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口口聲聲愛王菊,你們心裡最想做的是范冰冰

口口聲聲愛王菊,你們心裡最想做的是范冰冰

讓那些心裡想著范冰冰的女人和男人們

能夠接納和點贊外型上並不完美的女孩子

這也就是王菊走紅的最大價值之一

作者:曹吉利

給王菊投票的風潮都快過去了,你可能還沒完全弄清她是誰。不過通過這幾天來的各種輿論轟炸,作為「菊外人」(不了解王菊的人),大概也能拼湊出有關這個女生的基本信息:

女團選秀節目《創造101》參賽選手,26歲,波浪頭,喜歡濃妝艷抹,和同台競技的其他人相比,微胖、黝黑,一張算不上漂亮的路人臉,幾乎註定了分分鐘被淘汰的命運。

但就是憑藉著自己的言行,加上網路的一波熱潮,王菊從這一百個膚白貌美、人靚聲甜的女孩中脫穎而出,徹徹底底地火了一把。

與「菊外人」相對的是「菊內人」和「陶淵明」

在節目贊助商舉行的一次投票活動中,王菊的號召力展現的淋漓盡致,票數高居第一,排在她後面的,個個都是傳統意義上的美女。當然,這上百萬票中,多少來自路人,多少來自起鬨者,多少來自真正的菊粉,我們還不得而知。

這幾天,媒體上關於王菊的文章鋪天蓋地,很多聲音都在力挺這個女孩,讚揚她從千篇一律的大眾審美中殺出一條路,斷言她高漲的人氣展現了國人對網紅臉的厭棄等等。可是那些口口聲聲說著喜歡王菊的人們,又有多少正在現實中一門心思要做范冰冰呢?

王菊在投票上戰勝的,個個都是美女。

給菊姐投票,真愛還是起鬨?

「1969年7月20日,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打開登月艙艙門,沿著梯子緩緩走出,隨即,他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類第一個腳印,並說出了那句人人皆知的名言:給王菊投票!」

這是幾天來在網路上傳播的眾多關於王菊的段子之一。就像歷史上的許多網紅一樣,王菊的大熱源自於惡搞。在《創造101》這樣一個女團選秀節目上,美貌、溫柔,唱跳皆佳,身材曼妙,楚楚動人是基本條件,大部分的選手也的確是以這樣的形象登上舞台。

王菊是以一個類似「攪局者」的身份出現的。有點土氣的名字,相對粗壯的外形,並不一流的歌喉和舞姿,別人梨花帶雨、相擁哭泣的時候,她巋然不動,還憑著一次復活的機會暫時逃脫淘汰的命運。這樣一個格格不入的人,自然招來了不少非議。

流傳最廣的一張王菊表情包

一些人開始指責王菊並不適合成為一名女團成員,另一些人把她的照片做成了各式各樣的表情包進行惡搞。

這時候王菊面對惡搞的態度,基本會決定之後的風評走向。節目里的王菊很坦然,網路上有人說「地獄空蕩蕩,王菊在土創(網友對《創造101》的戲稱)」,她乾脆在節目中自稱「來自地獄的使者」。

有人說她不該做偶像,她反問誰定義了女團。面對馬東,她更是說出了「為什麼一些女性光憑好看就可以獲得觀眾喜愛」的職場金句。

王菊對馬東說出「金句」

至此,王菊的形象徹底扭轉,大量通過表情包和段子認識她的人開始選擇支持她。之後的投票活動,也就順理成章地出現「給菊姐拉票」的互聯網現象。

其實,如果冷靜下來想想,既然王菊的走紅路徑和波瀾哥、大力哥甚至更久遠的犀利哥、芙蓉姐姐等網紅一樣,從惡搞開始,那麼她的票數中有多少人是真愛,有多少人是出於好玩的起鬨,就很難說了。

如果說王菊最初的率真言行出於真性情,那麼面對自己曾經更瘦時期的照片,說出「不想回去,因為當時不知道美的標準是什麼」這樣政治正確到無可挑剔的話,我們有理由懷疑這是被節目組刻意營造的「獨立女性」的形象。畢竟,這一類綜藝設計台本的先例實在太多。

