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拍重器中的文人氣

中拍重器中的文人氣

敲黑板!!

中拍國際拍賣日程

預展時間:

6月15,16,17 預展地點:北京長富宮酒店一層芙蓉廳;

6月28,29 預展地點:北京長富宮酒店一層芙蓉廳;

拍賣時間

6月30日,拍賣地點:北京長富宮酒店二層月季廳

地址:北京朝陽區建國門外大街26號

「文房」廣義解釋為文人的書齋或書房,狹義則專指書寫、繪畫與讀書的文具。文房用器早於隋唐時就逐漸興盛起來。隋代是我國科舉制度的起源時期,隨著科舉的興盛,促進了隋唐文人階層的出現,於是與筆墨情趣不可分離的文房用器大量出現,這些文房用器早超出了筆、墨、紙、硯的範疇。

「齋中長桌一,古硯一,舊古銅水注一,舊窯筆格一,斑竹筆筒一,舊窯筆洗一,糊斗一,水中丞一,銅石鎮紙一。左置榻床一,榻下滾凳一,床頭小几一,上置古銅花尊,或哥窯定瓶一,花時則插花盈瓶,以集香氣,閑時置蒲石於上,收朝露以清目。或置鼎爐一,用燒印篆清香。冬置暖硯爐上。壁間掛古琴一,中置幾,如吳中雲林幾式最佳。壁間懸畫一,書室中畫惟二品,山水為上,花木次,鳥獸人物不與也。」

中拍國際依舊不負眾望,在本次拍賣中提供了很精品的文房用具,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清雍正 粉彩三娘教子筆筒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楷書款

尺寸:高13.2cm 直徑10.7cm

估價:RMB 450, 000-500.,000

清雍正粉彩人物紋筆筒,其主題紋飾為粉彩「三娘教子」。該筆筒口沿圓潤,平底露胎見細密弦紋,製作規整。總體看去,口沿略小,底部略寬,白色底釉細膩肥潤,釉上施彩以綠為主,濃淡有別,其他色彩各宜,其位看上去極為和諧。

清雍正 木紋釉墨彩山水人物描金筆筒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篆書款

尺寸:高14.3cm 直徑15cm

估價:RMB 200,000-300,000

這件筆筒做工一流,洵為雍正年間 (1723-35年) 的御窯精品。雍正帝的御用工藝品素以品味高雅、做工精湛見稱。作為藝術贊助者,他的要求甚為嚴苛,無論身為親王之時,或是在位的短短十多年裡,他諭令製作之器物,無不體現了他超卓的審美水平,故深得藏家青睞。是次拍賣的筆筒,正是技術突飛猛進、藝術靈感遄飛和皇家大力贊助的成果。

清朝歷代皇帝之中,雍正書法堪稱第一。故此,他素來偏愛與書法有關的文房用具 (如筆筒和硯)。即位之後,雍正曾命人繪製一幅肖像,他在畫中閑坐讀書,其右側有一仿古琮式筆筒,圖見E.S. Rawski及J. Rawson合編的《盛世華章》展覽圖錄頁246編號165。另一幅肖像為《胤禛行樂圖?書齋寫經》,這次他端坐握筆,桌上鋪紙,右側置一插放毛筆和字畫的竹筆筒,圖見台北國立故宮出版的《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頁116-117編號I-57。據史料記載,皇子胤禛若非與父王出行,大部份時間皆潛心學習或裝飾其宮邸。宮中造辦處的能工巧匠常受命為其住處製作用器;即位之後,他的要求更為嚴格,甚至規定內廷只准使用造辦處的製品。他醉心藝術且事必躬親,並多方鼓勵宮廷繪畫及裝飾藝術。但他最為關注的始終是御瓷製作。著名的中國藝術史學家楊伯達先生對雍正年窯 (1728-35年) 瓷器評價如下:「年窯瓷質瑩潔如玉、彩繪華茂似錦,形成了典雅纖秀的『內廷恭造樣式』的清宮風格。論者謂:『年窯稱第一』。」

雍正皇帝跟其父康熙一樣,均對琺琅彩情有獨鍾,往往親自過問其製作細節,內務府活計檔就此多有記載。他更委派才識過人的弟弟胤祥 (1686-1730年) 主理造辦處。雍正六年 (1728年),清檔曾點算當時可用的琺琅彩數目,並建議「每樣燒三百斤[約四百磅]) 用」。該筆記錄還提到,「聞得西洋人說燒琺琅調色用多爾那門油。爾著人到武英殿露房去查」。據載,當時的琺琅彩皆由京城造辦處包辦,再交由景德鎮督陶官「年希堯燒瓷器用」。

