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們都是歷史名人,卻晚節不保!

他們都是歷史名人,卻晚節不保!

太多太多這樣的名人了,老規矩,自己畫個圈兒,單說帝王裡面晚節不保的人,這個晚節不保的晚節主要是指功業上的,不是指道德層面的,許多帝王前半生英明神武,後半生稀里糊塗,也算是一種晚節不保。這裡列舉這樣四位帝王:

1.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趙雍,前半生「胡服騎射」,後半生「餓死沙丘」。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後,國力強盛,先後擊敗中山國、燕國、以及樓煩等少數民族騎兵,成為能夠跟秦國一爭高下的一等強國。然而後期有可能是驕傲或者是懈怠,他把王位傳給了兒子,自稱「主父」。這還不要緊,他在繼承人問題上猶豫和反悔導致了宮廷政變的發生:他因為對大兒子不滿意,就把王位傳給了二兒子,是為趙惠文王。傳位後他又覺得對不起老大,而且自己也想重歸權力中心,於是提出把趙國一分為二,分出代國給大兒子,遭到拒絕。於是他暗中縱容老大陰謀對付趙惠文王,不想被識破。他被困沙丘主父宮,斷糧三月,活活被餓死了。

2.南朝梁武帝蕭衍,前半生開國立業,後半生「侯景之亂」敗國亡身。

蕭衍本是南朝齊的大臣,能力很強,縱橫捭闔,逐漸掌握了齊朝廷的實權,逼迫齊帝退位禪讓給他,建立梁。一開始他勵精圖治,政績斐然。後來他漸漸開始懈怠,特別是痴迷於浮屠,多次捨身佛寺。最要命的昏招是他收留了北朝叛將候景,這個人狼子野心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梁武帝自以為他能為己所用,所以對他很信任。不想候景賊心不改,發動兵變軟禁了梁武帝,而梁武帝雖被控制,但虎死威不倒,不肯遷就候景,候景一方面懼怕一方面不滿,減少了對梁武帝的物質供應,導致梁武帝又氣又餓,加上年老體邁(86歲),死於宮內。

3.唐玄宗李隆基,前半生「開元盛世」,後半生「安史之亂」。

唐玄宗李隆基前半生把唐王朝推上巔峰,杜工部有詩讚曰:憶昔開元盛世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可是後期他重用李林甫、楊國忠,寵幸比自己女兒還小的楊玉環妹紙,在床上花的功夫比在朝上多,加上用了過多的胡人為邊帥,特別是錯用了安祿山,最終導致了白樂天詩所描寫的:漁陽鞞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舞。唐玄宗李隆基狼狽逃亡四川,路上因士兵嘩變被迫處死環小妮兒,後來又被兒子逼迫退位,最終凄涼而死。

4.後唐庄宗李存勖,前半生滅仇興業,後半生身死國滅。

李存勖的爸爸晉王李克用和梁王朱溫有深仇大恨,朱溫建立後梁的第二年李克用病死,臨死之前告誡李存勖一定要報仇雪恨。李存勖牢記國恨家仇,勵精圖治,親冒矢石,幾次都差點陣亡在兩軍陣前。努力沒有白費,最終滅了後梁,建立了後唐。但是他隨即驕傲了,懈怠了,寵信宦官和伶人,誅殺大臣,不知養兵愛兵,後來伶人作亂,他被流矢射死。歐陽修說他:謙受益,滿招損,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