當然,退一萬步講,在一百個「芭比娃娃」一樣的美女里,出現一個賣女性意識覺醒人設的王菊,也並不是一件壞事。

「還想回到美瘦美瘦的從前嗎?」「不想。」

現在說顛覆審美,還為時過早

根據中國選秀節目的慣例,幾乎每一次脫穎而出的人,都與大眾的審美不完全一致。

不信的話,閉上眼睛回想一下,2005年《超級女聲》,走中性路線的李宇春和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的周筆暢,曾經帶給電視機前的人們怎樣的震撼。當初「信春哥得永生」之類的調侃比王菊今天所經歷的,惡意還要大得多。至於後來那個唱歌走調的曾軼可,更是引來話題無數。

到了六年前《中國好聲音》,在一大堆賣慘的選手中,分別獲得第一季冠亞軍的梁博和吳莫愁,一個不那麼帥,一個不那麼美。直到目前尚未收官的《創造101》,一百餘人中走出一個不太尋常的王菊,其實仍是一件意料之中的事。但要說她昭示著全民審美的轉向,還是誇大其詞了。

開啟中國選秀時代的《超級女聲》

數一數當初的選秀冠軍們,哪一個沒有被扣上了審美新風向的帽子,可到頭來呢?李宇春、周筆暢還在繼續演繼續唱,可是當下關注最高的超女,還不是最符合一般意義上「美女」定義的張靚穎嘛。

今天的我們,嘴上說著網紅臉討厭,可一坐在化妝鏡前,就開始仔細回想當下最流行的韓式平眉的畫法。說幾句王菊可愛,動動手指給菊姐投一票很容易,但要真的轉變全社會的審美卻沒那麼簡單。

超女李宇春和超女安又琪,代表了兩種審美

人人都知道以貌取人不對,都多多少少在生活中、職場中吃過外貌的虧,都反感用外貌把女性劃分成三六九等。可是把王菊煲成一鍋菊花味雞湯,卻基本無助於解決問題。單單一個王菊,也遠遠不足以說明審美的轉變。

身邊太多女性和男性,對網紅臉嘴上說著不要,身體卻非常誠實,也許其中就包括我們自己。

前網紅臉時代的審美,你還記得嗎?/ 《我的父親母親》中的章子怡

不懂菊姐的人,就讓他們不懂去吧

目前對於王菊的種種解讀,已經超出了她本人的範疇。僅憑一檔節目上的幾個片段,也不足以讓我們真正地了解一個人。

無論是捧王菊的人,還是踩王菊的人,或是看看錶情包只為一笑的人,都在把她當成一個符號而討論。

但話說回來,不管王菊還能在這個舞台上走多遠,她依舊為中國人提供了一種新的偶像觀:偶像可以不完美甚至在某些方面還不如自己,但是偶像要真誠、坦率。

那些美得無可挑剔的選手遠在天邊,像菊姐一樣接地氣的人才讓我們感到親近。這也許是廣大觀眾完美人設看膩了之後的選擇,也是對娛樂圈造星機制的一種反叛。

王菊的另一面。/ 《創造101》現場

從這個角度來看,王菊的走紅對於社會更理性地看待女性的顏值,的確有著助推意義,雖然並不像有些媒體解讀的「解放女性審美」那樣了不起。

讓那些心裡想著范冰冰的女人和男人們,能夠接納和點贊外型上並不完美的女孩子,這也就是王菊走紅的最大價值之一。

可要是想全社會放下以貌取人的包袱,恐怕一萬個王菊都不夠。

至於另一些至今仍念叨著看不懂王菊為什麼被支持,反覆強調成為偶像的女孩子就應該纖細美貌的人,不論嘴上還是心裡還只接受一種審美。

既然他們左看右看還是看不懂菊姐,那就讓他們不懂去吧。

本文來自新周刊微信公眾號。《新周刊》創刊於1996年8月18日,以「中國最新銳的生活方式周刊」為定位,享有傳媒界"話題策源地"的美譽。關注新周刊公眾號(id:new-weekly),每天了解最新銳的話題和生活方式。

- THE END-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外灘TheBund(the-bu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外灘 的精彩文章:

懶著就能變瘦?減肥藥神話早就該破滅了
眼紋變淡,淚溝也飽滿了,用完這個眼霜像做了醫美手術

TAG:新外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