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補血藥」管不了貧血

「補血藥」管不了貧血

有些人體檢後發現自己貧血,往往會問醫生:「我該吃點什麼補血藥呢?」事實上,補血藥是中醫說法,針對的是血虛,貧血則是西醫概念,兩者含義不同,診斷標準不同,藥物選擇也不盡相同。

貧血指的是人體外周血紅細胞容量低於正常範圍下限;血虛則要靠望聞問切所獲得的資料進行診斷,如面色無華(萎黃或蒼白),頭暈失眠,心悸氣短,神疲乏力,口唇、舌質淡白,脈沉細無力等。根據臨床實踐,貧血患者往往會有血虛的表現,而血虛患者不一定貧血。

貧血有很多類型,如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等,要根據發病原因、機制進行選葯。以臨床上最常見的缺鐵性貧血為例,鐵元素是造血的原料之一,其攝入不足、吸收障礙、丟失過多等,會對紅細胞生成甚至造血產生影響而發生貧血。這時人體造血機制是正常的,只要補充足夠的原料,就可以有效糾正貧血。通常選擇硫酸亞鐵或琥珀酸亞鐵等鐵劑,配以維生素C以促進鐵劑吸收。對於缺鐵性貧血,中藥里的補血藥效果遠不如直接補充鐵劑來的快。此外,患者還應在飲食上增加含鐵元素豐富的食物,如紅肉、肝、動物血、大棗、黑木耳、櫻桃、獼猴桃等,減少濃茶、咖啡等影響鐵劑吸收的食物、飲品的攝入。

實際上,就算被中醫診斷為「血虛」,也不一定非要吃補血藥。中醫理論認為,氣能生血,當氣虛影響生血時,就會表現為血虛,治療就要以補氣為主,輔以補血藥,如當歸補血湯;若氣血兩虛,就要氣血雙補,如八珍湯、歸脾湯、十全大補湯、人蔘養榮湯等。

無論是貧血還是血虛,在確定治療方案、選擇藥物之前,都要先根據癥狀、體征、檢查結果等明確診斷,然後根據具體的類型確定治療方法,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藥物。切不可望文生義,盲目用藥。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kp.034000.gov.cn
每月通報: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查處13起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