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是如何九個月內從德語零基礎到德福四個四的?

我是如何九個月內從德語零基礎到德福四個四的?

Sommer的德語課「小創作」,台上演講者是我的學霸同桌

每次寫學語言文章都忍不住夾帶「私貨」,這回是德國搖滾歌手Das Gezeichnete Ich

前幾日,在德福官網查詢成績,看到4、4、4、4的時候,加速狂跳的心終於飲了一口大山裡的泉水,清冽解渴,也解除了這一個半月的隱憂:如果單科沒考過,我會不會錯過理想的專業?

3月31日德福考試准考證

官網查到的德福成績

上個月寫了你做夢時說的哪種語言?| 學外語獨家攻略,收到很多回復,讓我有動力繼續自己的「學外語心得」寫作。八個半月時間,德語從零基礎到德福4x4(接近歐洲語言標準的C1水平),外人聽了有時會評價:你真是語言天才!一個人走過這250多天的我只能笑不語,心裡估算了一下學德語的總時長:250X8=2000小時。

德福官網的建議是,學滿至少1800個學時(一學時是45分鐘)再來參加德福考試,通過幾率比較大。算起來,我的學習時間已經超過基本標準了,或許和我同等時長的學生都考到了4個5呢!

德語是我長到22歲半,第一次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掌握一門之前全然陌生的語言。從2017年7月17日第一堂德語課上很吃力地學「Wie hei?en Sie?」 「Woher kommen Sie?」到2018年4月25日和飛機上領座德國大叔無障礙聊天,這期間,我是如何讓德語(據說世界上排名前五的最難學語言之一)成為自己身心的一部分呢?此處,「身」指的是晚上做夢會用德語聊天, 心則是清醒時思考問題有時會用德語。

與A2小夥伴們度過最嗨的學德語時光

因為「學德語(Deutsch lernen)」這幾個字會勾起我太多回憶,而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分享學習經驗,而非軼事集錦。為了避免跑題太遠(我常犯的毛病),決定以問答的方式來寫作。(提問時,我儘力將自己假想成對學德語有興趣的小夥伴)

為了讓大家讀此文時也順便學點兒德語(或複習學過的知識),與上篇相同,重點表達還是會用中德雙語。(也幫助結束德語課的Sommer複習一下快忘記的單詞)

Sommer,你好,請問你是在哪裡學德語的呢?

Wo lernst du Deutsch?

你的德語課具體是怎麼進行的呢?

Wie sieht dein Deutschunterricht aus?

我主要在北京歌德學院學德語(官網鏈接:https://www.goethe.de/ins/cn/zh/sta/pek.html),幾期課程,參加的都是超級強化班

課程安排(中德雙語)長這樣

A1時因為沒搶到北京歌德的暑期班(提前一個多月已經名額滿了),臨時搬家到隔壁城市——在天津外國語大學的歌德學院學了第一期。天津歌德的優點是環境很美,在一幢德國人修建的古老建築里,教室又大又清涼,這是我在北方度過第二個不太熱的夏天(第一個清涼夏季是在「夏都」西寧)。從教學上來看,天津歌德A1階段只有中教,都是天津外國語大學的老師,臨時來這兒兼職,教授「德語新人」的經驗並不太多。

還記得當男老師Kai給我們發完練習資料後,第二天所有同學都帶著空白的作業去了學校,有人愁惱自己學得不夠好(比如我),批判的同學則懷疑老師有點兒揠苗助長。女老師Jeniffer拿起Kai發的練習,看了幾眼,說:「這是怎麼布置的作業,這個知識點你們A1都不會學到!」

在德國生活了十年的天津人Kai老師平時面對的都是德語專業的學生,以至於看著我們沒法馬上轉換頻道,也忍不住當老生來對待了。(不過Kai講語法水平很高,結構清晰,讓人一目了然)

A2,B1.1, B2.1的超級強化班(上午),都是在北京歌德學院,歌德大部分外教都體驗了一遍。(因為外教們常出差或去學習,會找其他人代課)在中關村的數碼大廈B座17樓,我度過了生命里第一個聽著德語版「生日快樂」歌的22歲生日,和七個月的學德語時光。

Kija教大家唱德語版「Sommer,祝你生日快樂!」

從2017年4月開始思考畢業後去哪兒,到5月決定去德國,自擬的「留學德國」計劃表的第一步是:去北京歌德學院學德語。

或許有人問,為什麼不去中教的德語機構呢?時間更短,費用也低一些。聽朋友們講過,北京有萊茵春天,優優德語等等不錯的中教開設的學德語機構。我從來沒考慮,北京歌德沒有名額了,寧願去天津(雖然師資力量遠不如北京,教學系統和理念是一樣的)也不去北京其他機構。

