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國仿汝瓷留下了深深地烙印,並迷惑了一大批收藏者

民國仿汝瓷留下了深深地烙印,並迷惑了一大批收藏者

近日看到不少人手中的汝窯圖片。有些從圖片中就可以確認為後仿品。故寫一博文,說說自己收藏的這件「老氣橫秋」的汝窯瓶。

這隻瓶子高度為31厘米,釉面寶光內斂,器身有明顯細碎開片,開片縫隙中有陳年滲入的土漬。釉下有明顯的未融化的瑪瑙顆粒,氣泡宛如「寥若晨星」(很稀少,但是有)。觀察氣泡有蒙上一層塑料薄膜的感覺。敲擊聲若木。很有宋汝的氣質。

底足不平,像手工製作。五個芝麻支釘痕,周圍微微下陷,看來是燒造時確實起到了支撐的作用,不像現代仿燒的,支釘痕僅作為裝飾用。底足周圈釉薄之處,露出了香灰胎的顏色。

下面我用排除法來分析:

是否現代仿品:河南新汝瓷是1987年左右復燒成功的,現在已經大量流入市場。其特點是:釉下氣泡很多,每個氣泡都浮在一團「捲雲」之上。造型多為注漿法,高檔品也有手工拉坯的。其餘都和宋汝瓷很接近。有不良商販做舊的,基本上把釉面腐蝕的失去了光澤,但在縮釉的下陷處,仍保留了新瓷的釉面形態。而景德鎮仿汝瓷,主要用氧化鈷呈現藍色,釉內沒有氣泡(如中低檔仿汝茶具),或者有較多極細的氣泡(這是電爐或氣爐的產物,常見於高檔仿汝茶具,如台灣曉芳品牌,大陸問鼎品牌)。他們也是注漿法成型,器形修胎一看就比河南新汝瓷精緻。從以上特點對比,排除了現代仿品的可能

是否雍乾仿品:雍正乾隆仿汝瓷,從胎到釉都不是宋汝的特徵,器形也不仿宋器,官窯仿品底足都有官窯款識。胎體緊密,敲擊如瓷聲。所以也排除了清三代仿製的可能。

是否宋代汝窯器:從造型上看,北宋很少見過耳瓶的形制,多見栓繩的系口。從南宋開始,龍泉窯有了鳳耳瓶。元代有了S耳瓶。明代以後,耳瓶才逐漸多了起來。本品的雙耳,既可以看成是鳳尾,也可以說是金魚。總之宋代不會有這種造型。所以也排除了宋汝的可能。

民國仿的推論:八國聯軍搶走的大量瓷器,很受到西方人士的追捧。很多人到中國購買中國古瓷,從而引起了清末民初的仿古潮。宮廷遣散的能工巧匠有了用武之地,燒造出了很好的仿古瓷器去賺西方人的錢。汝窯器就是其中之一。據查資料,民初仿汝窯器有個特徵,就是器口的釉特別厚,和本品特點一致。

從圖上可以看到瓶口沿以下的部位顏色比其他地方鮮艷,是因為釉層比別處厚的緣故。除了器形外,其他的地方做的確實與宋代汝貢瓷非常相像。百年左右的歷史,對於清官窯器緻密的胎釉影響不大,卻對於相對生燒(1220度)的仿汝瓷留下了深深地烙印,並迷惑了一大批收藏者。此外,一百年前,信息流通的很差,仿製者對宋汝窯器形知之甚少,只能以仿釉色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共襄收藏 的精彩文章:

原來汝窯是這個來歷!收藏必看!
元青花為何仿不成,原來有這些原因

TAG:共襄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