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煎服中藥的注意事項!

煎服中藥的注意事項!

煎中藥,是指把抓回的中藥放入砂鍋里的一種煮食方式,可加入涼的飲用水,浸泡20~30分鐘,再加水沒過藥物,將葯砂鍋放在爐火上用中火煎煮。

一般情況分兩次煎煮,第一次煎煮後,把藥液倒出150~200毫升,叫頭煎藥:然後,再加溫水適量(若藥渣放涼再煎煮時應放涼水),進行第二次煎煮,叫二煎藥。有時也可以再加水,煎煮第三煎,或是第四煎。這要按照醫生的要求去做。

熬中藥是一門學問。很多東西,都是我們必需注意與掌握的地方,如果不是很懂也許會讓你吃的中藥藥性不能很好的發揮。如果親沒有時間,現在還有很多免煎的中藥,比如:999感冒靈沖劑、白蘭根顆粒等等都屬於此類。還有很多藥店都有代煎服務,一般取葯後兩三個小時就可以取到熬好的藥液,每劑兩包,回家放到冰箱里,隨時取用,非常方便。但除非實在沒有時間、沒有條件,中藥最好是自己熬。因熬藥有很多細節,藥房代煎不一定給你細緻操作。

熬藥的程序:

A.先將群藥用冷水浸泡30分鐘。需要先煎或後下的葯無須浸泡。

B.頭煎:先用大火煮開,再用文火煮10-40分鐘,啟鍋濾汁。後下藥無須浸泡,註明「後下幾分鐘」,則在頭煎的最後幾分鐘放下鍋。

C.二煎:在頭煎藥渣中加水,再次大火煮開,再用文火煮與頭煎同樣的時間,然後啟鍋濾汁。

D.將兩次煎出的葯汁混合,裝入保溫瓶,每日分2-3次喝完。

熬藥用陶瓷器皿選擇:

避免接觸金屬器物。因為大多數藥物都是草木,而金克木,金屬器皿往往能改變草木藥物的性質。所以中藥煎煮最好用陶罐、砂鍋或不鏽鋼器皿等,切忌鐵、鋁等易腐蝕器皿。

每次熬藥的水量控制:

兩次濾出的葯汁共有500-600毫升(約一啤酒瓶)左右即可。每一煎加水要一次加足,切記不要邊熬邊加水。

需要煎藥的先後順序:

先下的藥物有:

主要是金石礦物、骨骼、甲介類,需要提前單煎,然後再與群葯同煎,以保證其有效成分充分被熬出來。

一般來說,龜板、鱉甲需先煎40分鐘;

磁石、代赭石、龍骨、牡蠣、石決明、珍珠母、瓦楞子等需先煎20分鐘,

石膏需先煎15分鐘。

還有的葯,須久煎以去其毒性,如麻黃需先煎,去沫,一般是先煎15分鐘左右,再將煮出來的泡沫去掉。

附子也要先煎,熬到沒有麻味為止。少量用附子時候,先煎30-40分鐘即可,如是大量用附子(多於15克),須先煎2小時,保證藥性下沉,否則,後患無窮。

需要後下的葯:

芳香類藥物,含有容易揮發的成分,煎時間長了損失藥效,所以要等其他葯煎好之前5分鐘放入鍋內,後下藥一般藥房包好並注有「後下」字樣。

含有芳香性及揮髮油的藥材,如:桂枝、薄荷、佩蘭、白蔻仁、砂仁、肉桂、沉香等,皆屬輕清發散葯,有效成分容易隨水蒸氣擴散掉。例如薄荷若煮的時間太長,藥液中薄荷油及薄荷醇的含量必將減少,直接影響功效。

有些飲片所含有效成分能迅速溶解在水中,如:鉤藤在頭煎最後7分鐘下,藿香、佩蘭、綠萼梅、月季花、玳玳花、玫瑰花、厚朴花、紫蘇、砂仁、肉桂、天竺黃等在頭煎最後5分鐘下,薄荷在頭煎最後三分鐘下,魚腥草在頭煎最後2分鐘下。這類葯如果久煎,其化學成分可能發生變化。如大黃煎久了,所含的蒽醌類化合物就會被破壞,而降低了瀉下的功效,而鉤藤如果煎煮的時間超過二十分鐘,其降血壓的作用明顯降低。還有的葯,有時候需要後下,有時候不需要後下,比如,大黃,如果要用來通便,則宜後下,如果不用來通便,則不後下。