我的「固執」源於汕大的經歷。在汕大中外教比例為1:1的英語語言中心,我每個學期都選擇了外教的課程——Level2,60多歲仍然年輕熱情的美國女士Christine;Level3,人氣爆表,我最愛的John Harper;Level4則是帥氣又搞怪的Paul。(汕大師弟師妹,讀到這兒不要羨慕師姐人品太好沒被踢)

跟外教學英語的過程中,我體驗到一種全新的學語言思路,比如paraphrase,用自己的語言去解釋生詞。paraphrase的好處是幫助建立母語思維(用英語解釋英語單詞)——通過獨立思考來理解、消化陌生的單詞,也有助於記住新單詞的含義。(記單詞其他要點見Q2)

我很清楚,學語言時,我需要被當成一個「交流對象」,而不是「被教授對象」來對待,而外教的好奇心及課堂組織方式,能滿足我這一心愿。

Es ist sehr sch?n, dass ich für drei Tage deine vertrente Lehrerin sein kann. Euch sind super! Ich habe von euch viele gelernt. Danke!

能夠給你們代課三天很開心。你們太棒了!和你們在一起,我學到了很多。謝謝!

這是我的女神,Annika老師在結束給我們代課後說的話(原話記不清楚,這是大意)。我意識到自己為何對她「一見鍾情」,除了她給我們放聽力時自己在講台上跟著音樂搖擺的可愛小動作,更重要的是她的平等態度。

我們進行「中學生要不要穿校服」議題辯論時,Annika在一旁聽得很認真,最後補充她的觀點,

Als Deutsch haben wir nie mal Schul-Uniform probiert. Manchmal finden wir, es ist sch?n, dass alles gleich Kleidung tragen.

作為德國人,我們從小到大都沒穿過校服。有時候我們會有點嚮往,覺得所有人都穿一樣的衣服還挺酷的。

我們開始試著用德語給她講中國的校服多麼「無性別設計」、質量不好等等弊端。她漸漸理解了中國學生對校服反感之情的來源。

在此,建議有條件的小夥伴盡量去外教授課的機構學德語,因為你有機會在和外教的互動中體驗到:母語人士是如何用德語思考和交流的?我如何使用德語?

而這也應該是德語學習的最終目的,運用德語,而不是成為語法專家,或機械地背誦模板機經(當然可以看看,但不可作為學語言首要材料,失去樂趣且效率很低,實在得不償失),通過德福或某種德語考試。

Sommer,你是怎麼記住那麼多單詞的?

Wie schaffst du es, die zahlreiche W?rter ins Ged?chtnis einzupr?gen?

必須承認,學德語迄今,我好像很少花時間在專門「記單詞」這個動作上,而是在學德語過程里(聽說讀寫)自然地將遇到的單詞納入記憶。我也把單詞寫在小本本上,平時要用的時候(聊天、寫作)才翻一翻。

這一做法來自大學時John Harper的建議,備考雅思時,他給我提的建議之一是:

「don』t memorizing words mechanically or isolated, remember words in context.」 (不要孤立或是機械地記單詞,通過具體的上下文來擴充單詞量。)

所以,我的學德語日常分三部分,上午上課,下午寫德語作業、閱讀歌德圖書館各種德語書,晚上看看德語電影,寫篇德語日記(不必當做任務,可以不限字數或造型,自由發揮,創造小符號,圖文結合都好)。

寫點好玩的事兒,不必每天,留一些「日記之夜」,用德語來回顧過去的某些時間

記得Christine說,一個單詞運用20遍,它就成為你的一部分(進入永久記憶區)。所以我在做schreiben training(寫作練習)或寫德語日記時,都會有意識地使用課堂上新學的單詞或句式。寫完後,我會將新單詞分門別類地在筆記本上歸類,和之前學過的單詞記在一起,比如名詞分為「K?rperteil」 身體部位、「Charakter von Menschen」人的各種性格、 「Tiere」動物等等。動詞則是按照近義詞的方式來記憶,bekommen, erhalten, kriegen放一塊兒,都是「收到」的意思。

地理類單詞

這種記憶法的好處是,寫作時你能更快調動相關的記憶,像過去圖書館的檢索系統,一個抽屜一個類別(我沒細緻了解這個系統,只是感覺上),需要哪一個都能有條不紊地取出。另外,寫作文(通過分析雅思和德福高分作文得出的結論)時,很重要的一個衡量標準的「表達的豐富性」,具體來說便是句式多樣,用詞豐富恰當。同一件事,要換意思相近的動詞或名詞來表達,這樣一個高水平語言運用者的基本技能之一。(這是刺激自己記住新單詞的好辦法,無論寫中文或外語文章,我都努力避免重複使用同一個詞)

另一個記單詞要點是單語言詞典。這個在第一篇已經提到過,此處不多複述。

Sommer, wie kann ich meine F?higkeit von H?ren verbessern?

