研發資源共享與協同;加大自主創新資金對民用產業重點項目的支持力度;加強集團技術中心及資質建設,積極納入國家、地方技術創新體系,做好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組建及運行。

深化產品體系建設。制訂民用產業產品體系2.0版,積極打造系統化解決方案和重點核心產品。對內為開展技術合作、產品配套、系統集成、市場營銷等業務協同提供基礎,對外為開展系統營銷、完善產業鏈條、提升市場競爭力提供支撐。

推進營銷體系建設。積極利用區塊鏈技術和移動終端,大力創新全員雲端營銷等新模式。充分認識商業機會正從線下到線上、從網上到雲上的發展趨勢,構建雲端商圈,通過全員雲端營銷、第二屆航天雲網在線營銷大賽大力拓展線上銷售和協外業務。構建去中心化、扁平化的營銷組織機構,形成覆蓋全行業、全地域的網狀雲端營銷節點。完善適應全員營銷的激勵機制和管理方式,挖掘和發現營銷人才。加強重大營銷活動管理,促進營銷體系和產品體系良性互動。通過新營銷模式實踐促進各單位適應互聯網經濟,轉變營銷理念、提升營銷能力。

夯實基礎管理

持續推進軍民融合產業人才隊伍建設專項工程。加強軍民融合產業營銷總監、產業化項目總監及精英人才隊伍的管理、培養和使用。深化專業師隊伍建設,推動內部高端專業技術人才交流共享。拓寬柔性引才用才渠道,建立200名外部專家人才信息庫,共享使用50名外部高端人才(含雲製造高端人才15名左右),保障軍民融合產業發展需求。

加快推進智慧企業運行平台使用與業務發展相互融合與促進。推進智慧企業運行平台二期智慧營銷模塊建設,加強關鍵指標的監控預警。結合ERP建設,落實民品採購到付款標準規範。加強國內民品貿易大額合同在線監管控。通過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強化重點項目精細化、信息化管控。

有序做好各項基礎工作。繼續推進各單位獲取或升級行業特殊許可資質,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做好航天科工品牌監測工作;做好軍民融合產業安全保密工作,加強保障監督,進一步強化依法經營、依規治企,將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融入經營管理全鏈條。

加入國資報告微信群

需註明:姓名-公司-地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資報告 的精彩文章:

央企主要負責人變動調查報告之2017版
央企負責人的2018之創新篇:聚焦智能製造,完善創新體系

TAG:國資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