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什麼?某文化知名大V居然寫詩諷刺老子?

什麼?某文化知名大V居然寫詩諷刺老子?

夜,涼如水,微風輕輕的吹過八角亭的柳枝,在湖面上蕩漾出了曼柔的身影,長安,靜悄悄的,燈下一位白頭翁正在亭子里聚精會神的讀書,他翻來覆去的把這本書讀了很多很多遍,但每次讀到這本書的五十六章他都深深地陷入疑惑,上面是這樣寫到: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其中,「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很簡單,知道的人不說,說的人不知道,

他心中疑惑滿滿,於是他拿起身旁的毛筆,在宣紙上寫下了一首詩,這首詩的名字叫做《讀老子》

言者不知知者默,

此語吾聞於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

緣何自著五千文?

這首詩的作者也是鼎鼎有名,那便是白居易,身為唐朝高官的他,作為文學大V的他,放在今天那就是擁有超級流量的明星,他這首詩很有意思,因為白居易寫詩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直白,真的是姓白,他這輩子跟白剛上了,年輕的時候,讀書用功,把頭髮都讀白了,現在寫詩也是一樣,跟白話文似的,完全不用翻譯

看看他的代表作品《長恨歌》《琵琶行》,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跟我們今天看到的這首詩,都是用很樸素的語言去描寫他的情感,回到這首詩,其實我們也會疑惑,到底老子是知者,還是不知者?這個作為後生晚輩的小白,緣何敢諷刺老子呢?其實談不上諷刺,只是一個讀書人的疑惑吧

這裡我們試著分析一下,這首詩吧,首先他第一句就挑明了寫詩的緣由,因為自己看到了《老子》一書中的悖論,第二他展開他的疑惑,如果說老子是知者,那麼他為什麼又要自己寫這五千言呢?

好了,我們現在要進入一個論證的環節,首先我們假設老子是知者,那麼他說的這句話「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便是正確的,那如果這句話是正確,反過來有證明老子不是知者

第二,我們假設老子不是知者,那麼他說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就不一定是成立的,如果不成立,那麼我們便無從判斷老子到底是不是知者,因為不一定成立的,反面還可能成立

這句話看上去無論怎麼說,都好像是自相矛盾,假如一個人跟你說,

「上帝是去全能的,阿門」

你問他,

"上帝可以造出一塊自己搬不動的石頭嗎?

好了,這句話問出你可以坐等他回答了,他說能造出,你便說,既然世界上存在一塊石頭上帝搬不動,他怎麼是全能的呢?,他說不能造出,你可說,既然有一塊石頭上帝不能造出,那麼也不是全能的呀

在辯論里最精彩的還有莊子與惠氏的辯論,

有一天,莊子和朋友惠氏在橋上看魚,莊子不禁感嘆:「魚兒真快樂呀」

惠氏說:「你不是魚,你怎麼知道魚快樂」

莊子說:「你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快樂」

惠氏說:「好,我承認不是你,所以我不知道你知道魚快樂,那麼,你不是魚,你也不知道魚快樂呀」

莊子大笑說:「停,我們回到剛剛上面那句話,你問我怎麼知道魚快樂,你問出這句話的前提,就是你已經知道了我知道魚的快樂,只是你不知道我是怎麼知道魚的快樂的」

這個故事到這裡,惠氏沒有再說話了,我猜想莊子既然寫到了書里,那辯論的結果自然是莊子贏了

好吧,其實說了這麼多,我也有一點繞暈了,建議這篇文章睡前再讀一讀,思考下白居易的問題,這樣腦袋暈暈的好入睡哦。

鄙人愚見,老子那句話肯定不會自相矛盾的,大意可能是

知者,勤而行之,從不敢多言。而整天喋喋不休的人,自以為了解了「道」的精微妙處,其實他「不知」。

恩,這句話好像是在說我自己,喋喋不休的寫了一篇,離知「道」還有十萬八千里呢

晚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七賢庄 的精彩文章:

七賢札記:我曾見的生命,都只是行過,無所謂完成
「無為」的老子,勇敢的革命者

TAG:七賢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