我該怎樣提高我的聽力水平呢?

方法很簡單,持續聽各種德語聽力,先「盲聽」幾遍,再對照原文,重點聽不懂的部分。每天聽一段3-10分鐘長度的聽力,將聽力原文當做「課文」來研讀,從中學習新單詞、新的表達,感受德語發音的不同風格。同時不要用中文思考。此外,不用較真某個詞或某句話, 去考慮句子的語法結構。(德福聽力尤其需要「捨得」,一題錯過了就馬上放手)

Es ist ganz einfach, stets etwas auf Deutsch zu h?ren und auf dem gleichen Zeit nicht auf Chinesisch zu denken. Hinzu kommt musst du nicht auf die Grammatik achten.

我A1時聽力很爛,班上00後的同學們大多學過之前一點德語,上課理解起來比我速度快。當時考試也是其他部分幾乎全對,聽力至少錯40%。回北京開始上A2,我給自己制定了每日聽力計劃,早上去歌德的路上,聽2到3個短聽力,可以是這幾天上課的聽力材料,或是德語有聲故事書。到B1時,則開始聽德語新聞。B2至考德福前都在聽默克爾總理歷年來的各種講話。默克爾發音是很標準的Hochdeutsch(高地德語),且講的都是很重要的政治、社會議題,順便可以擴展單詞量,並熟悉德國社會狀況。

波蘭籍德語老師Yuja和我分享了里爾克詩歌朗誦項目音頻。里爾克愛好者用自己的方式,配樂去閱讀或「唱誦」他的詩,我很喜歡。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私信或留言處寫下郵箱,我通過郵件分享資源。

上個月去深圳聽Monika講座,見到她多年的老友,義大利語翻譯家祁玉樂老師,我拿好友灰的問題向他請教:「如何讀准語言?有輕度耳疾的我總聽不準讀音。」

祁老師回答,聽,其實是學語言最重要的部分。很多中國人學語言的一大誤區是,還沒有好好聽就急著開口說,結果說了什麼只有自己一個人能聽懂。他說,灰這種情況,需要找一個讀音很准且懂得如何將發音的人來幫忙,聽灰的發音並幫忙糾正。

能夠聽懂不同語速、不同口音、內容各異的某門外語,才算是真正開始掌握這門語言。祁老師道。

我至今還是某些發音不夠標準,大概是聽的時候只關注內容而忽略了發音的緣故。還好B2的同桌暢是個熱愛德語發音的學霸,經常指出我的發音錯誤,兩個月下來進步不少。不過,我的聽力理解(h?ren verstehen)能力倒是從A2開始「指數型」提升,從小段對話到十分鐘的童話聽力書,從15分鐘的Deutschlabor到一兩個小時的德語紀錄片。B1快學完時,我開始能看懂沒有字幕的德語電影,B2時已經像看英語電影一樣,幾乎沒有壓力。

方法就是如上文說的,暫時拋棄中文思維,用德語思考,不分析句子(摳語法知識),像聽母語一樣,抓關鍵詞,從整體上去理解一段話。

說外語的能力,比語法規則更重要!

最近在用Assimil(英西對照版)學西語,等學好了再專門寫寫西語學習(近來終於學會了大舌音)

以下是幾個比較好的聽力資源鏈接。每日德語聽力APP上有好多好多資源,都可以免費使用。每天聽30分鐘,聽力一定會提升很多。(不是當做背景音樂,而是專心聽,不刷微信,陌生的單詞和句子,請做筆記)

其他可聽可讀的德語資源,見下文「德語閱讀」部分:(貌似目前大部分德語網站還不需要翻牆,大家也可通過搜索引擎,輸入deutsch h?ren Material之類的關鍵片語合,找其他資源。發揮互聯網的學習功能,Bitte!)

