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鐸變化多端的軸線形式

王鐸變化多端的軸線形式

王鐸行書單字軸線最大傾角超過以往任何時代的作品。王羲之單字軸線最大傾角為15度,而王鐸高達25度。這使王鐸行書作品的行軸線表現出前所未見的強有力的彎折。

從單字軸線的連綴來說,王鐸作品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奇異連結的重新出現(圖66)。前軸線時期之後,奇異連結從絕大多數作品中消失,然而在少數作品,如秦詔版文字、漢簡以及王羲之的某些作品中,都作為一種具有特殊表現力的構成手段而存在,這條線索未曾完全斷絕。王羲之受到後人的頂禮膜拜,但人們只模仿自己所能理解的王羲之,奇異連結無人關注。黃庭堅行書作品中有些地方類似此等連接,但位置不夠準確,那只是他在精心穿插時的偶得;而王鐸卻是努力調整自己作品的構成方式,以至在潛意識中把前人的自然生髮或偶爾得之變為自己的一個重要支點。

甲骨文中的奇異連結是由於追求工整而缺乏對工整的真正把握,而王鐸的奇異連結無疑出自一種截然不同的意向。如圖65第三行,由「專」字「寸」部的移位而造成「專」字與上、下字的奇異連結。這種上下部分的移位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它可能是由於某一筆畫的失誤而採取的補救措施,也可能是覺得起首數字過平淡(全幅作品節奏強烈),故意將「寸」字移位而造成動蕩感。儘管移位後的「專」字與整個作品結構風格不甚相合,但不論是哪一種情況,都說明王鐸具備出色的控制奇異連結的能力。

王鐸的作品中,還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現象:二重軸線吻接(圖67)。當我們的感覺順著行軸線下行時,軸線突然在某一字中斷,可是當我們在下一字中找到新的軸線時,卻發現它與這個字銜接完好,不過它利用的是這個字另一條潛在的軸線。可以這樣解釋:某些字由於點畫趨向不夠集中或不夠明確,能為它作出若干條軸線,但是作品中一般只利用其中一條承啟上下字,其他軸線不會落入人們的感覺中;只有當這個字用一條軸線承接上字,用另一條軸線串聯下字時,潛在的軸線才發揮作用,オ能被人們感知。這種連綴方式造成感覺的頓挫、迴旋。我們把這種構成方式稱作二重軸線連綴。它要求作者對線結構各種可能產生的變化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二重軸線連綴是王鐸獨特構成風格的重要組成部分。

凡此種種,不難理解王鐸的作品跳擲騰挪、變化無端的原因何在。對構成本質的深切領會,使他不僅對各種構成方式運用自如,時出新意,而且還能發掘出線結構不曾被人注意的特點,創造新的構成方式。這些豐富的構成手段,又使線條的自由馳騁很容易找到心理依據,運動著的線條只要憑附其中任何一種,便可以隨意構築。通常人們在軸線連綴系統中活動,總必須遵循這條基本的原則——軸線吻接,而王鐸憑著感覺深處的一雙慧眼,無疑比別人享受遠為豐富的自由。

不過,王鐸把軸線連綴系統推向最後一座高峰的同時,也把它推向了自己的極限。由於緊密連綴而造成單位元組奏段落的嚴重破壞,他的行書已經非常接近於分組線綴合系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本善書法 的精彩文章:

都在學王羲之,這些細節你都注意到了嗎?
隸書草書選擇了絞轉,楷書選擇了提按

TAG:本善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