康雍二朝,造辦處配製出一系列新的釉料和琺琅彩,所以繪瓷師創作新的圖案時,可供應用的色彩亦大為增加。新的設計有時候會結合若干元素,巧用瓷器來模仿別的材質。仿製其他材質的瓷器雖以乾隆器物居多,但其中又以一小批雍正傳世品的工藝尤為精湛,它們泰半是仿木之作,是次拍賣的筆筒便是一例。

有兩種橘紅色最適於模仿木材,而兩者俱用氧化鐵調製而成。中國制瓷史上,礬紅琺琅彩的運用源遠流長,但在十八世紀上半葉,瓷工發現若用硝石替代部份氧化鉛

(原用礬紅琺琅彩中的助熔劑),所得橘紅色最適於模仿漆器和某些木材的紋理。他們還發現了另一種能耐受高溫窯燒的橘紅色,此色很可能是用含大量長石的低鈣瓷釉配製而成,其氧化鐵含量甚低,適於薄施輕塗,可用還原焰窯燒後,再在氧化環境中冷卻。由於有大量色調可供選擇,所以畫師可恣意渲染濃淡深淺的褐色和橘紅色、深褐色和黑色,以仿製出像本拍品般寫實逼真的木紋。

此類雍正仿木紋筆筒的數量極少,大多采內壁仿木,器外飾一上一下兩道仿木紋中間飾山水圖的形式,視覺效果仿若手卷。此筆筒的畫風與明大家吳門沈周(1427-1509年)的作品有頗多相似之處,參考上海博物館藏沈周1488年作《水村山塢圖卷》(圖一),圖見《上海博物館藏明四家精品選集》編號7(香港:1996)。

至於用丹青妙筆繪製瓷器紋飾,且水準幾可媲美紙本或絹本繪畫,應始於雍正年間。康熙年間的琺琅黑彩仍差強人意,因呈色黯淡且極不穩定,必須罩施一層透明的淡綠或茄皮紫彩,以增加其玻璃光澤和穩定性。但雍正時期,琺琅彩作坊終研製出理想並具玻璃光澤的黑彩,以及合適的褐彩,如此一來,畫師即可仿製出惟妙惟肖的水墨畫,本拍品就此作了最佳的詮釋。可以確定的是,畫瓷師在1732年或之前,已在使用新的琺琅黑彩,因為謝旻當年出版的《江西通志》曾提到墨彩瓷器。在年窯和唐窯御瓷清單中位居四十的正是「墨彩」瓷器。

雍正十年 (1732年) 四月二十九日,皇上諭令「內大臣海望傳旨:畫水墨琺琅甚好,將畫畫人戴恆、湯振基伊二人畫琺琅活計,其所進之畫持出,再唐岱所進之畫亦持出。其餘活計俱好,著留下。欽此。[……]畫畫人戴、湯二人改畫琺琅。」(英譯參見《清宮中琺琅彩瓷特展》圖錄頁12蔡和璧序言。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2) 但雍正皇帝的興趣所在,並非僅限於墨彩山水。當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朝廷再有諭旨,這次與青花山水有關:「奉旨:今日所進墨菊花碟,嗣後少畫些。青山水茶圓、酒圓俱好,再畫些。」(出處同上,頁16-17) 雍正若滿意製成品,往往不吝賞賜,就此可證諸同年十月二十八日的記錄:「琺琅畫青山水甚好。」此外,十二月二十八日亦提到:「鄒文玉所畫琺琅,數次皇上誇好,応遵旨用本造辦處庫銀賞給十兩。」(出處同上,頁16) 雍正的賞賜固然可觀,但若工藝水平未如理想或不得其歡心,清檔中也提到匠師被罰俸銀甚或革職的事例。

