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三種境界」解讀墨法

從「三種境界」解讀墨法

龐琦創作《四帝朝元圖》西壁 筆法墨法 相得益彰

筆墨是中國畫重要的元素,但是在中國畫里,筆墨不僅是技術元素,而且對墨的運用是中國畫家的藝術感覺和藝術修養的體現。

龐琦創作《玉屏獨秀》斗方 濃活淡華

墨法,即用墨之法。前人積累了許多用墨的經驗比如:積墨法、焦墨法、宿墨法、沖墨法、破墨法等。

龐琦創作《夏山圖》斗方 草木華滋

用墨之法,濃欲其活,淡欲其華。活與華,非墨寬不可。不善用墨者,濃則易枯,淡則近薄,不數年間,已奄奄無生氣矣。善用墨者,使畫面氣韻生動,韻味十足,充滿靈性。

龐琦創作《夏山圖》局部 墨氣淋漓

「筆墨」是中國繪畫區別於其他畫種的本質特徵。筆法與墨法互為依存、相得益彰,用墨優劣直接影響到作品的神韻風采。

龐琦創作《送別》局部 墨韻微妙

如果把用筆比喻為建築的框架結構,那麼,用墨就好比裝潢,二者相映成輝。

龐琦創作《四時讀書樂》手卷 局部 筆墨暢達

墨法的運用得意於中國造紙術的產生,是中國宣紙的特性產生了墨暈的特殊效果,構成了中國畫獨有的審美情趣。

龐琦創作《四時讀書樂》手卷 局部 無生妙有

水墨的運用,不僅表現形體,它還能夠承載著精神內涵,這種內涵又傳導著人與自然的哲學關係。它可讓無形變有形,即"空無"中生"妙有"之法。

龐琦創作《四時讀書樂》手卷 局部 筆墨靈動

龐琦先生的作品,筆墨講究,其墨法運用在作品上,具有豐富的墨色變化。比如;龐琦先生所畫《四時讀書樂》表現的潤含春雨,夏日熏風,秋葉霜林,江天雪霽,皆以墨法烘托。

龐琦創作《四時讀書樂》手卷 局部 潤含春雨

再有《懷素書蕉》畫中表現瀟湘二水交匯處,近景草木繁茂用濃墨畫出,中景的山巒,遠處的山丘用淡墨所畫,不僅畫出了空間距離,還畫出了空氣的潮濕度。

龐琦創作《懷素書蕉》手卷 局部 空氣濕度

可以看出南方地理特點,作品韻味雅緻、寧靜、幽遠,即是運墨精準之妙。

龐琦創作《懷素書蕉》手卷 局部 寧靜幽遠

龐琦先生畫黃山,用干筆把岩石畫的堅硬、粗糙充分表現石頭的質感;龐琦先生畫雲,用淡墨烘托,雲氣則輕柔、隨風飄動,變幻莫測。這是用墨的乾濕對比表現手法。

龐琦創作《黃山石筍》墨筆山水 雲氣變幻

積墨法:是一種由淡到濃,反覆交錯,層層相疊的方法。積墨可濕積也可干積。濕積無筆痕、易顯墨韻,干積有筆痕、易見墨骨。能做到積染千層,仍然雲氣淋漓為佳。

龐琦創作《玉屏峰》斗方 局部 筆墨凝重

焦墨法:焦者枯乾也。用筆枯乾滯澀凝重,極富表現力。焦墨運行中速度緩慢,故而老辣蒼茫,但焦墨不宜多用,與濕筆對比使用方顯焦墨的意韻。

龐琦創作《秋水長天》扇面 局部 元氣淋漓

宿墨法:顧名思義即時隔一日或數日的墨汁,蘸清水在宣紙上所呈現出的一種脫膠墨韻用墨法。宿墨法在現代人物寫生常常使用,宿墨在宣紙上的滲化比新墨滲化多了一種筆墨意味,具有空靈、簡淡的美感。

龐琦創作《富春詠懷》橫幅 局部 墨色微妙

沖墨法:當第一遍所繪之墨尚未乾透時,用清水沖洗,使之產生墨塊中間淡化,用筆邊緣明確痕迹的效果。偶爾用此法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龐琦創作《懷素書蕉》手卷 局部 時隱時現

破墨法:破墨法中分為濃破淡、淡破濃兩種表現形式。破墨法是以不同水量、不同墨色,分先後相重疊而產生一種新的墨色效果的表現手法。

龐琦創作《懷素書蕉》手卷 局部 自然流動

這種畫法必須趨濕進行,達到墨色調節的目的。破墨法的特點是滲化處筆痕時隱時現,相互滲透,純為自然流動而無雕琢之氣,有一種豐富、華滋、自然的美感。

龐琦創作《懷素書蕉》手卷 局部 豐富多變

毛筆的運筆豐富多變,看起來毫不費力,其實暗含著無窮無盡的藝術內力。

龐琦創作《黃山雙剪》墨筆山水淡墨烘托

觀賞者在對細節性筆墨的欣賞是在「品」,細細地品,反覆地品,品出氣質、品出境界、品出修養、品出情趣……。中國畫最適合品賞,經得起品的畫作才是好畫,經得起品的作品才有收藏價值。

龐琦創作《懷素書蕉》手卷 局部 趣味無窮

畫家帶給人的是一種精神財富,能愉悅自己身心,得到快樂,得到自由;也能愉悅他人,得到凈化,得到升華,盡享受人生的富有。

龐琦創作《黃山妙境》局部 雲蒸霧靄

優秀的書畫作品,能使人的素質不斷提升,人的文化品位不斷提高,心胸越來越寬闊,精神世界越來越豐富,故而能給社會帶來和諧安定。

(結束)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畫作解讀,可以在文章底部關注、點贊、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凈居雜談 的精彩文章:

TAG:清凈居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