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本是大唐盛世明君,晚年退居太上皇,卻落了個孤家寡人晚景凄涼

本是大唐盛世明君,晚年退居太上皇,卻落了個孤家寡人晚景凄涼

導語:本是大唐盛世明君,晚年退居太上皇,卻落了個孤家寡人晚景凄涼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這首敘述了唐明皇和楊貴妃之間愛情悲劇的《長恨歌》至今仍被傳頌,也是學生生涯中必學的一個文學作品。

當安史之亂打破了長安城內的夜夜笙歌,開創了「開元盛世」的唐明皇忍著心裡滿腔的憤恨,帶著心愛的楊貴妃,在大唐六軍的庇護之下一路西逃。浩浩蕩蕩的皇家軍隊行至蜀地馬嵬坡,誅殺奸相楊國忠後賜死楊貴妃的聲音充斥著整個軍營。無情最是帝王家,自古紅顏多薄命。縱然皇帝再不舍,一旦六軍壓制不住,皇權江山恐怕就姓李了。

楊貴妃被逼死在馬嵬坡下,唐明皇自此一蹶不振,失去了心愛的人也失去了民心和軍心。朝中支持他的大臣也把賭注壓在了當朝太子李亨,也就是後來的唐肅宗身上。李亨上位,自然收拾安史之亂和晚唐慘局的重任就落在了他的身上,用現在的大白話說就是一枚妥妥的背鍋俠。偏偏那句俗話說的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安史之亂的慘劇在李隆基的心裡留下了陰影,整日寢食難安。李隆基雖也是個明君,但帝王的心思總是免不了互相猜疑。帝王家的感情都是建立在政治鬥爭基礎上的。李亨即使登上了金鑾寶座,對自己的父親也是不能放心,時時刻刻監督提防著。安史之亂在唐肅宗的統籌和六軍將士拚死奮戰下捷報頻傳,此時李隆基卻暗中扶持永王李麟,希望用永王去制衡唐肅宗,並多次派人向唐肅宗表達了自己在政見上的看法,此時唐肅宗羽翼已經日漸豐滿,當然不會聽他的。結果只是自己生了一堆悶氣,自己給自己氣受。

因為這一爭,父子間的嫌隙也越來越大,也為後來唐明皇凄慘的生活埋下了伏筆。當安史之亂落下帷幕,浩浩蕩蕩的皇家軍隊又準備遷回長安,就在遷回長安的路途中,一到鳳翔,唐肅宗便拆散了李隆基身邊的人,讓他獨居興慶宮。唐明皇一時氣不過,又偷偷召見了禁軍將領郭安,和兒子的衝突眼看就要轉到了正面戰場。這唐肅宗也不是吃素的,趁著自己的皇位大權還在,命令自己的心腹李輔國將一直陪伴李隆基身側的高力士、陳玄禮流放,沒收宮殿里的馬匹,隔離了與李隆基親近的玉真公主,李隆基被幽禁於甘露殿。

這個曾經開創了大唐盛世的君王到最後卻成了困在籠中的飛不出去的小鳥,最終於762年帶著對楊貴妃無窮的思念和對政治鬥爭的滿腔怨憤離開了人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玄宗 的精彩文章:

書法-李隆基《石台孝經》
碑林老故事丨老巷深處有卧龍

TAG:唐玄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