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粟戎生將軍:揭秘5.31慘烈的老山211高地爭奪戰!

粟戎生將軍:揭秘5.31慘烈的老山211高地爭奪戰!

來源| 公眾號華山穹劍,原載英雄旗幟

粟戎生(右)與胡國橋(左)回顧老山作戰

211高地反擊作戰一等功榮立者劉海洋(右)講述戰鬥經歷

【前言】1985年5月31日,原第67軍在雲南老山211高地與越軍進行了慘烈的爭奪戰。33年過去了,廣大參戰官兵英勇頑強、浴血奮戰、誓死保衛祖國邊疆的卓著戰績早已載入史冊。但近年來,網上出現了對211高地作戰片面和不實的渲染。引起很多參戰官兵的強烈不滿,亦誤導了不少不明真相的人們。前不久,部分戰友特意拜訪了粟戎生將軍,現將他對有關問題的問答整理如下,以正視聽。

戰友:現網上對30多年前211高地作戰有不少議論,希望您能從維護67軍參戰官兵的整體聲譽,尤其是安慰捐軀疆場戰友的英靈出發,對當年的211高地作戰真實情況作出客觀地、實事求是的回顧。

粟戎生:這些天來不斷有戰友同我聯繫,也想讓我講講當時的情況。我作為時任該軍的參謀長,本不想勾起這些陳年往事,但又覺得這件事如果不說清楚便不能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給後人以交代。我可以根據記憶和手邊的資料給你們說說有關情況。

當年211高地戰場照片

問:沒經歷過老山作戰的人對當時的戰場很不了解,比如:什麼是「陣地」?什麼是「哨位」?

粟戎生:老山地區是典型的山嶽叢林地,不僅地形、地貌非常複雜,大部分為喀斯特地貌;而且地質結構也很特別,全是石灰岩地層。海拔較高的主峰向下延伸的大山坡上都有許多石灰岩小高地,我們把在防禦地域內的小高地稱為一個陣地。在大部分石質小高地上無法構築戰壕相連接的防禦體系,只能依託天然岩洞、石縫配置人數不等的戰鬥小組,我們稱之為哨位。一般每個哨位根據任務和條件配置2—5人左右。各哨位相互掩護支撐,形成防禦陣地。我軍主戰場防禦正面約24公里,且全部為綿延不斷的高山叢林,設防陣地約220多個,設防哨位約1100多個。我們對與作戰相關的陣地都賦予了一個編號,但有時也使用地圖上的標高來稱呼陣地名稱。用編號的一般稱為陣地,用標高的一般稱為高地。在作戰過程中,隨著敵情、任務、季節的變化,少數陣地和哨位的數量位置也會變化,有調整也有增有減。老山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屬於熱帶。所以,老山地區的作戰是一場熱帶山嶽叢林地特殊條件下的作戰。

問:請您介紹一下211高地戰鬥前的基本情況吧。211高地的戰場價值和地形情況當時是怎樣?

粟戎生船頭、那拉方向是作戰期間雙方爭奪的主戰場。211高地是那拉方向的一個小高地,高地雖然不大,但地位重要。從穩定我方防禦的角度看,它和166、168、156陣地共同拱衛我那拉方向的主陣地406高地的東側安全。更重要的是從打擊敵人的角度看,它距清水河口南岸的公路岔路口僅700多米,以火力可以有效切斷公路運輸。而這條公路是敵人通往扣林山的唯一供應線,也就是扣林山越軍的生命線,扣林山又是越軍老山戰場重要翼側屏障。所以高地雖小,但勢在必爭。211高地是406高地(地圖標高406米)向東延伸的一個長形山腿。該山腿有兩個山頭,相距約80米左右,敵我各佔一個,我在西,敵在東。我方山頭地圖標高211米,敵方山頭地圖標高227米。從現地看兩個山頭沒有那麼大的高差(可能是地圖標註有誤),但敵高我低還是明顯的。整個山體都是石灰岩,我方山體從上至下有3個山洞,洞口朝向北或西北(即朝向我方)。上邊的洞小,編為1號哨位,配3人,中間洞編為2號哨位,配3人,下邊的洞大,編為3號哨位,配5人。

問:211高地接防前是我軍是怎樣部署的?

粟戎生:接防前,我們到友軍在那拉方向防禦的40師(甲)1團去了解情況,據友軍介紹,211高地一直比較穩定,227高地敵人很少有行動,他們戲稱為「模範陣地」。我從友軍的防禦部署圖上看到,211高地所在的連,其防禦任務明顯大於其他連隊。為什麼會是這樣,我沒有想明白。當時的任務主要是了解團的部署,所以對連的部署沒有過多詢問。

問:211高地接防後我們的部署有調整嗎?