熬藥的時間,指煮開後用文火慢煮的那段時間,一般是10-40分鐘。

從水開後算起,分為三種情況:

(1)用於治療急性熱病、四季外感風寒、風熱類疾病的清熱發散性藥物。頭煎從沸後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鐘,第二煎沸後再煎10~15分鐘左右。

(2)用於治療一般常見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臟腑功能失調、高血壓病、心血管類疾病的調理性藥物。頭煎從沸後中火煎煮20~30分鐘,第二煎沸後再煎15~20分鐘左右。

(3)用於治療虛損性疾病的補益葯,如:氣虛、血虛、腎虛等各類虛損病症的藥物。頭煎從沸後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鐘左右,第二煎藥沸後再煎20~30分鐘。總體來講,葯熬的時間越長,其性越往下沉,藥力越往下走,熬藥的時候可根據病位掌握熬藥時間。

注意事項:熬藥的時間一定要掐准。很多人熬藥熬忘了,導致久煮,如果把葯熬糊了,此時,藥性已經變了,這一劑葯已經熬廢了,不能再喝了。

一般的藥物煎煮兩次就可以了。在以下情況下,也可以煎煮三次:

A.第三次煎煮出來的藥液,就比較淡了,味淡入脾,三煎藥物有健脾之功,對於脾虛者很適宜。

B.內含龜板等貴重且養陰的藥材,可以煎第三次,以充分利用其中的有效成分。

C.用於皮膚病的內服藥,第三煎的藥液可以用來外洗。

D.有些特殊的病種所配的方劑,需要用上一劑葯的第三煎藥液代水來煎下一劑葯。這就要遵醫囑而定。

需要另煎(即單獨煎)的葯:

很多貴重葯需要另煎,以免跟群葯同煎造成浪費,如人蔘、西洋參、藏紅花、蛤蟆油等。另煎藥液跟群葯煎出的藥液混合服用。

需要包煎的葯:

滑石、米糠、旋復花、茅花、密蒙花、蒲黃、五靈脂等,它們本身或所帶的毛容易引起藥液渾濁,需要包煎;車前子容易沉底,粘附於藥罐,導致糊底,也要包煎。一般用紗布包裹。包煎藥需要同群葯一同浸泡。

需要衝服的葯:

很多貴重藥物及用量極少的粉劑藥物,需要另行沖服。即在服藥時用藥液沖服。如麝香、三七粉、硃砂、川貝粉、珍珠粉、蘇合香、安息香、琥珀、柿霜、血竭、熊膽、牛黃、冰片等。

需要烊兌的藥物:

膠類及糖類藥物,需要先烊化,再兌入藥液,一同服用。如:阿膠、龜板膠、鹿角膠、虎骨膠、蜂蜜、飴糖等。烊化的方法,一般採取隔水蒸,將藥物放在一個小碗里,加水少許,再將小碗座在沸水中加熱,不久小碗中藥物即烊化。

服藥的時間:

如果病位在上部,葯宜於飯後服用;病位在下部,葯宜於飯前服用。如果沒有明顯的病位,可在兩頓飯之間服藥。有些方子比較特殊,比如雞鳴散,要在早上雞鳴時分服用,這就要具體遵醫囑而定。

不要喝隔夜葯:中藥一般都是每天一劑,當天的葯當天熬,當天熬的葯當天喝,不要使藥液隔夜。有人喜歡頭天晚上把葯熬好,第二天喝,這是不妥的。最好起早把葯熬好,當天服用。

有人喝葯喜歡放糖,以緩解苦味,這是不可取的。因為糖也是一味葯,而且不同的糖作用還不一樣,比如:白糖性平,滋陰收斂;紅糖性溫,能活血;冰糖甘寒生津。藥液加入糖後,等於在原來方子里又加進去一味葯,方子就變了。

中藥存放、保存:

要放到密閉容器里,置於陰涼處或冰箱冷藏室,前者可存放2天左右,後者一般可存放5天左右。

用水:

煎藥用自來水即可,水量要浸過藥材表面1—3厘米。藥材過多或易吸水的可適當增加。

火候:

煎煮時先用武火(即大火)煮沸藥液後,改用文火(即小火)慢煎。

浸泡:

如同打豆漿前需要浸泡黃豆一樣,煎煮中藥前,應先用冷水將中藥浸泡1—2小時(除用醋、酒泡的葯),要20分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容保健養生網 的精彩文章:

記《維京:王者之戰》!
五行陰陽家與養生

TAG:美容保健養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