山水圖雖常見於形制不一的雍正器物,但用之裝點文人的筆筒可謂最為恰當,因為水墨畫在中國文人的審美體系中,地位僅次於書法。雍正皇帝對山水畫亦青睞有加,而琺琅黑彩與墨彩的誕生,終於使具傳統水墨意境的山水畫,成為了瓷器的裝飾元素。至於畫瓷者從傳統水墨汲取靈感的論述,請見蘇玫瑰 (R. Scott) 所撰〈Some Influences on the Paintings Styles of Qing Overglaze Enamel Wares〉,全文載於《Imperial Taste: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頁115-118(三藩市:1989)。

就此可言,雍正御瓷中頗多具丹青神韻的上乘之作,而是次拍賣的筆筒誠為最佳寫照。

雍正時期,御窯在兩位才能超絕的督陶官治下,制瓷水平和技藝均大有進境。其中一位是年希堯,他於1726年離京赴任,管理淮安關稅務及景德鎮窯務。1728年,內務府員外郎唐英調任景德鎮協理窯務,其後正式接任督陶官,直至1756年辭世為止。唐英以制瓷聞名於世,任上治理有方,兼公繪事,在其督導之下,景德鎮燒造出了一批中國制瓷史上膾炙人口的絕妙佳瓷。此件筆筒極有可能為唐英任內時為雍正皇帝特別燒造的文房用具,畫中空遠的意境或曾為身處紫禁城的帝王帶來心靈上片刻的歇息。(以上引用蘇玫瑰,亞洲藝術部資深學術顧問)

拍品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清雍正仿木紋釉墨彩山水人物圖筆筒工藝相類。筆筒施仿花梨木紋釉,為雍正時期最具雅韻的文房瓷品種。內壁施白釉,外壁以仿木紋釉為地,繪通景山水,以墨彩繪山石湖水,蒼松翠柏,墨彩寫意,與仿木紋釉結合,效果極佳。是難得一見的文房雅器。

清雍正 天藍釉三孔花插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篆書款

高7.4cm 上口5.8cm 下口5.2cm

估價RMB180,000-200,000

三孔花插為清雍正帝欽定的瓷器新樣,據《清宮造辦處活計清檔》載,雍正七年(1729)四月「郎中海望……十四日持出古銅花囊一件。奉旨:著照樣鏇木樣,將天盤口硬楞做軟楞,此面上開三孔……於四月二十日木樣呈覽。奉旨:此邊口再放圓些,膽開大些,交年希堯各樣釉水燒造幾件」,應即為此一品種。

拍品與故宮博物院藏白釉、爐鈞釉三孔花插器形相同,尺寸小巧,俊雅可愛。盤口封頂,上開三圓孔,束頸,腹部扁圓,造型極為誇張。通體施豆青釉,釉質肥腴純凈,不著紋飾,突出形佳色美,盡顯雍正帝含蓄而高雅的藝術品位。品相保存良好,頗為難得。

純一不雜 如玉無瑕

單色釉也稱「一色釉」或「純色釉」,釉面一色純凈,美不勝收,不但符合中國古代文人典雅、含蓄之審美意趣,也受到歷代帝王的青睞。民國時期劉子芬《竹園陶說》云:「古瓷不重彩繪,所有之器皆純色,市肆中人呼為一道釉。五彩始於明,至清而大備,然名貴之品如祭紅、郎窯及雍正仿古各器,皆一道釉者……其實高貴之品,自以一道釉為古雅。」

趙宋文人情趣風雅,尊崇情歸自然的優美格調,此種品味延及瓷器燒造,無論宮廷或民間均追求一色純凈的自然釉色之美,由此誕生了對後世影響至深的五大名窯瓷器。北宋時期的汝窯、南宋時期的官窯均專供宮廷御用,而定窯白瓷、龍泉窯青瓷在全盛時期也貢入宮禁,其中最經典的單色釉瓷器經曆元、明、清三代,保存宮中,成為後來追仿之藍本。

在中國一千多年的制瓷歷史中,清代雍正、乾隆兩朝的製作工藝無疑已攀登頂峰,其時雖然有琺琅彩、粉彩等彩瓷誕生,爭奇鬥豔,但脫胎於宋瓷的單色釉瓷器仍能與之分庭抗禮,持續發展出諸多新穎別緻的器形和深淺濃淡變化的釉種。督理雍乾兩朝御窯廠達二十餘年的唐英,於雍正十三年(1735)作《陶成紀事碑》,總結御窯廠於雍正一朝仿古采今燒成的各色釉水五十七種,其中仿宋瓷釉色者包括:仿鐵骨大觀釉,即宋官釉,有月白(編號628拍品 )、粉青(編號626拍品)、大綠等三種;仿鐵骨無紋汝釉,即天藍釉(編號623、624拍品 );仿銅骨魚子紋汝釉,即仿汝釉(編號629拍品 );仿龍泉釉、仿冬青釉、仿粉青色宋釉,即深淺不等的青釉(編號622、625、627、630、631拍品)。這些仿宋品種胎質、釉色、釉質均刻意追仿宋代特徵,而器形除一小部分承襲趙宋遺制,尚可見多種反映宮廷意趣的創新造型,豐富多姿,遠勝趙宋,可謂「師古而不泥古」。

