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忍不住想吃甜食?通過操縱腦中的神經元可以直接斷了你的念頭

忍不住想吃甜食?通過操縱腦中的神經元可以直接斷了你的念頭

杏仁核是大腦中控制情感的中樞機構。在一項最新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利用小鼠進行實驗後發現:大腦對於甜味的渴望,以及對苦味的厭惡,可以通過操縱大腦杏仁核中的神經元來進行消除。這項實驗並沒有影響小鼠辨識味道的能力,從而說明,在大腦中「對味道產生的情感」和「對味道的辨識能力」這兩者是相互獨立的。該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飲食紊亂,並開發新的方法來對抗肥胖和神經性厭食症等疾病。這項研究發表於5月30日的《自然》雜誌。

圖註:大腦中的神經元

一項對老鼠的最新研究表明,大腦對甜味的渴望,以及對苦澀的厭惡,可以通過操縱大腦中的情感中樞——杏仁核中的神經元來進行消除。這項研究還表明,利用這種手段去除動物對於某種味道的渴望或厭惡情感,並沒有影響到其辨識味道的能力。這就表明,由大腦中複雜的味覺系統所引發的想法、記憶與情感是可以單獨地分離出來並進行修改或移除的。這項研究給出了理解飲食紊亂的新策略,可以指導我們研發對抗肥胖與神經性厭食症的新方法。

「當我們的大腦感受到某種味覺時,不僅可以識別味覺本身,還可以編排出一種奇妙的節奏信號,將這種味覺體驗和它所產生的背景、愉悅度、記憶、情感等等關聯起來,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這項研究的領導者,莫蒂默·祖克曼腦行為研究所的查爾斯·朱克(Charles S. Zuker)博士說道。

這項研究建立在朱克博士和他的團隊之前對大腦味覺的研究基礎之上。此前,研究人員已經發現,當舌頭遇到五種基本味道(酸甜苦咸鮮)中的一種時,舌頭上特定的味覺細胞會將信號發送至大腦特定區域來識別味道,並觸發適當的行動和行為。

為了揭示這一過程的細節,研究人員們在本次研究中專註於甜和苦這兩種味道,以及大腦中的情感中樞:杏仁核。大腦的這個區域對於所感知信息的價值判斷非常重要。並且先前已有研究表明,杏仁核與大腦中感受味覺的區域直接相連。

圖註:杏仁核(紫紅色區域)在人腦中的大致位置。

「我們之前的研究已經表明,在感受味覺的大腦皮質中,甜味區域與苦味區域之間存在明顯的分界」,論文的第一作者王博士(Li Wang)說道。「這項新研究表明,這種分離會一直持續到杏仁核區域。這兩種味道感知區域的完全分離,意味著我們可以獨立地操縱這些腦區域,並監控這些腦活動的任何變化。」

這些科學家們進行了一系列實驗,把小鼠大腦中感知甜味與苦味的通道進行了人為的接通與改造。比如,當把甜味的通道強制激活時,小鼠對於清水的反應也像是糖一樣。而通過將這些連接通道的方向改變,科學家甚至可以把甜味變成小鼠非常厭惡的味道,或是把苦味變成對小鼠極具吸引力的味道。

相反的,當科學家們將這些連接通道強制關閉——也就是讓味覺皮質與杏仁核無法溝通時,雖然小鼠依然可以識別甜味和苦味,但與之相關的情緒反應則都完全消失了。即它們對於甜或苦的偏好都消失了,一切吃起來都像白開水一樣。

圖註:科學家可以在不改變你對味道判斷的情況下,改變你對味道的好惡。

「這就像是你咬了一口平時最喜歡的巧克力蛋糕,但卻感受不到任何的愉悅感」 ,王博士說,「在咬了幾口之後,你只好停下來,因為你覺得這種甜膩的東西會把自己的舌頭擦傷。」

在以前,人們通常認為食物的味道與它所帶來的愉悅感是一起出現的。但本次研究證實了,對味道本身的感知與愉悅感的產生是彼此可以分離的獨立過程。這表明,對杏仁核的調控可能成為對進食障礙的有效療法。

在未來,這個團隊還會研究與味覺區域相關的其他大腦重要區域。例如,味覺皮質還與控制運動、學習和記憶的腦區域有直接的聯繫。

王博士說:「我們的目標是將這些區域整合在一起,從而加深理解味覺以及它與其他腦區域之間的關聯。我們希望這項研究能幫助人類破譯大腦處理感覺信息的方式,並理解大腦是如何帶給我們感官體驗的豐富性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三葉蟲 的精彩文章:

《自然》雜誌:腸道微生物可影響大腦健康,或助多發性硬化症治療
科學家請海豹當潛水員,發現促使南極冰蓋融化的洋流有季節性變化

TAG:科學三葉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