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項城市西馬庄清真寺概述

項城市西馬庄清真寺概述

項城市西馬庄清真寺概述

馬仁太整理

西馬庄,位於河南項城市市區西南,永豐鎮境內,106國道東側,北與光武辦事處劉香庄行政村接壤,東連李集、李寨、東馬庄三個回族自然村。

西馬庄,也叫張馬劉韓庄,村民由上述四姓人家組成。據最新統計,現全村擁有人口1340餘人。其中張姓為漢族120餘人,馬氏家族700餘人,劉姓韓姓500餘人。全村現有耕地712畝,人均耕地六分。

西馬庄因馬姓最早遷入此地而得名。據南頓回族《馬氏宗譜》譜敘記載:「馬氏世居山西洪洞縣,先遷懷慶府桑家坡,再遷至南頓古鎮石橋口下(今南頓清真寺附近) ……自九豐公以來,歷代兩朝紀世十二地,分數州支別百派。」歷經各代的發展,風風雨雨六百餘年,馬氏家族已經成為項城回族中人丁最旺的家族之一。

始祖馬九豐始祖有三子,即:馬雲、馬雨、馬秀。西馬庄屬南頓馬氏二門「雨」字派。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馬雨四子馬世安後人(馬雨六個兒子)經朝字輩遷入馬庄,分為「老三門」。即:馬朝堂、馬朝剛、馬朝慶三兄弟。南頓馬氏家族從朝字輩開始分家,分散居住。多為祖上擴展土地種植,分田到戶,形成自然分家。

村西頭有馬氏祖墳一片,約佔地三畝,埋葬著馬家列祖列宗。按墳頭排列次序推算,立祖者應為朝字輩先人。因沒有文字記載,只憑馬孝真前輩在世時現場指認講述。

西馬庄劉姓從南頓遷入。據南頓回族《劉氏家譜》記載:劉氏祖籍原系都城(北京)崇安門外椿樹衚衕人,於明代移居汴梁(今開封),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遷居南頓。

西馬庄韓姓起源於河南柘城大韓庄,幾經遷徙到此。據柘城縣《韓氏家譜》記載:我韓氏回族,原屬山西平陽府洪洞縣,世代信仰伊斯蘭教,元朝末年(約1367年)來祖韓希堯兄弟三人因戰亂遷居柘城縣慈聖。後分居於太康、睢縣、商丘、項城、寧陵等地。

西馬庄清真寺始建於1938年,已有近百年歷史。由馬氏第十三代世孫馬忠仁前輩籌資興建。至目前已經歷兩次選址,三次改建。

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革,西馬庄清真寺也經歷了不少的風雨和坎坷。「文化大革命」時期,西馬庄坊清真寺曾一度被關閉,同李集、李寨、東馬庄、李樓合為一坊,同歸李寨清真寺。改革開放之後,宗教自由政策得到重新貫徹,馬庄穆民歸回本坊,於1984年重新改建清真寺並投入使用。

1996年二次改建時初步形成規模,2018年4月第三次重建落成。現全寺佔地兩畝,建築面積1012平方米。設有禮拜大殿(男寺、女寺)、客廳、講堂、水房等硬體設施,可容納500人禮拜。

西馬庄人自古以來愛國愛教,且信教禮拜人數眾多,形成良好的村風民俗,贏得周邊諸多美好讚譽。馬忠仁、馬孝志、馬孝信三位阿訇都出白馬庄,曾分別在甘肅、新疆、東北、河南多地執教多年,為伊斯蘭教的傳播和發展做出了畢生貢獻,

西馬庄歷任阿訇名單:1、楊青廷;2、李尊漢;3、馬心明;4、葛書晉;5、吳孝光;6、韓道東;7、吳孝光;8、李占勝;9、白俊寶;10、馬孝生;11、馬雙喜;12、馬昌合。

西馬庄清真寺歷年朝覲人員分別是:馬孝元、馬孝生、劉勤武、馬仁春、馬陸榮、馬仁道、馬仁山、李傳榮、馬春霞等。

西馬庄現任阿訇馬昌合,雖然很年輕,但他謙虛和藹,低調務實,宣教過程中他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在宣教理論上有高度,在發展教門上有深度,不負眾望,不辱使命,在他任職西馬庄清真寺的短短兩年多時間,他兢兢業業地宣傳伊斯蘭信仰,默默無聞地為廣大穆斯林服務,以自己的無私奉獻維繫著穆斯林的教門感情,以自己的清貧生活料理著穆斯林的教門事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承載著穆斯林行為的榜樣。2018年3月,在他的倡議和帶動下,西馬庄清真寺重建工程順利竣工,因此,馬昌合阿訇在穆斯林群眾中贏得了很高的聲譽和威望,受到廣大穆斯林的尊重和愛戴。

重建後的西馬庄清真寺煥然一新

歡迎關注《我愛清真寺》微信公眾號

歡迎大家關注項城市南頓清真寺微信公眾號《我愛清真寺》。南頓微信公眾號《我愛清真寺》主要欄目有:新聞資訊、歷史追蹤、古蘭學習、聖訓解析、信仰之聲、信仰問答、走進生活、穆民講堂、主麻講壇、禮拜課堂、古蘭故事、勸善歌謠、讚詞欣賞、書法園地等。

南頓微信公眾號《我愛清真寺》每天為大家免費推送學習教門的相關知識,歡迎大家積極關注,求真主慈憫大家,阿米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愛清真寺 的精彩文章:

TAG:我愛清真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