粟戎生:我軍接防以後,各團上報防禦部署圖,我看到211高地的任務歸屬做了調整。211高地的防禦任務從406高地這個連調整給了他的左翼連。這樣從圖上看,該團一線各連的任務就比較平均了。因為連一級的部署不需要軍級領導和機關過問,所以我們都沒有再去查問。

事後來分析這件事,這樣調整,從圖上看,從理論計算上來看,是可以理解的,可能也是符合學校教材要求的。但打仗的要求是必須符合戰場實際,必須分析任務區域內地形的關聯作用,特別是複雜的山地作戰,如果只照搬教條必會失敗。實際情況是,從後方通往211高地,只能從406高地東北側經255高地才能到達。也就是說,211高地從軍事地形體系上是經255高地與406高地連在一起的。接防以後的這次調整,把211高地從原體系中切出來給了左翼連,而左翼連的166、168號陣地和211高地不在一條山腿上,從地形上來講,不是一個體系,因此不能對211高地實施有效的支援。這實際上把211高地變成了突出於防禦體系之外的一個孤島。正是這個調整,給後來5月31日作戰中211高地1、2號哨位失守埋下了禍根。還有一個致命的原因是,29日24時,由5連接替了6連在211高地的防禦任務。5連的這個班在陣地上只有29個小時,敵情、地形不熟,時間倉促,戰鬥準備很不充分。所以,不僅在客觀上造成5月31日的作戰中1、2號哨位失守,而且該連開始一直沒有發現失守情況,也就沒能立即上報和快速組織反擊,失去了一個有利的反擊時機。

問:據悉,211高地戰鬥發起的重要原因是敵人想趁我軍部隊換防立足未穩之機,進行突然襲擊。請您介紹一下換防時的情況。

粟戎生:我軍去雲南老山地區參戰的部隊共3萬多人。由軍部率原199師[臨時番號為40師(乙)]、原138師[臨時番號為41師(乙)]、原炮12師[臨時番號為炮4師(乙)]及軍直等部隊組成。老山戰場有一條盤龍江縱貫南北。江西地域由40師(乙)接替防禦,江東地域由41師(乙)接替防禦。從5月16日開始組織部隊換班,由於地形道路的限制及穩定防禦的要求,只能一點一點換,要到5月31日才能換完。5月19日從軍區前指得知敵將實施「T5 M1」計劃,但不知是什麼具體內容。我們雖不斷地進行分析,但由於剛進入戰場,情況不熟,一直難以判斷準確。

從部隊進入陣地開始,這就是真正進入戰場了,傷亡的情況也就不斷發生。作戰初期,即使沒有大的作戰行動,全軍每天也有十至二十人的傷亡。主要是敵人炮火造成的傷亡,其次是地雷造成的傷亡。分析主要的原因,一是我換防行動敵人已經發覺,趁我新換防不熟悉情況的機會,對我打擊;二是我方人員還不習慣在敵火下行動,不太會隱蔽,工事構築也缺乏經驗;三是陣地管理沒有形成有效措施,人員隨意流動,對陣地情況不熟悉,通道封閉不嚴格。部隊幾十年沒有打仗了,上上下下都不知道上了真戰場應該怎樣應對。雖經臨戰訓練,但還是差距很大,很難一下適應。

我軍指揮所5月29日12時接替友軍開始實施指揮。軍區前指和交班的友軍對「T5M1」計劃都沒有給出明確的說明。我們只能靠自己分析摸索。直到5月30日22時,軍首長根據獲悉的敵「炮兵某團31日5時前完成射擊準備」的情報判斷,敵可能於翌日拂曉向我發起攻擊,主要進攻方向可能是那拉口子。接著,就分析研究對付敵可能於31日進攻行動的應急措施,對部隊發出做好戰鬥準備的緊急指令。此後,敵方的情況也不斷地出現。31日零時許,軍區前指來電話明示:據獲悉,敵可能是全線防禦性行動,當然你們做防敵進攻的準備也是需要的。對軍區前指的這個判斷幸虧軍未下達給部隊。

問:敵人5月31日大規模進攻是預有準備的吧?

粟戎生:是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5.31」作戰 。1985年5月31日5:40敵向我那拉方向和662.6方向炮火襲擊,火力很猛烈,是我們從5月16日開始換班至今半個月來沒有過的。我們分析可能這就是蓄謀已久的「T5M1」計劃。不管是敵人的什麼計劃,我們當時首要是抗住敵人當前的進攻。5:55敵向我多方向進攻。主要攻擊那拉方向和662.6方向,同時對老山和八里河東山方向實施輔助攻擊。總兵力約一個多團的規模。6:58敵第一次進攻被擊退,7:18敵發起第二次進攻,也被打退。而後轉入零星交戰。直到11:30左右,雙方停止直接對抗行動。

問:敵人5月31日大規模進攻總體上是失敗的,但我們也有損失,是211高地丟失了2個哨位吧?

