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願每一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願每一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這是一本暢銷書,如果你抱著太高的期待,也許會因為內容不夠深刻,不夠厚重而失望。

這是一本號稱溫情治癒系的書,如果你已厭倦了雞湯文的套路,也許也會覺得不過爾爾。

但它仍然是一部好書。

它沒有在說那些連作者自己都不相信的道理,而是在認真地講一個故事。

故事講述了一個老是受班上同學欺負的瘦弱小男孩,因為擁有一種特殊能力而強大:他能「偷別人的影子」,因而能看見他人心事,聽見人們心中不願意說出口的秘密。他開始成為需要幫助者的心靈夥伴,為每個偷來的影子找到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

故事裡有催人淚下的親情、浪漫感人的愛情和不離不棄的友情。

最讓人心疼的,還是書中男孩對父愛的渴望。

你永遠不清楚自己對於孩子來說有多麼重要

先來看這段文字:

「我爸爸在一個周六早上離開家,那天我正從學校做完勞動服務回家,因為開學第一個星期就被老師處罰。爸爸在廚房等我,告訴我他要走了。整段童年裡,我都在責備自己,因為我沒有成為一個夠好的兒子、一個讓爸爸願意為我留在家裡的兒子。我花了無數個無眠的夜,搜腸刮肚找出所有我可能犯過的錯,想從中找出我究竟是哪裡讓爸爸失望。我不停告訴自己,如果我是個優秀的孩子,一個能讓爸爸驕傲的孩子,或許他就不會離開我了。我知道他愛上我媽媽以外的女人,但我必須為他在家中缺席扛下責任,因為痛楚是對抗害怕遺忘他的臉孔的唯一方式,也是讓我記得他存在過的唯一方式。更是讓我覺得,我和班上的同學一樣,知道自己曾經有過爸爸。」

性格不合、感情變淡、差距凸顯、誘惑太大……大人分手的原因多種多樣,理由可以合情合理,甚至冠冕堂皇。

但對孩子來說,結果只有相同的一個:從此,餐桌上,不會有三個人一起出現;從此,家就散了。

享受父愛和母愛,本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但當它變成一種希望,就難免會失望。

男孩在學年頒獎典禮上期望能看到爸爸的身影;在每一個生日、聖誕節都苦苦等待父親的陪伴或者只是祝福;在度假時給爸爸寄去一封沒有郵票和地址的信;一直到成年,都將偶然找到的爸爸的照片帶在身邊……

是的,我們只知道孩子對你有多麼重要,但我們永遠不清楚自己對於孩子來說有多麼重要。

孩子健康長大了。看似「健康」地長大了。我們無法知道他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在羨慕別人的父母,有多少次在偷偷地想念,有多少次在默默地流淚。

無法知道他是怎麼自行治癒這個傷口,或者說,這個傷口到底癒合了沒有。

男孩長大了,為了成為一名好醫生日夜忙碌,也有了陪伴的姑娘。但他只是離開了童年,卻無法擺脫童年的影子。他利用自己的天賦幫助別人治癒深埋在內心深處的傷痛,卻始終無法了解真實的自己,始終解不開將自己禁錮在童年的枷鎖。

我不相信愛情所謂的「命中注定」、「非你莫屬」。每一個成人,都能遇上無數次心動的機會,婚前、婚後,都會遇到。但心動是否會變成行動,卻和一個人的道德觀、責任感、親情觀緊緊維繫。

外面的世界總比家裡的世界新鮮,這是真理。但如果說,離開家庭,是對另一半下半輩子的傷害,那麼對孩子而言,就可能是一輩子的傷害。

如何心安理得?如何心存僥倖?

父愛的方式:敢於放手,永遠接納

男孩的好朋友呂克的經歷,特別真實。

呂克是小男孩的一個至交好友,小男孩從呂克的影子里讀出他對當醫生的渴望。於是小男孩不顧一切和呂克的爸爸交談,想為他做些什麼。

最後,呂克的爸爸放手,讓孩子離開麵包店踏上了嚮往已久的行醫之路。然而,走上求醫之路後的呂克卻發現自己真正喜歡的還是做一名麵包師,最終又放棄學業,回到了麵包店。

這是真實的夢想和現實的關係。

你以為的夢想,只有在實現不了、遙遙遠望時才那麼渴望。而當你真的去實現它的時候,又會發現,其實內心並不真的想要這些。

就像故事裡的白馬王子和公主總是過上幸福的生活一樣,夢想成為幸福的現實,都是一種美好的願景,是一種不願去打破的虛幻。

真實情況是:你辛辛苦苦追了幾年的姑娘,在一起後發現,沒有那麼好,還是身邊的那些女孩更適合你;你歷經千辛萬苦層層跋涉得到的就業崗位,就職後發現,工作枯燥無聊到難以忍受。

夢想只是我們以為的東西。它和真實的東西之間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不是說不要追求夢想,只想說,不要神化夢想,更不要因為追求夢想而忽視了身邊本可以珍惜的東西。

如果夢想實現,並不幸福,那就不要死守著夢想不甘心放手了,而應該向這個麵包店小夥子一樣,敢於回頭,重新拾起可以讓自己真正幸福的東西。

之前的路走錯了,我又重新回去了,這沒什麼丟臉的。

大城市打拚久了,一無所有回三線小城了,不丟臉;小城市安逸久了,放棄一切去大城市,和一幫小自己十來歲的年輕人同一個起點重新開始,也不丟臉。

歸根結底,路是自己走的,生活是自己過的,而眼睛和嘴巴,是長在別人身上的。

呂克是幸福的。

因為他有一個做麵包的爸爸。那些香味,就是幸福的味道啊。

更因為有一個深愛他的爸爸。儘管家境窘迫,也捨得在知道孩子夢想的時候,讓他放手去追。更可貴的是,在孩子從外面一事無成回家來的時候,沒有失望,沒有責備,只有完全的接納。

捨得在合適的時候放手,卻永遠在一個港灣等著接納。

這就是父愛的方式。

享受如此父愛的孩子,他有出走的勇氣,也有回歸的底氣。他有追求成功的機會,也有承擔失敗的能力。

歸根結底,他有安全感。

這樣的孩子,又怎會不幸福呢?

六一節,願每一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的書吧 的精彩文章:

戰神白起的功過是非 第二期
《麥田裡的守望者》:拯救熊孩子的,是二胎?

TAG:我們的書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