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兩人都說過同樣一句千古名言 結果一人身首異處 一人卻當了皇帝

這兩人都說過同樣一句千古名言 結果一人身首異處 一人卻當了皇帝

原標題:這兩人都說過同樣一句千古名言 結果一人身首異處 一人卻當了皇帝


中國歷史,浩浩湯湯幾千年,可謂精彩紛呈。


歷史上的某些人,他們都做過同樣的事或者說過同樣的話,卻有著不同的結局。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兩個說過同樣一句千古名言的人,這兩個人相隔了一千多年,他們分別是吳起和趙光義。


我們先說吳起,吳起與孫武齊名,都是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軍事家。


吳起先後效忠過魯國、魏國和楚國。


其中,吳起在魏國的時候,先後效忠於魏文侯和魏武侯,幫助魏國操練出了一支戰無不勝的魏武卒,一度打的秦國險些亡國。


在魏武侯當政的時候,有一次魏武侯和吳起在黃河裡划船,划到途中一處地勢險要的地方的時候,魏武侯蜜汁自信的對吳起說道:我們魏國有如此險要雄壯的山川與河流,這是大魏之福啊!


吳起聽後說出那句千古名言:在德不在險。



之後,吳起又給魏武侯分析了以往的歷代君王的得與失,魏武侯聽後覺得很有道理,誇獎了吳起一番。

吳起在魏國越來越得勢,因此遭到了小人的嫉妒,後來小人們屢屢在魏武侯面說吳起的壞話,慢慢的魏武侯就疏遠了吳起。


吳起見自己在魏國待不下去了,就到了楚國。


楚悼王知道吳起有才,立馬重用他。


吳起在楚國推行變法,楚國國力很快強大起來。


可是楚悼王卻死了,先前吳起變法得罪了很多既得利益者,楚悼王前腳剛死,後腳他們就殺死了吳起。

一代戰神吳起,最後竟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實在令人惋惜。


在吳起之後一千多年,宋太祖的弟弟趙光義也說過和吳起一樣的話。


宋太祖當了皇帝之後,對弟弟趙光義非常的好。


可是時間久了,趙光義的勢力卻越來越大,已經到了快要威脅到趙匡胤地位的地步了。

趙匡胤建國之初所定的都城是開封,開封是四戰之地,周邊都是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在此地定都,實在不是上策,而且趙光義在開封的根基太過牢固。



趙匡胤出於多方面因素考慮,就有了要遷都的想法,長安和洛陽他都考慮過。


洛陽,其西面是函谷關,東面是虎牢關,都是險要關隘。


長安,地處關中平原腹地,秦嶺和黃河是它的天然屏障。


趙匡胤想好了就找來文武百官商量,商量來商量去的,一直沒有個定論。


剛開始,趙匡胤的意志一直都是比較堅定的,他是主張遷都的。


但是,有一個人不同意,此人便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


趙光義只用了五個字就說服了趙匡胤,徹底打消了趙匡胤遷都的念頭,這五個字就是吳起給魏武侯說的那句名言:在德不在險。



因為趙光義的這五個字,開封一直作為宋朝的都城直到它被金國給滅亡為止。


趙匡胤去世之後,趙光義當上了皇帝,這兄弟倆在皇位交接的時候,還人們留下了一樁千古懸案,那就是「燭影斧聲」。


吳起和趙光義兩人都說過「在德不在險」這句千古名言,卻有著不同的人生命運,歷史既有它的相似性,也有它的多樣性。


既相似,又多樣,這樣的歷史才更加的精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何破之 的精彩文章:

歷朝歷代都因國力衰弱而滅亡, 唯獨這個王朝例外, 它是以強亡國
一代大俠大刀王五,晚年竟遭洋人暗算,無人敢收屍,霍元甲:我去

TAG:如何破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