粟戎生:是的。8:00左右從情報獲悉敵在E11(後來查明應是M1)俘虜我戰士一名。E11和M1都是敵軍對陣地的編號,我軍剛接防,對敵情掌握不足,不知是哪個陣地。立即要求各部隊清查人員,採取補救措施,但部隊全散布在各自陣地,通信聯絡也不很順暢,所以很難查清。因此採取的補救措施沒有針對性,沒有奏效。直到15:00左右,1團參謀長報告:戰鬥開始不久,211高地通信聯繫中斷,原有一個班防守,現在情況不明。反覆觀察高地頂端有敵活動,但未見我方人員。是陣地已經失守,還是我方人員退入洞中尚難以判定。團組織反擊,18:30報告增援部隊上去了,到達了211高地。事後發現,由於剛上戰場,各級對地形、對陣地都不了解,不知211高地有幾個洞,加之是夜暗行動。增援部隊到達211高地3號洞,就認為是奪回了211高地,也就沒有再向高地頂部反擊。事實上,在當天的戰鬥中211高地1、2號哨位是失守了。

問:請您介紹一下5.31後211高地作戰的詳細過程,當時上級是怎麼要求的?

粟戎生:這種邊境局部戰爭,政治因素大于軍事因素。敵軍迅速利用奪佔了211高地1號哨位,在廣播電台大造聲勢,廣播「奪回了被中國軍隊佔領的高地」。我國外交部查問總參謀部,總參謀部查問軍區前指,軍區前指查問軍,「丟了陣地怎麼不報告?!」軍師都不知211高地的戰鬥詳情,被問得莫名其妙。

經反覆核查,才搞清情況:211高地有3個哨位(洞),3號哨位是主陣地,1、2號哨位是前哨陣地。主陣地一直在我手中,1、2號兩個前哨陣地失守(敵人可能只佔據1號洞)。

從軍級作戰指揮的角度去看,全軍有1100多個戰鬥哨位,抗擊了敵人一次團規模的進攻,殲敵700餘人,只丟失兩個前沿哨位,不是大事。因為在作戰中,攻防進退,雙方拉鋸,陣地反覆爭奪、幾經易手是正常的事。只要多殲敵有生力量,主陣地穩定,關鍵要點不丟,就不是大事。

而這種邊境作戰是以政治因素為主的,但我們這些在戰場的指揮員,一開始並沒有認識到這麼深,我們看重的是敵我態勢和有利的作戰時機及部隊的損失。但上面看重的是國家的聲譽和軍隊的形象,敵軍通過廣播造出了輿論,因此上面要求軍立即組織部隊奪回211高地1、2號哨位。

戰爭是為政治服務的,但戰爭又是有其內在規律和規則的。首先符合了作戰的規則,戰爭才可能為政治更好地服務,否則可能適得其反。

問:當時軍區前指有命令嗎?

粟戎生:軍區前指在對67軍「5.31」作戰取得殲敵700餘人的初戰勝利肯定的同時,從6月4日起就要求儘快奪回兩個哨位。前指司令到軍指揮所傳達上面的指示,同時要求部隊「組織成排成連的衝鋒」奪回211高地的1、2號哨位。

問:當時軍師兩級的態度怎樣?

粟戎生:從6月1日開始敵我雙方重點圍繞211高地展開作戰行動。我方首先是弄清了情況:211高地的主陣地3號哨位在我手中,1號哨位被敵佔領,2號哨位敵我雙方都未佔據。接下來是如何守住3號哨位和伺機奪回1號及重佔2號的問題。敵方則是如何鞏固1號,把我擠出3號的問題。雙方不斷對211高地及周邊炮擊,已將該地區打得像個採石場。從偵察情報獲悉,敵在該地區僅2—3天就已傷亡115人,換了3個連隊的番號。我方也不輕鬆,僅為堅守3號哨位,補充給養搶救傷員,每日也要傷亡10人左右。

從6月5日起,軍師開始反擊兩個哨位的作戰準備工作。在6月6日軍召開的師長、政委會議上,軍要求40師(乙)力爭於9日前奪回兩個哨位。軍里認為,現在敵我雙方都困難,看誰能堅持到最後。總部和軍區前指要求組織反擊奪回1、2號哨位,所以我們要抓緊組織實施。40師(乙)師長、政委表示回去儘快研究反擊方案。此後,軍和師共同研究擬制了反擊方案。

