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於恢:王敏古箏

於恢:王敏古箏

於恢,山東微山縣人,輔導班老師。熱愛古典文化,尤其喜歡古詩詞。

王敏古箏

作者:於恢

我在縣城上班時,因為回家不便,所以就暫時寄宿在一個農家小院里。

這個小院雖不寬敞,但是環境頗幽靜,院中種了一叢綠竹,牆根邊上還有幾盆花草。

有時清晨起床時,還能聽到門外丁丁的琴聲,這是隔壁的「王敏古箏藝術中心」在上晨課。

客中閑暇,我便經常去古箏中心觀摹。

古箏班的老師姓王,年約三旬,有一個五歲的女兒。我總是把她的女兒稱作「小黛玉」,因為經常看到她女兒在一邊認真地練琴。

有一次我去王老師那裡時,只見她正在輔導學員練琴。學員是一個八九歲的女孩,手指上纏著琴甲,正在練習古箏的基本指法。

我找了一把藤椅坐了下來,靜靜地欣賞這個女孩的彈奏。雖然女孩的指法稚嫩,但是古箏本身的音韻,倒也讓我沉浸其中。

過了一會兒,就看見一個母親將女孩接走了。

「老師,您什麼時候關門?」我問道。

「還有兩個學員,現在還沒有來。」王老師起身說道。

我看了一下掛在牆上的中堂,上面寫著:

琴箏和鳴

「請問古箏與古琴有什麼區別?」我問。

「古琴是七弦,古箏是二十一弦,並且古箏有琴碼。」

我看了一下古箏,只見一個個琴碼有秩序地排列著:「我從書上看到,古琴本是五十根弦。由於素女彈奏得太過凄涼,所以太帝將其分為兩半,變成了二十五根弦。為什麼現在是二十一根弦?之前有過二十五根弦的嗎?」

「我小時候學過二十五根弦的,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現在全都變成了二十一根弦。」

「剛才我聽那個女孩彈奏的時候,突然想起了白居易的兩句詩:『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看你挺喜歡這個的?」王老師笑著說。

「喜歡聽。」我笑了笑,「因為我比較喜歡傳統的東西,所以對古箏、古琴都很有興趣。」

我起身翻開琴譜,看到第一首是黃霑的《滄海一聲笑》。

「據說黃霑創作《滄海一聲笑》時,受到『大樂必易』這一思想的啟發,於是他將傳統的『宮商角徵羽』反過來用,所以才寫出了這一首經典。」我說。

「嗯,你還知道『宮商角徵羽』?」王老師有些驚喜。

我笑了一下,說:「其實我是從《三字經》上知道的,上面說,『宮商角,及徵羽,此五音,耳所取』。並且我學過醫學,醫學上的『木火土金水『,在五音上就是對應的『宮商角徵羽』。還有我讀過荊軻刺秦的故事,白衣送別,易水悲歌,『為變徵之聲』,這個『變徵之聲』就是一種非常高亢悲壯的音調。」

「你知道的真挺多的。」王老師誇獎道。

「哪有啊,我其實知道的很少很少。」

我看了看《滄海一聲笑》的簡譜,感覺也不複雜,於是就試著彈奏了一下。

王老師坐在旁邊,一邊用手打著拍子,一邊輕聲地提示:「啦~嗦~咪、來、哆……咪~來~哆、啦、嗦……嗦~啦,嗦~啦,哆、來、咪、嗦……」

「這些符號是什麼意思?」我指著琴譜問道。

「這是用大指托,這是用中指勾,這是用食指抹。」

「古箏上怎麼沒有『發』這個音階,怎麼樣才能彈出來?」

「遇上『發』調或者『西』調,需要左手在一邊按弦。」王老師演示了一下。

「哦明白了,還真挺有意思。」我恍然大悟,「那麼白居易的詩:『輕攏慢捻抹復挑』,都是說的指法了?——我覺得還是用琴甲彈奏比較好聽,我這樣空手彈總感覺不如用琴甲清越。」

「感覺你之前好像學過音樂,彈的還不錯。」

「我之前可沒學過音樂,我只是喜歡聽。」我笑了一下說,「像這一首《滄海一聲笑》,我很早就聽過,但那時因為年齡小,所以也聽不懂。等到自己步入社會,有了自己的閱歷,才覺得這首音樂真的寫出了人世的滄桑與豁達。」

「我在朋友圈看到這樣兩句詩:『初聞不識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想來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王老師感慨道。

「王老師,也沒見過您彈過,有機會真想聽您彈一首。」

「我之前經常練,自從結婚之後,有了孩子,也不大有時間了。現在又忙著上課,所以彈的時候也比較少。」

「您的學員彈得很好,上次那一個初中生,一聲不響地在這裡練習,彈的真不錯——學古箏真的能改變氣質。對了,古箏當中都有哪些名曲?」

「經常彈的,比如《春江花月夜》、《漁舟唱晚》、《梅花三弄》、《夕陽蕭鼓》之類。」

「我最早聽的古典音樂就是《漁舟唱晚》,我覺得還是音樂更能深入人心。有很多樸素的歌詞,譜上曲唱出來,感覺就是不一樣。」

「音樂沒有語言上的障礙,所以音樂能讓大多數人接受。像現在的國學班,都是把經典吟唱出來,這樣小孩子才更容易接受。」

「對,『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只有做到通俗,明白如話,才能在社會上流行。」

「看你朋友圈,經常發什麼詩啊之類的,都是你自己寫的嗎?寫的還真不錯。」

「不過是心情鬱悶,發一發牢騷罷了。」我苦笑了一下,「我如果境遇順利,才不去寫那些傷感的文字。」

這時,一個學員推門進來,向王老師問了聲好,就坐在古箏前準備練習了。

這個學員有二十多歲,看樣子好像是一個老師。

「請問您也是老師嗎?」我問道。

「啊,我是美術老師,就在商業街那裡。」她說,「我才開始報名,今天是我的第二節課。」

「王老師,那我先走了。」我回頭向王老師說。

「好,再見啊。」王老師坐在學員身邊,向我招手示意了一下。

我回去之後,又重新打開《樂書》,反覆咀嚼其中對於音樂的論述:

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名家專輯

作者聯盟

編輯:遊走天路 小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者聯盟 的精彩文章:

梅松:再見,昨天
拜懷德:甜甜的故事

TAG:作者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