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日本用活體肌肉構建機械臂,人類與機器融合取得新突破

日本用活體肌肉構建機械臂,人類與機器融合取得新突破

夏乙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出品 | 公眾號 QbitAI

來,看一段亦可賽艇的視頻。

一隻其貌不揚的機械臂,顫巍巍地逐漸靠近塑料圓環,彎曲、抬起、帶走它、移到旁邊的圓柱上、伸直、放下它……

這有什麼稀奇?

秘密就在機械臂上方兩側粉嫩嫩的部分。

那是,活生生的,肌肉!

對的,這個來自日本的機械臂採用了「生物混合(biohybrid)」設計,模擬人類手指的結構和功能,用兩組大鼠肌肉來控制機械臂關節。

也許叫它「機械指」更合適。

而且,這個使用了活體肌肉的機械指,還能相互協作,提起重量更大的東西。不信你看。

上面這個混搭了活體肌肉的機械臂,出自東京大學的Yuya Morimoto、Hiroaki Onoe和Shoji Takeuchi等人。

如今登上Science Robotics最新一期封面。這足以證明其分量。有報道談到這個研究時,稱之為機器人領域的新突破。

活體機械指如何打造?

上面這個能直能彎的機械指看起來簡陋,內部結構卻並不簡單,論文中有詳細的介紹。

肌肉受到電流刺激會收縮,也就帶動著關節運動,完成了機械指的彎曲動作。

雖說用到了活體肌肉,但製造過程中並不需要磨刀霍霍向大鼠。這些肌肉是直接從機械指的骨架上「長」出來的。

為了讓樹脂骨架長出肌肉,科學家們在上面鋪滿了包裹著成肌細胞(大鼠肌肉細胞)的水凝膠片。

水凝膠片只能保障肌肉長大,卻不能一直讓它存活下去。所以,這個使用活體肌肉的機械指有一個非常大的局限:只能生活在水裡。

這麼艱難,為什麼還要用活體肌肉呢?

因為機器人通常用的那些塑料、金屬之類的材料,無論是運動幅度還是彈性都比肌肉差遠了。

一周的壽命

活體肌肉性能好,但真正用到機器人上,就面臨這個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一條肌肉能用多久?

這項新研究的答案是:「長達」1周。

論文的作者之一Takeuchi之前就在機器人上用過活體組織,但是,壽命都非常短,用不了幾次,肌肉就會收縮到無法工作。

這次,為了延長活體肌肉的壽命,他們使用了一種特殊的結構:讓肌肉對抗性成對排列。

所謂「對抗性」,我們胳膊上的肱二頭肌、肱三頭肌之間,就是這個關係。肱二頭肌收縮時,肱三頭肌自然就舒張開來,反之亦然。

這種設計,除了延長肌肉的使用壽命之外,還讓這個機械臂的關節旋轉範圍達到了90度。

下一步

這個機械指目前堪稱簡陋,壽命也就一周,但是在它背後,是製造機器人的一種可行新方法,幾位科學家的目標也當然不止於此。

他們接下來,不僅要優化關節結構、延長這種機器人的壽命,也想繼續拓展的它的能力。

作者之一、東京大學工程師Takeuchi在接受《國家地理》雜誌採訪時說:「如果我們能在一台設備中加入更多這樣的肌肉,我們就能複製出複雜的肌肉運動,構建像手、胳膊或者人體其他部分一樣的機器。」

論文

如果你對這項研究感興趣,可以前往Science Robotics觀摩。傳送門:http://robotics.sciencemag.org/content/3/18/eaat4440

或者,在量子位公眾號(ID:QbitAI)對話界面,回復「肌肉」兩個字,即可獲得論文的下載地址。

One More Thing

關於為機器人創造「肌肉」這件事,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

例如今年初,科羅拉多大學的學者們宣布正在研發和人類肌肉一樣,具有自愈能力的人造肌肉。而且造價只需10美分。

這種機器肌肉學名是:液壓放大自愈式靜電致動器(HASEL)。這個技術未來有望簡化龐大的金屬機器人,並讓他們能更好的模仿人類動作。

這個人造肌肉是由植物油、水凝膠電極填充的小袋構成。通電之後,電極周圍的油會產生收縮,而斷電之後,機器肌肉會放鬆下來。

整個收縮過程在毫秒內完成,絲毫不虛人類肌肉。

這項研究,也發表在Science和Science Robotics上。傳送門: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9/6371/61

http://robotics.sciencemag.org/content/3/14/eaar3276

去年底,哈佛和MIT攜手合作,也開發了一個強大又廉價的人造肌肉。這個看起來軟趴趴的東西,能提起比自身重1000倍的物體。

原理嘛,據說是受到摺紙的啟發。

就醬。

誠摯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編輯/記者,工作地點在北京中關村。期待有才氣、有熱情的同學加入我們!相關細節,請在量子位公眾號(QbitAI)對話界面,回復「招聘」兩個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量子位 的精彩文章:

不要小看日本的AI公司
吳恩達被diss了

TAG:量子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