問:請您具體講講211高地反擊作戰的戰鬥經過。

粟戎生: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總部和軍區明確要求迅速組織反擊,必須堅決執行!軍里研究決定6月9日組織反擊。為堅定部隊反擊作戰的決心,加強對部隊的指導,軍長政委決定,6月8日兩位付軍長分別到兩個步兵師[40師(乙)和41師(乙)]指揮所,我到40師(乙)1團指揮所了解掌握情況。我理解軍長、政委賦予我們的任務就是,堅定部隊反擊作戰決心和直接了解情況。因為我們都是只帶一名參謀,沒有能力實施直接指揮。整個作戰過程始終按照軍師團的指揮系統逐級實施指揮。戰時,通訊聯絡繁忙,一線各指揮所任務繁重,經常出現上報不及時,多方協調困難的情況,所以直接派員到一線掌握情況,幫助協調經常是必須的。這種做法也是我軍戰爭年代形成的傳統,當時師里也派了一名副師長到一團指揮所,我們共同了解情況,協調行動。

我到1團指揮所,就開始了解情況。發現部隊準備工作差距較大:1團絕大部分兵力都在各自的陣地上,全團可用於反擊的預備隊,僅有不滿員的兩個步兵連。由於剛上陣地,預備隊還沒有去過一線陣地,因此反擊部隊對敵情不明了;對211高地附近地形不了解;對攻擊路線不清楚;只有抓緊時間準備才行。距攻擊發起還有7—8個小時,按照平時演習的情況來分析,如果採取的措施得力,有這些時間應該還能夠準備好。再者,總部和軍區前指的命令指示已經非常明確,在立即打與不打的問題上,我們沒有一點可迴旋的餘地。因此我就沒有向軍長報告部隊準備不足,怕干擾軍的決心。

但實際情況與預想差距極大。 8日晚,師決定以偷襲方式實施反擊。攻擊部隊即從待機位置向進攻出發地行進,預計午夜發起攻擊。待機位置距進攻出發地大約有3公里左右,但僅有一條一人寬的泥濘小路,且要通過兩三個敵炮火封鎖地段。到當日24時了解情況,部隊沒有到位,進一步了解行進到哪?帶隊指揮員說不清楚到了哪裡。加之在行動之前擔任攻擊任務的9連連長遭炮擊犧牲,對部隊行動造成一定的心理影響。直到天亮才報告:看明白自己的位置了,部隊被敵炮擊打散,在逐步收攏中,但距預定攻擊出發陣地還遠,無法按計劃實施攻擊。鑒於此種情況,只能確定按原計劃向後順延24小時,即9日夜發起攻擊。部隊返回原待機位置。

我和團里研究,為避免再出現上述情況,在這白天十幾個小時內,要安排攻擊部隊抓緊時間辦以下幾件事:一是組織幹部和部分骨幹,到偏馬方向看211高地地區地形;二是組織他們看行進路線;但事後分析,在當時的情況下,部隊是難以落實這些要求的。

6月9日準備繼續按原計劃組織實施。總參作戰部部長、副總參謀長先後打電話對突擊隊的編成、多波次衝擊提出要求。但實際結果和8日一樣,直到天亮攻擊分隊也沒有到位,只好再順延24小時。即6月10日再按原計劃實施,定於午夜發起攻擊。但發起攻擊後,天下大暴雨,能見度不足1米。只好暫停攻擊行動,待天亮後再行動。 部隊實際到11日早上5點才全部到位展開。

這時候,繼續打還是不打,軍師之間出現了不同意見,師傾向放棄這次反擊行動。軍指揮所認為,夜間攻擊的分隊打散了,有的在高地上,有的可能在半路上,還有犧牲的烈士和傷員,如停下來不打,很可能又會有被俘或丟下烈士。

再者,總參首長之前指示「要打就要堅決打下來,不要怕傷亡」。軍首長要求部隊堅決打下去,務必奪回兩個哨位。軍師意見分歧的事是我13日返回軍指揮後了解到的。

作戰時軍事上的意見分歧,甚至發生爭執是很正常的事,不能以此來推斷當時不主張繼續打就是對的,因為也可能會造成更為嚴重的後果。

211高地面向我側的戰場容量很小,從西北側的進攻出發地255高地,到211高地僅有一條傾斜狹窄的山腿,可供衝擊的寬度僅有約20多米,如果從南側166高地的西半部進攻,正面也只有60多米寬,而且要下40—50米的陡坡到溝底,再衝上50—60米的陡坡才能到211山頂。而且溝底還有搞不清楚的地雷場。兩個方向都不可能展開「成排成連的衝鋒」,只能主要沿255高地方向小股逐次添油式的攻擊。雙方炮火都十分猛烈,攻擊部隊如果不能快速進到山洞,在陣地表面停留,傷亡就會很大。幾次攻擊未果後,1團事先準備的兵力(兩個不滿員的連)已經不夠用,只能臨時從3團再抽調一個連參戰。臨時抽來的連隊倉促上陣,對地形敵情的了解就更不足了。仗打到這個份上,雖然困難,也只能咬牙堅持下去。否則,陣地上的傷員、烈士的遺體如何能搶救下來。

