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楊家將忠肝義膽戰死沙場,潘仁美莫名背鍋,主謀其實是他們!

楊家將忠肝義膽戰死沙場,潘仁美莫名背鍋,主謀其實是他們!

公元968年,宋太宗趙光義終於清楚的認識到,要想整個大宋平安,就必須要收復燕山,控制住長城一線,才能以此作為屏障對抗遼國南下的騎兵,於是下令兵分兩路出兵攻遼,沒想到曹彬率領的十萬主力精銳大軍一戰即潰,竟然被遼國太后率領的騎兵全殲。

隨後蕭太后便率領大軍轉戰山西,全力攻打楊家將軍團,由此讓整個北宋十分被動,收復燕山已經不可能,只能開始進入戰略防禦狀態。經過一番思考之後,為了防止遼國得到山西的人口資源後做大,趙光義決定堅清壁野進行大規模移民運動,將所有的老百姓都遷入關內,這個任務的執行人便是潘美和楊業。也正是因為這道聖旨,讓後世的許多陰謀家認為,趙光義是擔心楊業軍團的勢力做大,所以使用了借刀殺人之計。

其實這個懷疑有很大的漏洞,畢竟楊業統兵多年,他自己也不是傻子,更何況幾個兒子都在身邊,趙光義要是使用這個陰謀的話,很有可能直接將楊業逼得叛變,所以趙光義肯定不會做這麼愚蠢的事情。楊業之所以沒叛變,那就說明這個計劃是可行的,完全沒有任何問題。於是楊業便和潘美商量了一個以身作餌、且戰且退的計劃,本來計劃得很好,但是他們疏忽了一位軍隊中的關鍵人物——王侁。

王侁是趙光義任命的監軍,這也是為了避免唐朝軍閥割據所創建的一個職務,本質上就是以文制武。當時王侁按照計劃在陳家谷設置了伏兵接應楊業,等到中午沒見到他的影子,便擅自下令撤兵。等到楊業率領殘兵敗將撤到這裡的時候,卻發現退路已絕,只能力戰被俘絕食身亡。那麼王侁真的無能到這個地步嗎?小編看不見得,能當監軍的人,不可能一點都不懂軍事,沒接到戰報就擅自撤軍,這要是多麼愚蠢的智商才行!所以只有可能是兩種情況,一種是趙光義下令讓他這麼做的,另外一種則是文官集團讓他這麼做的。小編認為,後者的可能性更大。對於趙光義來說,國家正處於戰爭狀態,不可能擅自去坑死能征善戰的大將,自毀長城。

更何況楊業也沒有謀反的徵兆,可能性也就更低。抽絲剝繭後只有一個可能性最大,那就是文官集團為了自己的利益,對將門展開的打擊,而楊業就是這個出頭鳥。不信你們看看這次事件之後,獲利最大的是誰?不是皇帝,不是將門,而是文人集團。至於潘仁美只是一個背鍋俠而已,這是文人集團將髒水故意往他身上潑,從而達到利益最大化而已,否則怎麼會出現民間小說《楊家將》呢?沒有文人授意主筆,大字不識的老百姓肯定寫不出來。

其實在歷史上文官集團對將門發動打擊,並不僅僅這一次。明朝時期的土木堡之變,就是文官集團對將門打擊得最徹底的一次,不但斷了軍隊的後勤供給,就連自己的皇帝明英宗也給賣了當俘虜。這一切的結果就是將門在之後的歲月里一直無法抬頭,文官集團完全掌握了朝廷里的話語權。甚至明朝末年,莫大的帝國竟然到了無將可用的地步,你說說,還有比這更凄涼的事兒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眼看他起朱樓 的精彩文章:

清末形意拳宗師連續三次一招敗敵,與董海川大戰三天難分勝負
他是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洪秀全利用完後將其五馬分屍

TAG:眼看他起朱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