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默克爾:和美國打交道好心累,不如投入中國懷抱?

默克爾:和美國打交道好心累,不如投入中國懷抱?

文章來源:今日俄羅斯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

美國的外交政策已經讓德國受夠了。安格拉·默克爾訪問俄羅斯和中國就是明證。

2018年5月10日,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公開表示歐洲再也不能仰仗美國的保護了,暗示歐陸國家將要開始「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自然,這些議論直指美國總統特朗普徹底摧毀伊核協議的決定——這一決定荒謬絕倫又在意料之中。

情況不再是單純的美國保護我們了,而是歐洲必須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是我們未來的使命。」據稱,默克爾在一場表彰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的演講上如是說。

早先,大約一年以前,默克爾就發表過幾乎與此一致的意見,聲稱歐洲「確實必須掌握自己的命運」。這次發言之後幾周,默克爾也確實證明她不是在空口威脅。她已訪問過俄羅斯和中國,而會談結果表明歐洲與亞洲的相對力量平衡正在全面重組

【德國與中國:直面對方】

就在上周四,中方在熱情接待默克爾後,提出要對德國企業「擴大開放」。中德兩國在挫敗特朗普消除各國對美國貿易順差的計劃方面有著共同利益,雙方也受到了特朗普同樣程度的威脅。每次特朗普一開口,歐洲和亞洲的企業似乎就要遭殃。在歐洲國家中,德國對美國出口的汽車最多,而且它還是中國在歐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僅去年就創造了1790億美元(約合11491億人民幣)貿易價值。

5月2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在人民大會堂見面

默克爾和馬克龍都嘗試過勸說特朗普政府不要徹底拋棄伊核協議。兩位領導人甚至與英國首相特蕾莎·梅簽署了一份聯合聲明,而我們不應忽視後者對伊朗的強硬態度。不出意外,據路透社報道,有德國官員說:「特朗普的『美國優先』貿易政策、其政府對世貿組織的公開藐視及其退出伊核協議的舉動使中德兩國的盟友關係又推進了一步。

目前尚不清楚,特朗普政府在明知這樣只會讓美國在國際上更受孤立、使原先相互對抗的國家走在一起的情況下仍有此般舉動,究竟是無能為力還是有意為之。若是有意,我們不得不好奇領導層到底有著怎樣的思維模式,才會使他們自尋死路,並期望一邊不斷惹怒傳統盟友,一邊維持其全球帝國。很明顯,如果制裁為德國利益提供了緩衝的話,特朗普廢止伊核協議的決定只會為中國利用從伊朗流出的金融機會創造條件。中國已在幫助伊朗擺脫美國發起的制裁,比方說運用人民幣的信用額度。

在這種情境下,特朗普是想遏制中國還是縱其壯大?你最多只能給沙特和以色列好處,並無視那些寧可與伊朗簽訂經濟協議也不願把伊朗轟成玻璃坑的歐洲大國。在後一點上默克爾和(打個比方說)新上任的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有很大不同。

減輕對伊朗的制裁已經使德國與伊朗之間的貿易額從2014年的27億歐元(約合201億人民幣)增加到去年的35億歐元(約合260億人民幣)。現在,我們應當注意,伊朗將開始接受用石油換取歐元以試圖避開美元,乃至對美元造成直接威脅。這個話題可能最好專門撰文討論,但它無疑值得密切關注——很可能的是,這隻會使德國堅定保護伊朗的決心。

無論如何,中德兩國已經一致同意堅守伊核協議。想想這意味著什麼吧:約翰·博爾頓公然警告歐洲國家及其企業不要繼續與伊朗進行商業來往,宣稱他們可能會受到制裁。新任美國駐德國大使理查德·格雷內爾(Richard Grenell)甫一上任,便直接警告德國說,德國公司要麼立即停止在伊朗的商業活動,要麼面臨制裁。而就在伊朗領導人阿亞圖拉·哈梅內伊公布了一系列要求,聲稱歐洲人也不可信賴之後,中德兩國發表了以上聲明。

可以說,德國和中國已在政治上向美國豎起中指以表回應,並向伊朗的利益低頭。

【德國與俄羅斯:繼續發展】

5月18日,普京在索契迎接默克爾。

不久前,美國警告德國可能還會對德-俄輸氣管道項目「北溪2號(Nord Stream 2)」進行制裁。如果你需要證據來證明金錢和天然氣才是美國發起戰爭的根本原因,這就是了。為什麼要阻止德國和俄羅斯致力於這一宏大項目?德國需要天然氣,而相對鄰近的俄羅斯能夠提供天然氣。

儘管這兩個國家的一系列爭議(包括繼續對俄羅斯進行制裁)還在繼續,默克爾與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的會面說明了兩國領導人會見並就這些事項進行友好談判仍是可能的,而現任的特朗普政府似乎已完全把這種想法拋在腦後。

「如果想解決問題,就必須展開對話。」默克爾在與普京的談話中說道。

據稱,俄羅斯總統的一位助手透露,兩國領導人意見一致是這次會談順利推進的原因,並稱:「當觀點相符的時候,兩個國家的關係就至少更近了一步。」

一位了解總理政治方略的德國高級官員表示,現在重新接近俄羅斯是德國的一項核心政策目標。民調已顯示,比起特朗普治下的美國,德國人對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更加信任。這怕不是特朗普又在玩什麼厲害的4D象棋?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德國沒有參與特朗普、馬克龍、特蕾莎·梅今年四月對敘利亞發起的華而不實的襲擊。也許德國看到它與美國的共同點越來越少,且更加不願發起一場戰爭來滿足其利益,不像美國顯然把用暴力解決所有問題視作合乎邏輯的方案。

不用再提,使德國更不安的是,在近日華盛頓的一場內閣會議上(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亦有出席),特朗普單獨指出德國的貢獻不夠,並警告稱將要「處理」那些被指沒有付清欠款的國家。

唉,難怪在這種情形下,德國正在私下建立一支自己的歐洲軍隊,它已經宣布與羅馬尼亞和捷克共和國的武裝力量合併,而這是在為創建一支由德國領導的歐洲軍隊做準備

【作者】Darius Shahtahmasebi

【作者簡介】紐西蘭律師兼政治分析師,獨立網路媒體Anti- Media外交政策評論員。

圖片來源:網路

編輯/董一

翻譯/董雁鈴

校對/董一

排版/余稷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電訊 的精彩文章:

4月23日晨間速遞 ISIS再次恐襲!阿富汗首都炸彈襲擊致31人死亡
守衛難民生死線:歐盟、聯合國在行動

TAG:國際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