我反擊分隊與敵在211高地表面陣地展開激烈的爭奪戰。接近中午時分,戰場情況出現了轉機。團前方指揮所報告:排長劉海洋帶二梯隊進到3號哨位。下午17:00,攻擊部隊報告:奪回了1、2號哨位。我們即上報師、軍。

此時天色漸黑,戰場槍炮聲也逐漸冷了許多。團指揮所與一線部隊此時有兩部電台有聯繫,隨即反覆命令現場指揮員指揮部隊組織好防禦。現場的電台開始對組織防禦的命令還有回應,但反覆幾次之後就再也沒有回應了。是人員傷亡還是電台損壞搞不清楚,因此團對組織防禦的落實情況也是不得而知。團的電台又無法越級直達班排。

問:請您講講211高地反擊作戰的後續情況。

粟戎生:5月12、13日,戰場爭奪逐步緩和,轉入封鎖控制階段。指揮所多方反覆了解作戰過程和當前情況,但由於通訊聯絡不暢,參戰單位多且不同建制,不少直接參戰人員傷亡,所以一直搞不清楚。我13日晚飯前返回軍指揮所時,大家還都認為,1、2號哨位在我手中,雖然代價比較大,在反擊211高地1、2號哨位時,大約傷亡50—60人,但仍然可以算是個勝仗。13日將近下午5時,40師(乙)向軍請示,提出對211高地的防守部署:人員堅守3號哨位,用火力控制1、2號哨位。軍未批准。

直到6月18日我們軍指揮所才了解到,211高地1號哨位有敵人。我們覺得11日反擊部隊報告奪佔1、2號哨位,應該是真實的,絕不相信部隊會造假!但是何時又被敵人佔據,如何佔據的?我們想不明白,部隊也講不清楚。從戰場情況分析來看,應該是在我無人守衛1、2號哨位的情況下,敵人乘虛而入的結果。因為這幾天沒有發生再次爭奪的作戰行動。什麼沒有人守衛?只能分析是:對防守作戰行動,團指揮所有明確命令,但在當時的條件下,現場指揮員無法具體組織落實,即使當時能夠指派人員進洞防禦,但對於接下來的協同和支援保障,是不可能組織落實的。因此當堅守1、2號哨位人員犧牲或負傷後離開,就會出現無人守衛的情況。

事後看來,在建制已亂(先後有2個團的3個連隊參加攻擊),反擊部隊對敵情地形不熟,天色已晚的情況下,現場指揮員也難以組織和指揮好部隊行動。對於出現了這樣的結果,總部認為是部隊沒有奪佔1、2號哨位,而謊報軍情!我們堅持:絕對沒有謊報軍情!但又拿不出有效證據。「謊報軍情」的帽子壓力很大,但也只能有眼淚往肚裡流。直到9月8日我們再次組織反擊作戰,一舉奪回1、2號哨位。在洞中拿回幾隻槍,從槍號上看出,有敵軍的,也有我軍6月11日參加反擊作戰的連隊的。說明當時我反擊部隊確實進入了1、2號哨位。這才把壓在頭上的大帽子扔掉了。

說到這裡就要再簡單說說「9.8」反擊作戰的情況。

199師是一支具有光榮傳統的老部隊,具有不怕挫折,堅韌頑強的戰鬥精神。接受「6.11」作戰失利的教訓,重新開始準備再次反擊作戰。首先是從思想上統一對奪回1、2號哨位政治意義和軍事作用的認識,在這個基礎上,認真分析敵情地形,制定反擊作戰方案,組建了突擊隊和防禦隊,然後在相似地形上反覆演練。

9月8日清晨,在1團的直接指揮下,趁敵剛換班不久,上午又疏於戒備,天有大霧能見度低的時機,第一突擊隊17勇士由師偵察連副連長原明率領,突然實施晝間奇襲,僅用16分鐘就以輕傷2人的代價一舉奪回了1、2號哨位。隨後,1團7連和3團7連相繼加入戰鬥。越軍不甘心失敗又連續對211高地實施了反撲,在40多天內先後發動了200多次進攻和偷襲。

在199師堅守部隊特別是3團及炮兵的有力打擊下,寸土未得,被擊斃越軍300多人,輕重傷員不計其數,最後只得放棄了奪取211高地的企圖。

問:很多人聽說在211高地作戰期間,有一名戰士在軍部開槍行兇。究竟是何原因?