Deutschlandfunk(分幾類文章,大部分可聽)

Deutschland Labor (適合A1-B1)

https://www.goethe.de/de/spr/ueb/dlb.html

Menschen Audios

https://www.hueber.de/seite/pg_lehren_download_mns?kategorie=audio&kategorie_1=prfvorb&band=b12&band_1=b12

這是北京歌德學院使用的全德語教材(A1-B1),由著名語言學習出版社「hueber」出版,可以直接在官網下載聽力和原文。其中有很多不同場景,配音人員聲音(作為聲控的我,每天早晨把這些聽力當音樂聽)很好聽,表達也是相當地道的「日常生活版德語」。

聽力文件打包下載

Transkriptionen 聽力原文下載

每日德語聽力APP

歐路軟體出品的各種小語種學習APP都挺不錯的,每日西語聽力我也常用,學德語的孩子應該都知道它。網址省略,各類手機用戶可自行搜索。

每日德語聽力APP截圖(Alltagsdeutschland的難度近似德福聽力考試,話題很廣,值得多聽)

Sommer, was liest du gern? Kannst du einige Bücher mir empfehlen?

你喜歡讀什麼德語書?能不能推薦幾本書?

這一問也在第一篇提到過。最重要的是個人興趣,薦書只有在我對你有私下了解之後,才能結合你的閱讀偏好、德語水平和其他因素來推薦合適的書。類似買衣服,未見本人沒法判斷「哪件最合適」。

每天下午在圖書館做完作業,我都可以藉助「近水樓台」的便利,巡邏一圈,找一些順眼的書來翻。很喜歡面向德國年輕人的德語雜誌,經常寫到獨立音樂人、年輕人的感情問題、德國的#Metoo#運動等等年輕人關心的議題。(我好像對德語雜誌的認同感與興趣大於國內雜誌,可能內心慢慢成了半個德國人)

德語雜誌「圖片摘抄」

德語小說暫且不聊,可能今年大部分年輕人會對「厚磚頭」有壓力(我可能是少數,偏愛厚小說的豐富體驗),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私信老魚來交流。

先說「薄書」和「短文」,德語雜誌和Q3提到的德語新聞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即「Aktuelles Deutsch」(當下的德語)。沃爾夫岡·歌德先生的書固然是經典,其中一些表達卻可能對很多今天的人(包括母語人士)而言有些陌生。而大眾媒體永遠是與時代同步調的(文學與新聞的區別,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新聞學出身的Sommer瞬間想切換到傳播學頻道),媒體工作者會盡量使用平白曉暢的語言和大家熟悉的詞語,需要用專業術語時,也會通過paraphrasen的方式來解釋給非專業人士聽。

以下是閱讀類網站鏈接:

Zeit Online

https://www.zeit.de/index

Welt

https://www.welt.de

Stern

https://www.stern.de

Online Focus

https://www.focus.de

Lyrikline

https://www.lyrikline.org/de/startseite/

此乃個人「私藏寶貝」

另外,喜歡詩歌的小夥伴,一定會愛上這個網站。詩歌是一種語言最高級的表達形式了,讀起來肯定不像大眾媒體那樣直白,不過,若找到你喜歡的詩人,可以潛移默化間提升「das Gefühl von Deutsch」(德語語感)喔。

這兒有各種語言的詩,也有詩人本人的朗誦音頻。

給我推薦這個網站是柏林的一位藝術家兼詩人Ann Cotten,在歌德學院去年的「詩人譯詩人」(Dichter übersetzen Dichter) 活動上認識了她。

在此分享一首她的詩歌鏈接

https://www.lyrikline.org/de/gedichte/extension-besitz-4405#.Wvuwx3dh3Up

每到夏天,我們想趕緊過完

秋天來了,它又找到了我們(詩歌翻譯太難,我只是瞎猜)

說和寫實在太難了,你可以給一些操作性強的建議嗎?

Sprechen und Schreiben ist mir zu schwer, kannst du vielleicht ein paar praktische Hinweise anbieten?

說和寫是一門語言的「輸出部分」,而聽和讀是輸入與基礎部分。為了準確、流暢地使用一門外語,你必須先打好堅實的基礎。

Sprechen und Schreiben sind Output einer Sprachen w?hrend Lesen und H?ren die Input und die Basis sind. Auf dem ersten Platz solltest du die Basis ganz fest aufbauen, damit du exakt und flie?end die Fremdsprache gebrauchst.

