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疾病與災禍,皆在哈塞乃之內

疾病與災禍,皆在哈塞乃之內

愛信仰與生活——

讓信仰融入生活,讓生活充滿信仰,讓愛灑滿信仰與生活!

疾病與災禍,皆在哈塞乃之內

〖疾病與災禍,皆在哈塞乃之內〗

每個有息氣的,都要嘗到死亡的滋味。(儀姆蘭的家屬:185)(蜘蛛章:57)

祂知道他們已做的以及將做的事情,萬事只歸安拉。(朝覲章:76)

C兄弟父親,不到60歲。近日時常頭痛,去醫院一查,竟然胃癌晚期。遠親D姐,兩個月來胸悶氣短,去醫院一查,肺癌晚期。Z哥,不到50歲,因腦瘤離世;他的年長几歲的堂哥,先他幾個月患胰腺癌復命歸真……

這些,都不過是一個普通個體在大歷史中所能觸及到的「疾病與災禍的細節」。它們都離我如此之近,使我日日聽聞疼痛和悲傷的呻吟。

蔡姐妹問我,我鄰居年紀輕輕身患重病,你們伊斯蘭如何看待?我說,我只能和你談談我個人淺薄的理解。既然淺薄,為何還要闡釋呢?那是因為我是穆斯林,我必將要以自我的宗教理解與參悟確證信仰;而我說淺薄,則是由於我深知個體知識與觀念的局限。

所以我說,疾病與災禍,都不是一個人「生命里的獨立事件」,而是隸屬於一個人的「生命整體」。你如何看待生命,你才會更準確的看到你所看到和你所經歷的一切。

「準備後世者,猶如明日即亡。」——這是偉大的穆罕默德的訓喻(註:這是流傳很廣的人們以為的聖訓,實為阿拉伯格言,仍不失為我所用),而他的前一句則是:「只求耕耘今生者,彷彿永生不死。」

此兩者之間的差別,就在於信仰:無信仰的人,往往只會求活,所以一旦遭遇疾病與災禍,怨天怨地;有信仰者則不然,他們認為疾病與災禍都不過是生命通往死亡的常態,短暫的物質世界必將結束取而代之的會是永恆的精神世界。

我曾零距離的見證過兩種性質的死亡形態,一種是我回族岳父的最後一段人生路,另一種就是我漢族母親的最後時光。

岳父在喪失意識的昏迷之前,從沒停止過禮拜、贊念,以及求恕;他甚至還要和前來探望他的親友開玩笑。而我母親,在彌留之際,曾不止一次痛哭著要求我們兒女「儘早用藥把我葯走」。

對於他們兩個,我都有同樣的祈禱:主啊,如果活著對他們更好,就求你讓他活下去吧;如果死亡對他們有益,就請你讓他們復命歸真吧。因為穆罕默德教導我們,「你們絕不可以因身遭災難而期盼死亡。」

因此,我所理解的伊斯蘭教中關於疾病與災禍的理論是那樣的:疾病乃安拉對患病者以往罪惡的罰贖,也是對以後歲月的警示。每個人都會得病,每個人也終將死亡,假如心靈失去了對生命價值與意義的參悟,才是真正的生不如死。

所以講,宗教信仰所給人提供的決非單純的精神寄託,而是生老病死的人生苦旅最本真的解決之道:兩世的吉慶與成功。

據艾布·賽義德·胡德里與艾布·胡萊賴(願主喜悅他倆)傳述,先知穆罕默德(願福安之)說,「凡穆斯林遭受的艱辛、疾病、憂傷、傷害、痛苦、煎熬,甚至他被一枚荊棘刺破,真主都會因此赦免他相應的罪過。」

感贊安拉,原來,疾病與災禍皆在哈塞乃(美好、吉慶之意)之內。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信仰與生活 的精彩文章:

TAG:愛信仰與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