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顆瑪瑙珠撐起的一個體系

一顆瑪瑙珠撐起的一個體系

《管子·國蓄》載:

「玉起於禺氏,金起於汝漢,珠起於赤野,東西南北距周七千八百里。水絕壤斷,舟車不能通。先王為其途之遠,其至之難,故托用於其重,以珠玉為上幣,以黃金為中幣,以刀布為下幣。」

一直以來,在古人心中,珠玉的價值早已超越了黃金,不僅僅只作為一種裝飾物,更是財富、地位、權利的象徵。

古代珠玉在中國歷史中有著源遠流長的文化歷程,更與人類文明息息相關。其中珠飾作為佩戴的裝飾物歷史可追溯至1.8萬年至2萬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時期,遺址中發現有骨管、貝殼石頭珠等,其中一些甚至還有染色處理痕迹。說明舊石器時代人類已經開始製作並佩戴珠飾。

應香港萬昌斯林總之邀為5月30日下午的6222號拍品——商·瑪瑙珠串飾奉上解析,以期與師友們更好的探討分享:

這種紅色瑪瑙研磨孔珠多出現於夏家店下層文化,俗稱磨盤珠。香港萬昌斯這串瑪瑙腕飾以24顆顏色均勻、形制規整的磨盤瑪瑙珠組合而成,開孔為大斜坡式的研磨孔,其形制已較早期瑪瑙珠規整很多,極為稀少且彰顯貴氣的酒紅色為此腕飾增添了神秘氣息,可以說是顆顆珍品、粒粒生輝。

(圖一)

參考資料一: 殷墟婦好墓出土瑪瑙串飾

參考資料二:

殷商時期的珠玉飾在中原大地的歷史中已成為時代的前奏,組玉佩的形式雖尚未興起,但在珠玉的形制上已開啟了經典裝飾的先河。

由於商代磨盤瑪瑙珠館藏資料較少,為了幫助珠玉愛好者識別真品磨盤瑪瑙珠,筆者翻閱了大量網路磨盤瑪瑙珠圖片,在眾多網路資料圖片里尋得真品磨盤珠圖片分享給珠玉愛好者。

民間尋寶,需要練就鷹一般銳利的眼光。

真正的鑒定是要有大量的實踐體驗,不斷的把真品特徵的標準記憶下來,讓自己在看到喜愛的古代珠玉時能在幾秒內迅速作出正確判斷。另學習高古玉器前有一串高古珠子在腕也是一條入門捷徑。

參考資料:來自網路

敲擊研磨痕迹明顯,寶光畢現

橘色研磨孔磨盤瑪瑙珠

多與松石出現

光澤瑩潤,色澤艷麗

大小不一的早期研磨孔瑪瑙珠

研磨孔道開口處細節展示

不規則研磨孔磨盤瑪瑙珠

以上網路資料多為寧夏甘肅地區風格,真品研磨孔珠自然風化紋明顯 研磨孔部老化痕明顯 凹陷處包漿厚重凝潤,早期研磨孔瑪瑙珠多與松石、瑪瑙類飾品同時出現,此類資料可作為了解早期先民穿配及配色方式的重要參考。早期瑪瑙珠由於工具的笨拙,內孔都很大,呈喇叭口、孔口多留有敲擊研磨的坑點;這使得珠子的個體一般都比較大,目前我本人見過最大研磨孔磨盤瑪瑙珠有外徑超過三公分的。

再細觀比較香港萬昌斯的6222號商代研磨孔磨盤瑪瑙,無論從瑪瑙珠棱面的精湛技藝展現,修飾弧度的規整度、以及酒紅色彩的均勻搭配,都屬不可多得之稀有珍品,珠玉有靈,得之佑己。

欣賞完真品瑪瑙珠,借用一張網路圖片,大膽適適您的眼光吧,指出這張圖片里的真假瑪瑙珠、分別什麼時期?

最後,推薦您看部電影:

(文章來自:國玉玲瓏,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器古珠 的精彩文章:

商周玉兵器演變淺析

TAG:拾器古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