考試B1時寫完閱讀題還有好多時間,於是把單詞抄在手心

可能因為長期做記者(目前自由撰稿,未歸屬某媒體)的緣故,我對說和寫一直有著極大的熱望——與人交流的慾望是促使我學習外語的重要動力,而通過寫作來表達自己也能帶給我極大的愉快和安定感。

據B2階段的同學X描述,兩個月的課,課堂上所有同學說的話加起來,我可能佔了50%,他大概20%。這個描述我絕對不同意,我是那種不能忍受冷場、「渴求和諧與平衡」的天秤座,所以課堂上其他同學都沉默時,我一定會逼自己說點什麼來回應老師,好化解尷尬。其他時候,我會在心裡說一下答案,等待其他同學來發聲。這是畢業後才意識到的事情——不能一個人太專註(和老師的互動)了,也要考慮其他人的感受。大學時旁聽中文系的課,比本專業學生還積極,老師是很開心,不知道當時的同學們會不會暗自憤懣,哪來的同學,公然搶佔我們的資源?

德語童話書從內容到排版都很用心,讀來體驗極好

或許是出於對德語(或各種外語)的愛,我很享受用外語來表達的感覺,尋找最恰當的詞語,用自己的方式去組織一個句子,而簡練而精確的德語(哲學家的語言)無形間增強我的邏輯思維能力,也給了我擺脫中文「含蓄委婉」思維的機會。

Deutsch sprechen macht mir viel freier.

說德語時,我感覺更自由。

而因為德語的「R」需要運用小舌音,自從B1第一節課忽然發出小舌音之後,我總是很有成就感地讀出帶「r」的單詞。之後去唱K時,發現自己的音域都寬廣了不少,破音的地方都能夠輕鬆唱上去了。(據「全民K歌」APP說,學外語有助提升運用氣息能力,我也有這種感覺。)

至於寫作,我也沒有秘訣,只能重複一個老掉牙的常識——多寫,多改,多總結!

最近採訪一位藝術家,用德語寫的採訪問題

歌德的老師很注重培養學生寫作的能力,每周平均會布置2—3篇寫作任務,從A2到B2,老師布置的所有作業(尤其是寫作),我都會按要求完成。收作文時,有時班上只有我一個人交,有時候是我一個人拿著A4紙寫了滿滿兩頁的作文,交到講台上,一看——其他同學大都是普通規格筆記本紙張,寫了半頁。

上B1課程時,提交第一次篇作文後,第二天上課,下課時,老師特意找我聊天,「Sommer, Hast du schon mal Deutschland besucht? (你去過德國么?)」 「Noch nicht, ich habe nur seit letztem Juli Deutsch gelernt」.(沒有耶,去年七月才剛開始學德語的。)」我答。老師很驚訝,覺得我剛上B1,口語和寫作能力已經很不錯了,寫作文會使用很多高級詞語。

從量變到質變,需要大量的、長期的積累。德語學習也是一場馬拉松,必須長時間、高度專註地投入,才可能體驗到「Deutsch ist mir zur Zeit so wie meine zweite Muttersprach.」(德語現在好像成了我的第二母語)

德語課堂上的22歲生日,以後的生日大概都會在講德語專業課上度過

筆記本大綱上還有三個問題,「Wie behalte ich meine Begeisterung/ Leidenschaft von Deutschlernen, das ab und zu ganz langweilig ist?」 (如何保持學德語的熱情?)等等,這次「乾貨」已經太足了,學習需要適度適量,心理調適、治療手機癮以及「學習期間的生活安排」等等更軟的問題,目前還在讀相關的書籍收集資料,六月有望成文,敬請期待。

期待你關於語言學習的留言,我會努力用我的經驗來回答。若不了解的問題,我會諮詢專業好友再回復。希望子非魚在「奇葩文藝青年聚集地」之外,也能成為大家語言學習的交流廣場

能力和知識有限,我只能分享這些。希望讀完這篇的小夥伴們能夠在留言區分享你知道的好的德語學習資源。謝謝!

祝學習快樂!

70多歲的奶奶會俄語,現在在歌德學院學德語。我相信,真正的學習本該是快樂的。這樣,每天坐擁圖書館也是一種莫大的享受

最後,對子非魚的內容很有好感,且願意與子非魚的作者和好朋友們深度交流的小夥伴,歡迎加入「子非魚」微信群(發小廣告者,拒絕開放式交流者勿擾):

打賞通道

目前作為待入學的自由撰稿人,純靠碼字為生。生平第一次貼上個人收款碼,覺得文章有點兒幫助的小夥伴,歡迎酌情打賞。能幫助你更好地學語言當然是我最大的動力,而打賞則是對我多日身心高強度勞動重要的肯定。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非魚 的精彩文章:

斯皮爾伯格,請不要在放彩蛋的時候插播電影

TAG:子非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