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第三帝國空軍的斯大林格勒之殤

第三帝國空軍的斯大林格勒之殤

熬過東線的第一個冬天后,德軍開始重整旗鼓,其1942 年夏季攻勢的重點置於東線南段,目標是奪取高加索油田,為德國戰爭機器獲得新的血源,進而從南面迂迴莫斯科。南方集團軍群分為A、B 兩個集團軍群,前者將突入高加索(Caucasus),後者負責側翼掩護, 向伏爾加河(Volga River)沿岸挺進,行動代號為「藍色」(FallBlau)。

在發起這一主要攻勢之前,德軍首先要解決久攻不下的塞瓦斯托波爾要塞(Sevastopol),1942 年5 月,第11 集團軍在第8 航空軍約750 架飛機的支援下發起攻堅戰,猛烈的空襲和地面重炮一道有效軟化了要塞的防禦,同時德軍飛機還竭力切斷要塞的海上補給線,給蘇聯黑海艦隊以重創,要塞於7 月4 日陷落。在5 月間,德軍還在哈爾科夫(Kharkov)挫敗了蘇軍一次不成功的攻勢,德國空軍以驕人的戰績證明自己依然戰鬥力強勁,在兩周內擊毀615 架蘇軍飛機和數百輛坦克。

在1942年5月德軍對塞瓦斯托波爾要塞進行的攻堅戰,圖為被德軍摧毀的蘇軍要塞炮台。

「藍色」行動於1942 年6 月28 日開始,馮· 里希特霍芬大將的第4 航空隊負責支援兩個集團軍群的進攻,德國空軍當時在東線約有2800 架一線飛機,其中1800 架被配備給第4 航空隊,其中戰鬥機438 架、轟炸機450 架、俯衝轟炸機219架、運輸機336 架,相比之下在東線中段德軍僅部署了約600 架飛機,而在北段甚至不足400 架!經過戰爭第一年的巨大消耗,蘇聯空軍的規模已經大為縮減,至1942 年7 月時大約有4000 架一線作戰飛機,仍然享有數量優勢,新型飛機的裝備比例也有所提高,而且隨著後方新造飛機的增加和英美援助飛機的抵達,這項優勢還將進一步擴大,但是在裝備性能、作戰指揮、訓練水平上依舊有明顯的劣勢,而在第4 航空隊正面蘇軍僅有約600 架飛機,德軍獲得了3 ∶ 1 的局部優勢。

「藍色」行動的開局與一年前的「巴巴羅薩」行動一樣順利,德軍裝甲部隊在空軍飛機的有力配合下,以凌厲的攻勢席捲烏克蘭東部,消滅了大量蘇軍部隊,僅在戰役的第一個月中,德國空軍就宣稱擊毀敵機783 架,但是不同的是,1941 年夏秋的大型合圍戰未能重現,蘇軍的主力總能及時撤退,並進行激烈的後衛戰鬥,避免被包圍。德國空軍也發現蘇聯飛行員在獲得新型戰鬥機或援助的西方戰機後變得難以對付,而且隨著陸軍部隊向東挺進,空軍也必須將出擊基地前推,在頓涅茨草原上臨時興建的野戰機場大多條件簡陋,飛行事故和機械故障頻發,造成大量非戰鬥損失,雪上加霜的是,不斷延長的補給線和低劣的道路條件使得德軍再度面臨後勤難題,損失得不到及時補充,在1942 年夏季德國空軍在東線平均每月損失飛機240 架。雖然制空權依然掌握在德國人手中,但越向東推進,空軍的戰鬥力就越薄弱,而蘇聯空軍的力量卻在不斷增強。

7 月中旬,德軍已經站在高加索的大門口,但希特勒改變了主意,命令向伏爾加河一線實施主要突擊,奪取工業重鎮斯大林格勒(Stalingrad),原本為助攻的B 集團軍群現在成了主攻,第4 航空隊也以1000 架飛機集中支援這個方向的進攻。