粟戎生:這件事戰後直至現在在坊間一直有一些傳言。1985年6月30日晚飯時,軍部管理處一名戰士持槍行兇,造成炊事班一名戰士犧牲,兩名軍領導負傷的惡果。

事情的起因有兩個因素:第一個因素是,他在給家裡的絕筆信中所說的:我參軍是為了找出路,沒想到剛參軍就上了戰場。解放軍那麼多部隊,怎麼就輪上了我們軍?據說就是我們軍首長好大喜功,跑到軍委要來的參戰任務。你們不給我好,我也不能讓你們好!第二個因素是,部隊剛上戰場,一線部隊比較困難,人手緊張。軍機關和直屬隊確定,抽人到主要方向一線團對口幫忙,每期大約半月左右。第一期已在進行中,而這個戰士由於思想情緒不順,和駐地老鄉打架。管理處長批評他說:你怎麼跟老百姓打架?有本事到前線去打敵人!他就理解為,下一期就一定輪到我去一線了。上了一線還能有好?!所以你們不給我好,我也不能讓你們好。在這樣兩個因素作用下,他趁軍小灶食堂開飯之際,開槍行兇。

事後看來,部隊初上戰場,立即面臨生死問題,思想教育必須跟上,必須加強,而且不能留死角。再有,當時軍部和野戰醫院住在一起,每天都能看到不少傷員烈士,血肉模糊的場景對沒有上過戰場的人刺激很大。如果不能及時的教育和正確引導,思想上容易出問題。

我之所以今天說這件事,是想告訴大家,行兇的人和參加反擊作戰的部隊沒有一點關係。軍管理處發生的這個屎盆子不能扣在211高地反擊戰鬥部隊的頭上!

問:那場戰爭是距我們最近的一場實戰,有許多經驗和教訓值得汲取。我們非常想聽聽您的認識和感想。

粟戎生第一,應還原歷史。

說到211戰鬥,罵我的人和傳說不少。我現在早已過了憤青的年齡,對這些罵聲和傳言早就想開了。與在211作戰中負傷和犧牲的戰友們相比,挨點罵算什麼!我理解我挨罵可能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我是距戰鬥前沿最近的、職務最高的指揮員,仗沒打好,我當然有責任,不罵我還能罵誰呢?二是我的父母是共產黨的幹部,建國以後共產黨執政,有些事沒有干好,人民群眾不滿意,再加上有些幹部子弟表現不好,更加重了這種不滿。所以能以此為由表示一些不滿,也是可以理解的。一個人從生到死,怎麼可能不挨罵?幼年時不聽話,爹媽要罵;上學時有點矛盾,同學會罵;工作後關係處理不好,同事、老闆也要罵;過去常說,一個人不挨罵怎麼能長大?所以我能理解,想想也不生氣了。我想,罵我可以,但說我們67軍這支老部隊的壞話,不應該!我們67軍全軍上下好幾萬人,在老山奮戰1年多,勝利完成作戰任務,中央軍委的嘉獎令給予了充分肯定,對此不容置疑!

任何一次戰爭都充滿著偶然性和不確定性,老山地區作戰也不例外。輪戰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在實戰中檢驗和鍛煉部隊。每一支輪戰部隊在作戰過程中都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利的教訓。我們絕不能以一次戰鬥的失利而抹黑整個部隊的戰功,更不能站在個人或局部的角度、不負責任地擴大和製造負面影響,以獵取人們的眼球。現在追究責任也沒有什麼意思,吸取教訓才是最有意義的事。這些年我一直在部隊訓練一線工作,參加和組織過幾十場訓練演習。我都儘可能把我們的教訓告訴大家,希望能對後來人有所幫助。

第二,要吸取的教訓。

到邊境作戰,連去帶回一年三個月,可吸取的教訓很多,在這裡只把我想到的,與211高地作戰有關的主要教訓,點題式地概略講講,供部隊在組織訓練中借鑒,供有興趣的人參考。

一是長期的和平環境帶來的影響長期的和平環境對於國家經濟建設是非常有利的,但對於一支軍隊來講,面對這種環境,如果高層領導頭腦不清,指導不明,帶來的影響將是致命的。

和平時期軍隊建設決不能變成建設和平軍隊!和平時期的軍人可能一生沒機會打仗,但是不能一天不準備打仗!對於這一點,我們的軍隊沒有把握好!

