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守護端午?留住傳統文化

守護端午?留住傳統文化

五月初五,粽葉飄香,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來臨。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2008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端午節有著眾多的習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蒿草、艾葉、編五彩繩、摺紙葫蘆、薰蒼朮、喝雄黃酒等。這些眾多的習俗背後,其實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沉澱。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繫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我兒時的記憶中東北老家的端午節是,節日當天要早早起床,趁太陽還沒升起時上山采艾蒿,把採回來的艾蒿懸掛在自家大門的兩側,還會把折好的五顏六色的紙葫蘆拴在艾草枝兒上,而小孩們要佩戴上五彩繩和香包,家中的大人們則坐在炕上,圍著一大盆混合著蜜棗的江米和一大捆被水浸過的粽葉,歡聲笑語中一個個飽滿誘人的粽子就包好了。然而,這樣的端午節只能停留在我的記憶中。隨著時代發展,人們生活條件和消費水平的提高,加之受外來文化和商業化的雙重衝擊,人們對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的認同越來越少,甚至端午節在不少人眼裡就是吃喝玩樂的「小長假」,那些傳統習俗和其承載的歷史文化內涵已漸漸的被人們淡忘,著實令人遺憾和惋惜。

傳統文化應當保護和傳承,首先要從對傳統節日的習俗保護入手,讓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融入到人們的現代生活中,讓老百姓切切實實地體會到自己過的是什麼節,讓人們真正感受到傳統節日的文化魅力。相關部門應主動牽頭,針對端午節等傳統節日開展一些有意義、有影響力的社會活動,還要加大對能夠代表傳統文化的文化產業的政策支持。只有這樣,傳統文化才會更有生命力。同時,作為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個體,也都應該呵護好自己的傳統節日與習俗,自覺抑制娛樂和商業氣息過重的洋節入侵,讓我們的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保護與傳承。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

端午節如此,每一個傳統節日亦是如此。在弘揚傳統文化、保護傳統文化的過程中,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社會組織,亦或是每一個家庭和個人,都需要考慮在這個過程中的義務和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北方網 的精彩文章:

王智老公曬女兒腳丫宣布喜訊 升級當爸媽
《給孩子的歷史地理》:從歷史角度認識腳下這片大地

TAG:正北方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