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黃龍蘭花說開去

從黃龍蘭花說開去

從黃龍蘭花說開去————

蘭花是中國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堯之世就有種植蘭花的傳說。古人認為蘭花「香」、「花」、「葉」三美俱全,又有「氣清」、「色清」、「神清」、「韻清」四清,是「理想之美,萬化之神奇」。最早賦予蘭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據東漢蔡邕琴操》載:孔子自衛反魯,隱谷之中,見幽蘭獨茂,蔚然嘆曰:「蘭當為王者香」。真正的蘭花文化則起源於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他種蘭、愛蘭、詠蘭,以蘭花為寄託,千百年來一直影響著後人。後世詩人在詠蘭時,也有許多的名句,比如陳子昂的「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詩人們將蘭花的高潔與人格的完美聯繫起來,使得蘭花文化不斷得以拓展和延續。

蘭花以高潔、清雅、幽香而著稱,葉姿優美,花香幽遠。自古以來,蘭花都被譽為美好事物的象徵,已廣泛在民間人格化了。蘭花對社會生活與文化藝術發生了巨大的影響。父母以蘭命名以表心,畫家取蘭作畫以寓意,詩人詠蘭賦詩以言志向。蘭花的形象和氣質久已深入人心,並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劇以「蘭步」、「蘭指」為優美動作,把優秀的文學作品和書法作品稱為「蘭章,把真摯的友誼叫做「蘭交,把人的芳潔、美慧喻為「蘭心蕙質」。又把傑出人物的去世比作「蘭摧玉拆」。

蘭花在中國人民心目中,已經成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徵。

四川西北部有著美妙的自然風景,同時也是各種珍稀植物的天堂,100多年來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植物愛好者。早期的俄國植物採集家,如尼古拉.普熱澤兒瓦斯基和格里高利.普塔寧在19世紀七、八十年代就曾經在這裡進行過植物採集。英國人亨利.威爾遜在20世紀初先後三次到四川西北部進行過植物採集。亨利.威爾遜在一本廣為流傳的暢銷書《一個博物學家在中國西部》(倫敦 麥修出版社,1913)中對黃龍進行過描述和記載。這是第一個西方人對黃龍的具體記錄。在該書中,亨利.威爾遜將黃龍huanglong 拼寫成wang-lungssu.此外,在該書中還提到一種蘭花,書中是這樣記錄:「在(黃龍)附近的小湖泊周圍黃花杓蘭十分常見,這種杓蘭開黃色花,與生長在北美的美東杓蘭十分相似。」

黃龍雪寶鼎(攝影:姜躍斌)

黃花杓蘭(攝影:姜躍斌)

蘭科植物之所以會引起科學家的廣泛關注,是因為從進化的角度來看,蘭科植物是處於進化活躍期的類群。與其他植物相比,蘭科植物能夠以十分巧妙複雜的方式利用傳粉者為自己授粉,此外,它們還廣泛的利用真菌為後代提供養份,有時甚至可以為成年植株提供營養。正因為如此,人們常將植物界中的蘭科植物和動物界的人類相提並論。

西藏杓蘭(攝影:黃龍環境處)

一般來說,只有在動植物種類十分豐富的地方蘭科植物才會豐富,因此蘭科植物可以作為各種自然環境的指示植物,在環境保護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黃龍的生物遺產中,蘭花是最耀眼的明珠之一。經調查整個黃龍景區有蘭科植物60多種,僅在3.5 km的黃龍主景區內就有蘭花30多種。而且很多是著名觀賞種,如黃花杓蘭、西藏杓蘭、無苞杓蘭、廣布紅門蘭、二葉紅門蘭、獨蒜蘭及少花蝦脊蘭等,擁有數量龐大的居群。除此之外還有小花杓蘭、巴郎山杓蘭、四川杓蘭等極小種群分布,使得黃龍景區成為名副其實的蘭花天堂。

黃龍蘭花(攝影:姜躍斌)

黃龍蘭花(攝影:姜躍斌)

黃龍蘭花(攝影:姜躍斌)

黃龍管理局研究黃龍蘭花的部分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內著名刊物《生物多樣性》及國際一流刊物《OrchidReview》、《Botanical Journal of Linnean Society》、《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上,引起了國內外蘭花愛好者及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

今天,我們在嚴格保護、深度研究的基礎上召開本節「第三屆黃龍網路高山蘭花屆」就是通過「以蘭花為媒」,為中外遊客展示豐富的黃龍、美麗的黃龍、多彩的黃龍,特別要將黃龍悠久的歷史文化、深厚的科研價值、完整的自然生態、精細化的景區管理一一給大家展示出來——

(攝影:台永東)

(攝影:台永東)

(攝影:姜躍斌)

(除署名外的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頂文化傳播 的精彩文章:

TAG:寶頂文化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