二是訓練與實戰的差距。由於上述指導思想的問題,我軍在訓練指導上從「練為戰」逐步變成了「練為看」;訓練內容上從「全過程」逐步變成了「折子戲」;訓練方法上從「真對抗」逐步變成了「紅必勝」。訓練中注重整齊劃一的操場制式教練,表面文章和形式主義的東西也不少,忽視戰場需要的實際應用訓練,所以平時看部隊訓練成績都不錯,但真上戰場了,實際需要的技能都不夠。在戰場上我們經歷和看到了太多的,由於訓練不好帶來的損失。這隻能怨我們平時沒有訓好部隊,帶好部隊。血的教訓刻骨銘心,永遠記取。

三是敵我換班時間的影響我軍這次換防,比當面敵軍晚了一個月左右,敵人對戰場已經基本熟悉,戰鬥積極性正在高漲時期。我軍換防行動被敵人偵察得知,被敵人抓住了情況不熟,沒有實戰經驗的時機。後來,在我軍範圍內換班,我們注意了掌握合適的時機,以及採取必要的保障措施。但我軍與兄弟軍的換班,時機由上級掌握,且兩個軍之間的協調保障比較困難。

四是條令教材與實戰的差距由於我軍長期沒有了實戰經歷,再加上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及教條主義的影響,條令和教材逐步教條化和形式化,完全忘了靈活機動是我軍的克敵法寶,戰場實際是作戰的基本依據這些最根本的原則。這次作戰,剛接防就調整了211高地的任務部署,應該就是只根據條令從地圖和數據分析決策而來的,完全沒有考慮戰場地形敵情的實際情況,給了敵人以可乘之隙。真是教條主義害死人!

五是軍人的血性教育。政治思想教育與部隊思想實際距離較遠,長期沒有軍人血性教育。平時搶險救災,大群體行動還可以應對,上戰場後炮火連天血肉橫飛,小群或孤身再加夜暗,一開始時難以適應。平時訓練,子彈炮彈的落點離訓練者都很遠,從沒有聽過子彈打在身邊和炮彈從頭頂下落時的嘯叫聲,沒有感受過炮彈在身邊爆炸的衝擊波,更沒有見過真的血肉橫飛。部隊頭幾次挨槍炮直接射擊,見到血肉模糊,就亂了方寸,一挨打就散了,再加上夜暗,就更難收攏起來了。反擊部隊連續3個晚上向前機動不能到位,與此有關。但部隊還是好部隊,經過幾次、見過幾次,就練出來了。後來通過再多的「百米生死線」,敵人的炮火再激烈,也能從容應對了。

六是熟悉與信任。部隊是一個生死與共的戰鬥集體,相互之間必須建立絕對的信任與熟悉,否則難以形成整體戰鬥力。這一點平時可能不太明顯,上了戰場在生死面前則非常重要!部隊平時疏於這種培養,以及戰前臨時調整建制、調換幹部,都會影響整體作戰能力。所以平時帶部隊,就要注重培養上下同欲患難與共的作風。特別是選拔任命作戰部隊指揮員,必須按作戰要求考核,決不能遷就照顧。否則要上戰場了,臨陣換將後患無窮。

七是按級負責,信任部屬。作戰行動分為戰略、戰役、戰術幾個不同的層級,不同層級的指揮機關,要重點關注各自的層級。對下級要指導,但一般情況應盡量不干預下級的具體行動。因為一般情況下,層級越高,離戰場實際越遠,結合具體實際也就越難。一個軍作戰,220多個陣地,1100多個哨位,持續作戰一年,個別陣地哨位反覆爭奪拉鋸,完全是正常現象。面對這樣一個小仗,上級完全應該相信軍黨委能帶領部隊完成任務。我67軍在一年作戰中,抗住了敵43萬多發炮彈的轟擊,粉碎了敵多次團營規模的進攻,幾十次連級反撲和千餘次排以下偷襲、襲擾,不僅守住了友軍交的所有陣地,還對敵盤踞的約20個高地,成功地實施了多次出擊作戰,就是最好的證明。

八是細節與全局。全局是由各個局部和許多細節組成的,有些影響各個局部聯繫的細節,甚至會影響到全局。這就是「細節決定成敗」。指揮員和指揮機關必須抓住和解決這些細節。在6月11日的反擊作戰中,奪佔1、2號哨位以後,沒能組織好有效的防禦,就是一個細節導致了反擊作戰的失敗。教訓極為深刻!