1942年7月,在東烏克蘭原野上空飛行的He 111三機編隊。在1942年夏季攻勢中,德國空軍集中兵力於東線南段,形成局部優勢。

在蘇軍的頑強抵抗下,德軍用了一個月時間才前進到伏爾加河畔。在地面部隊靠近斯大林格勒之前,德國空軍就已經向這座城市播撒死亡了,8 月23 日,第8 航空軍出動1600 架次飛機,投彈1000噸,其中一半落進市區,在此後一周內,死於空襲的蘇聯平民達4 萬人。9 月中旬,德軍兵臨城下,突進城區,與守軍展開殘酷的巷戰,德軍飛機也終日盤旋於城市上空,每天都要投下上萬枚炸彈,把每一寸土地都變成廢墟,讓伏爾加河面上布滿荊棘。在兩月有餘的城市爭奪戰中,第4 航空隊出動70000 余架次,有力支援了地面進攻,同時擊毀蘇軍飛機2063 架,然而,對於瓦礫堆里犬牙交錯、敵我混雜的近戰,德國空軍實在無能為力。雖然德軍佔領了斯大林格勒90% 的城區,但蘇聯人依然死守不退。伴隨著11 月的寒風,德軍的攻勢也被凍結了。另一方面,兵力削弱的A 集團軍群也沒能完成向巴庫(Baku)的衝刺,停滯在高加索的群山中。在幾個月的連續苦戰後,第4 航空隊的實力也損耗嚴重,至10 月底飛機數量已下降至974 架,可以作戰的飛機為594 架。

一個Ju 87型俯衝轟炸機編隊盤旋在伏爾加河上空,尋找可以攻擊的目標。在戰役演變為短兵相接的巷戰後,德國空軍除了製造更多的廢墟外,難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1942 年11 月19 日,強大的蘇軍後備兵團從斯大林格勒南北兩翼發起大規模反攻,將第6 集團軍及第4 裝甲集團軍一部約25 萬人合圍,於是依靠空中補給拯救被圍重兵集團的任務又一次落在德國空軍頭上,鑒於年初在迭米揚斯克的成功,戈林對此保持樂觀態度,而前線指揮官則認為根本不可能,關鍵是希特勒不允許突圍,空軍只能儘力而為。按照計算,被圍德軍每日至少需要300 噸物資才能維持生存,配屬第4 航空隊的Ju 52 型運輸機有295 架,普遍狀況不佳,最後連轟炸機部隊也被動員起來投入空運行動,並從其他戰線調集飛機增援。包圍圈內機場設施欠缺,進入11 月份天氣也不利於飛行,濃霧瀰漫,雨雪交加,都極大限制了空運規模。在11 月24 日空運第一天僅運送了75 噸物資。受出動架次、惡劣天氣等因素的影響,空運時斷時續,直至12 月中旬一直保持較低的水平,日均不足百噸,在12 月19 日至21 日略有起色,創造了空運的最高紀錄,450 架飛機在三天內運進700 噸物資,最多一天達289 噸。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蘇軍不斷壓縮包圍圈,機場紛紛失守,至1943 年1 月中旬只能依靠降落傘空投,補給量急劇下降。同時,包圍圈的縮小也使飛行距離由最初的200 公里延長至450 公里,而蘇聯空軍也加強攔截,危險日益增加,空運行動陷於絕望。2 月2 日,彈盡糧絕的第6 集團軍宣布投降,德國空軍做出的巨大犧牲付之東流。在兩個多月的空運中,德國空軍出動飛機3400 架次,僅運送物資8350 噸,日均117 噸,損失飛機488 架,包括266架Ju 52 和165 架He 111,1100 名機組成員陣亡,其中不少是經驗豐富的轟炸機成員。斯大林格勒戰役的落幕也宣告德軍1942 年攻勢的失敗,德國空軍與陸軍一樣損失慘重,到1943 年1 月31日,在東線的德軍飛機數量僅有1657架,其中第4 航空隊尚存624 架。

本文摘自《第三帝國空間綜合事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南征北伐「一時瑜亮」,徐達與常遇春
帝國騎士,U艇艇長布蘭迪一鳴驚人的首航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