清康熙 豇豆紅暗刻龍紋太白尊

款識:「大清康熙年制」楷書款

尺寸:高8.2cm 直徑12.5cm

估價:RMB 600,000-800,000

清康熙,豇豆紅釉暗刻龍紋太白尊,「大清康熙年製」楷書款,參閱: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竹膛藏元、明、清-道釉瓷器》。此尊小口,溜肩平底通身施豇豆紅釉,器腹暗刻螭龍紋,通體器釉色純美,苔點均勻有致,器底書有「大清康熙年製」青花楷書款,豇豆紅釉是康熙年間燒造成功的特殊顏色釉品種,以高貴脫俗的典雅色調聞名於世,加之嚴燒和工藝影響而產生的釉色差異和天然苔點形成了「大紅袍」美人醉、娃娃臉等祥定等紋。此大器十分珍貴,是不可多得的一件作品。各大拍賣會上屢有出現,由於文房佳器,屢創天價。太白尊燒制臻絕,紅釉發色勻實鮮亮,誠難得佳品。因銅紅屬性不穩,豇豆紅釉麗色難求,為文房八大碼專屬,乃康熙朝組瓷之經典。

明初以降,銅紅色釉便無工匠問津,直至康熙年間方見復燒,並有所成。據林業強等學者近年研究,豇豆紅釉器制於康熙初年臧應選督造期間。1681年,臧應選調至景德鎮督導窯廠重建並任督陶官。為駕馭銅紅呈色,相信藝匠先以透明釉作底,以竹管吹釉,最後再次罩釉燒成。

此類水丞稱太白尊,依唐朝詩仙李太白之字得名。太白常倚酒埕,有瓷塑摹詩仙手舉酒杯、閉目而坐之態,錄於《故宮珍藏康雍干瓷器圖錄》,前述出處,頁106,圖版89。此器亦稱雞罩尊,因形似雞罩得名。

清康熙 釉里紅線繪菊花紋蘋果尊

款識:「大清康熙年制」楷書款

高7.5cm 直徑19.3cm

估價RMB300,000-350,000

據康熙二十二年本《饒州府志》卷之十一「陶政」記載:「康熙十九年九月內,奉旨燒造御器,差總管內務府廣儲司郎中徐廷弼、主事李延禧、工部虞衡司郎中加三級臧應選、六品筆帖式車爾德於二十年二月內駐廠督造。每製成之器實估價值,陸續進呈御覽。」 此次燒造前後延續六七年之久,其間佳器迭出,即有承前之作,亦見創新之品,藝術水平之高獨有一時,遂啟有清一代御瓷美學藝術之新境地。因此次督造長官為臧應選,故世稱「臧窯」。 成功燒造釉里紅並使其再度成為御瓷品類是「臧窯」的傑出貢獻之一,對釉里紅的運用既見搭配出現,亦見單獨成器,皆採取線描之法繪製,本品正是其中之佳例。

釉里紅瓷是古代著名的釉下五彩瓷品種之一,元代景德鎮窯有燒制,明初洪武時期盛燒,永樂、宣德時期已十分成熟,明中期以後逐漸衰落,釉里紅色澤鮮艷,但受溫度影響很大,很難呈色穩定,燒成極為不易,直至清康熙時期恢復燈燒造,製作工藝精湛。陳瀏《陶雅》有「釉里紅一種以康熙朝為獨擅勝場」的讚譽。蘋果尊是康熙時期創新的文房官窯上品,歷來為收藏家所青睞,尊為卧圈足,鼓腹,內凹口沿,因形狀酷似蘋果而得名。近足處繪倒蕉葉紋,腹部主題繪纏枝牡丹和團菊紋,口沿繪勾連紋,每層圖案之間以青花線為間隔。圖案布局簡潔明朗,畫工細緻考究,發色濃重艷麗,為康熙釉里紅器中之上品。青花楷書款識書寫規整,青花發色亮麗。 本品造型飽滿,小巧怡人,胎質細膩潔白,釉色滋潤透亮,枝葉婆娑而有致,發色明妍而沉著,更襯以淡雅精細的青花小圈線,奔放而又含蓄。紋飾初覺繁密無序,細察遂感清疏有致,底款運筆遒勁,秀潤而不失鋒芒, 為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七年「臧窯」所出御瓷的標準寫法。