第三,有關帶有全局性問題

特別是還有一些條令、教材、訓練都沒有涉及,但在實際作戰中又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一是關於軍事行動服從和服務於政治外交鬥爭在作戰部隊的團以上指揮員中,對於「軍事行動服從和服務於國際政治外交鬥爭」這個原則,應該是都聽說過的。

但部隊平時沒有這方面的教育,所以在許多人的頭腦里,對此完全沒有概念。當兩者發生矛盾時,如何「服從和服務」更沒有思考過。初期我們這些在現場的指揮員,主要考慮的是如何改善戰場態勢,如何減少傷亡。

但在一年的作戰中,我們碰到過幾次部隊還沒有準備很好,上級就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命令部隊馬上就打;也碰到過幾次部隊準備好了積極要求打,上級根據國際形勢的發展,不批准打的情況。

這才使我們的頭腦逐步地清醒起來:打不打是政治家的事,軍人的責任是,一旦政治家確定「打」,就去拚命打贏。所以我們後來就抓緊一切時間、盡一切力量去做準備,做到只要上級確定打,我們就一定打贏。

二是關於作戰代價的評定問題。在老輩們革命戰爭年代的回憶錄里,有時可以看到:「不要怕部隊傷亡……」「要不惜一切代價……」去奪取勝利。戰爭年代也確實有為了全局把一個部隊全打光的實例。

但是在現代戰爭中,新一代軍人真上戰場了,心理上能否承受住流血犧牲的代價,誰來掌握這個「代價」的尺度,是現場指揮員,還是團、師、軍指揮員,還是戰區、總部?部隊在學習和訓練中都沒有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

在平時的對抗演習中,部隊戰損50%還在打,我們也見過演習中戰損70%的部隊還沒有撤下戰場。我想,這是一個局部與全局的問題,所以應該是由負責全局的指揮機關才有權確定這個問題。

邊境局部戰爭,仗雖然不大,但涉及國家的政治外交鬥爭,因此也只有國家總部(是總部代表國家在指揮)才掌握全局,才有權對代價做出評定。

第四,我的問題和教訓。

前面講的是共同的教訓,就我個人來講,問題和教訓主要是以下幾點:

上圖為67軍參謀長粟戎生在對越作戰老山前線前沿觀察所

一是我到1團後發現部隊準備不足,但此時距戰鬥發起還有7—8個小時,按平時演習的情況看,如果採取的措施得力,應該可以準備好。再者,軍長、政委派我們下到師團的任務之一是堅定打的決心,而且總部和軍區前指要求部隊反擊的命令非常明確,沒有迴旋的餘地。所以對此情況我就沒有打電話向軍指揮所報告。

二是我對野戰部隊地面作戰的激烈殘酷程度估計不足。對由此帶來對部隊行動的影響估計不足。我60年代雖曾參加過作戰,但那是國土防空作戰。其激烈殘酷的程度遠比不上地面作戰。

三是對部隊不熟悉。我剛調到軍機關不久,對40師(乙)特別對1團各方面都不了解,對他們平時的訓練情況、應急反應能力等心中無數。

四是對部隊下指示提要求一定要從部隊的實際情況出發,並幫助部隊解決落實中的困難和問題,否則是不可能達到目的的。在後來的作戰和工作中,我時時記住這些教訓,力爭不再重犯錯誤。

戰友:聽了您的這些講述讓我們很受感動,也受到了很多教育和啟發。謝謝您!

粟戎生參加老山作戰至今已經過去30多年了,這次戰友們能聚在一起,心裡很高興。按保密規定,30年可以解密了,咱們這些作戰行動的直接參加者,可以具體說說親身經歷的情況了。

這次希望你們能把關於211作戰的情況彙集清楚,形成文字材料。這對還原歷史本來面目、澄清網路上的流傳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些歷史資料能對部隊今後的作戰準備有所裨益。

粟戎生向戰友們講述當年211高地作戰過程。

粟戎生(前排左五)與胡國橋(前排左四)丁文海(前排左三)王東(前排左六)張玉興(前排左七)黃河(前排左八)劉海洋(後排右一)張貴堂(後排右二)排鳳擁(後排右三)等戰友相聚留影。

【編後語】老山作戰是我軍迄今為止進行的最後一場戰爭,許多戰例和經歷對我軍未來戰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在此前30多年的時間內,很少看到官方或中高級指揮員對那場戰爭的回顧,無數官兵用鮮血生命換來的經驗教訓和寶貴的精神財富正在令人痛心地消逝著。

211高地爭奪戰是老山作戰期間具很大影響的一場戰事,民間議論很多,有人道聽途說、添油加醋、嘩眾取寵、任意發揮,甚至有不懷好意者藉機造謠、杜撰抹黑、惡意攻擊。粟戎生將軍本來可以對那場戰事避而不答,但在此文中粟將軍認真回答了編者的每個問題,講述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史料背景以及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反思,嚴肅、真實、深刻、思辨,體現了一位戰將對歷史、對戰友、對未來負責的態度和勇於擔當的品質。

各位進群的讀者

請添加水煮君微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73歲傾盡億萬家財,顛覆4000年洗滌歷史,只為了凈化水源
17個歷史上出人意料的神回復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