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00天從識字到獨立閱讀-附:《木蘭辭》配套連環畫和素材

100天從識字到獨立閱讀-附:《木蘭辭》配套連環畫和素材

你好,

我是辰晞媽,

歡迎參加《說文解字》100天計劃。

第十二天:走、止、上、坐、下。

今天找到了《花木蘭》的英文故事,作為識字的擴展素材。因為我們講到了」走「這個字。走的意思本來是」跑「,如《木蘭辭》:「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可以講木蘭從軍的故事給孩子聽。還有和《木蘭辭》配套的連環畫哦,拉到文末獲得下載方式。

最初開始這個計劃是在手機上進行的,

在認字方面,

考慮到漢字是象形字,

我就引導孩子把漢字畫出來,

這種方法還真的很棒,

基本只畫一遍

孩子就都可以記住了。

比如,「止」,其實是腳的形狀,

那麼從這個字就可以擴展好多字--步、正、足、此、先、出---再到部首「辶」,

比如雲,趕,運、跑等等就很多了。

於是,

萌生了用微信文章記錄這個過程的想法,

我把各個漢字的先後順序總結出來,

那麼二胖妞就可以繼續按照這個思路來。

其實,

在啟蒙孩子閱讀的時候,

我從來沒有刻意教她去認字,

相比起想像力來說,我更關注想像力。

既然是繪本,

我就讓孩子盡情地沉浸在圖畫的想像中,

中間不用漢字去打斷她,

基本沒有和她指讀過。

讓孩子的心裡像放電影一樣,

每個孩子就是導演,

這是保證孩子能夠一生閱讀,保持閱讀興趣的先決條件之一

所以,

在她6歲的時候我才開始啟蒙孩子認字。

用《說文解字》的方式,懂得漢字的來源,

讓她感到認字是件有趣的事情,像畫畫一樣。

用心關注周圍的人和自然。

我們完全沒有使用拼音,

堅持了200天下來,

她現在可以直接見字就讀,

懂得解構漢字。

最重要的是,

我自始自終都貫穿這樣一個問題解決的思路:

如果遇到問題(生詞)

首先看能不能解構漢字,如果能,把認識的部分讀出來接著閱讀看看能不能講通(Make sense);如果不能,那麼跳過去接著閱讀看看能不能講通。

之後再重讀(Reread)去檢驗,做出猜測(Predict)。如果猜不出來,

最後去尋求幫助,查字典、問老師得到新知識。

別小看這一個過程,這是在鍛煉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的能力。

當然,這個過程我盡量避免太生硬,學前孩子的認字少,家長要適當給孩子支持(Support),這個階段重要的是自主閱讀興趣的培養,我的支持逐漸的由強變弱。

還有,

從漢字最基本的含義開始啟蒙,

這為她以後學習文言文種了一粒小種子

比如:向 這個漢字,本義是窗戶,引申為方位,還有更多的引申意義是假設、從來、向來

「塞向墐戶」----詩經 (窗戶之意,塞住窗戶,用泥巴糊住門縫。)

「東向馳去」----《魏叔子文鈔》(方向之意)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柳宗元《捕蛇者說》(假設之意)

學拼音有什麼作用?

拼音是為了讓孩子們在識字的過程中可以自己查閱字典--自學。

把眼光放長,每個孩子都可以學會漢字,

但是關鍵是:不是每個孩子都會閱讀。

認字≠閱讀

為什麼在小學學會了很多字之後,

還是有一些孩子,甚至是高中生一提起閱讀來就會「抓耳撓腮」呢?

找到根本原因,就要從根本原因解決問題或者預防閱讀失效。

有的孩子認字能力高,理解能力高;

有的孩子認字能力高,理解能力低;

有的孩子認字能力低,理解能力高;

有的孩子認字能力低,理解能力低。

所以,我的目標並不是讓孩子在學前認會1500個字或什麼,

終身閱讀,在閱讀中思考是我的長期目標。

我把我的重心放在她將來從學校老師那裡不容易學到的知識和方法上。

關於閱讀的策略,我還有很多想法,

所以就「嘮嘮叨叨」了許多,

比如,有哪些閱讀策略?什麼是家長的強支持什麼是弱支持?

弱支持難道就是等到孩子會認字之後就放任不管嗎?

理解力和什麼有關係?

我改日一定會把它們寫出來,

否則,總怕自己忘記所讀的書。

這《說文解字》100天計劃,

每天配合閃卡認4-5個左右,

寫下文章,也是促使我完成的動力之一

家長如何啟蒙:

跟孩子像畫畫一樣,家長可以把實體的圖片拿給孩子看,再把漢字的演變畫出來,之後讓孩子自己畫一畫,沒有對錯,可以任意畫。

最初的階段,在「認」上,不在「寫」。這種方法讓孩子通過觀察身邊的大自然,鍛煉孩子的想像力。或者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表演出來,逗得她「哈哈」大笑。

我記得當初給辰辰講「光」這個字的時候,我就把我自己變成她最喜歡的《西遊記》里的一個老頭:跪下,點著蠟燭,求觀音菩薩賜給我光明的道路。她被逗得前仰後合!

下面的圖片是我自己準備的,可以列印出來,讓孩子觀察,既鍛煉觀察力又鍛煉想像力。

"走」的本意就是跑,如《木蘭辭》:「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止」的本意是腳,以後用這個詞還能延伸很多的字。如《漢書》:「斬左止」,後引申為停止,如《詩經》:「交交黃鳥,止於桑。誰從穆公?」---「交交黃鳥哀叫聲,桑樹枝上歇下來。是誰殉葬秦穆公?」

文末我準備了和《木蘭辭》配套的連環畫和雙語繪本。拉到文末有下載方式。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路學習交流,若有侵權,請聯繫辰晞媽刪除)

補充素材:

在公眾賬號對話框回復」木蘭從軍「獲取下載方式。包括《木蘭辭》配套連環畫和雙語連環畫。

作者:辰晞媽 (轉載請獲本人授權,並註明作者與出處)

人與人的差距是在下班後的四小時拉開的,Momy讀書,只有讀書才能跟得上孩子的成長。如果您也想給孩子閱讀指導,請關注辰晞媽,我們一起讀書。

|閱讀|親子|牢騷

請留下你指尖的溫度

讓太陽擁抱你

記得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omy讀書 的精彩文章:

TAG:Momy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