以本品為代表的臧窯文房雅具開創清宮御瓷文玩之先河,反映康熙一朝文人典雅的審美情趣。臧窯於短短前後燒造各式文房器皿多達十數種,皆為此前所未經見者,品格之高獨步有清一代,令後世無法企及。此番藝術成就不得不歸功於其設計者——劉源。劉氏為當時的中原才子,多才多藝,在康熙十九年重開御窯之後,承命主持設計各式御瓷,成就斐然。《清史稿》對此評曰:「時江西景德鎮開御窯,源呈瓷樣數百種。參古今之式,運以新意,備儲巧妙。於彩繪人物、山水、花鳥,尤各極其勝。既成,其精美過於明代諸窯。」本品正融入劉源清新脫俗的設計理念,以釉里紅一色描繪裝飾,妍而不俗,秀而不媚,穆穆之中自有熙朝之英氣撲人眉宇。此式釉里紅水盂為海內外各大公立機構珍藏之名品。

明或更早 「尚藥局」款定窯刻花兔紋粉盒

款識:尚藥局

尺寸:高7.9cm直徑8cm

估價:RMB 150,000-170,000

尚藥局設立初始即為專事負責皇帝醫療事務的中央機構,此件「尚藥局」銘兔紋藥盒其工藝十分考究,該器物由盒和蓋兩部分組成,子母口扣合。盒蓋高敞,面微拱,上陰刻一兔子紋。口沿一側釉下以及蓋身與盒身均刻有「尚藥局」三字橫款。

1、浙江博物館館藏

2017西泠春拍圖錄號為1456的北宋?定窯「尚藥局」款暗刻龍紋圓蓋盒

632.5萬元成交

清雍正 「慶宜堂制」款天藍釉如意三足水盂

「慶宜堂」為雍正、乾隆、嘉慶三代著名的官窯堂名款

尺寸:高8cm 直徑16.cm

估價:RMB 60,000-80,000

天藍釉是明永樂時期模仿北宋汝窯釉色而創燒的高溫釉,惟明代實物不見傳世,僅近年來景德鎮珠山出土數件殘器,清康熙時恢復燒制,技術已臻成熟,釉面勻凈平整,發色沉著雋雅,成為清代著名的單色釉品種。此水盂外壁滿施天藍釉,口沿處釉層垂流略顯白色胎骨,內壁施透明釉,釉汁極腴厚瑩潤,淡雅幽閑,天藍一色,雋幽淡雅,柔潤無暇,別有格致。胎質堅硬,潔白緊緻。美品。

佳士得拍品

清雍正 鬥彩祥雲紋水盂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篆書款

尺寸:高6.5cm 上口5cm 底足7.5cm

估價:RMB 200,000-250,000

器廣口,圓唇微斂,削肩寬腹,內挖淺圈足,因形似馬蹄,故謂之「馬蹄式水盂」,又稱「馬蹄尊」。通體白地上繪鬥彩祥雲紋,祥雲翻卷,縈繞器身。底青花雙圈內書「大清雍正年制」楷書款。 此器造型簡樸瀟洒,釉色淡雅,紋飾飄逸,寓意吉祥。宋人趙希鵠在《沿天清錄集》中註:「晨起則磨墨,汁盈硯池,以供一日之用,墨盡復磨,故有水盂。」可見水盂是文房四寶以外的第五寶。 馬蹄尊創燒於康熙朝,流行於康、雍、乾三朝。其形有兩種,高者為瓶,矮者又名「矮馬蹄」,為水丞。

此器為徐氏藝術館、靜觀堂之舊藏,

1998年11月3日於香港佳士得拍賣,拍品956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石在鈺韻 的精彩文章:

中拍重器「四爺的單色不單調」

TAG:石在鈺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