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將校園欺凌扼殺在萌芽狀態?這可能是最權威的解答!

如何將校園欺凌扼殺在萌芽狀態?這可能是最權威的解答!

近年來,部分地方學生之間的欺凌和暴力問題時有發生,損害了學生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社會影響,引起了學校、教師、家長的高度關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

為幫助各地中小學校、教師和家長更好地解讀國家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文件精神,解答學校管理者和一線教師在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工作中遇到的困惑,為中小學建設「無欺凌校園」提供切實有力的抓手,由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專業操刀的《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指導手冊》正式出版。

本文節選自該書。

在日常的學校生活中,標準的學生欺凌事件儘管很少發生,但一旦發生,就會對被欺凌者造成傷害,再加上媒體曝光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和惡劣的影響。在日常的學校生活中,欺凌萌芽時常發生。如果對學生欺凌苗頭處理不當,欺凌萌芽往往會演變為標準的學生欺凌。

因此,及時發現和干預欺凌萌芽既可以有效降低學生欺凌事件的發生率,也可以將學生欺凌消除在萌芽狀態。教師通過科學的方法發現可能存在欺凌萌芽時,必須依據欺凌萌芽的定義判定其是否為欺凌萌芽,避免誤把學生之間的善意玩笑和打鬧當成欺凌萌芽來嚴肅處理,從而造成學生的緊張與不安。欺凌萌芽一經確認,教師應立即進入處置應對階段,通過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形式徹底轉變學生的行為方式。

1

一般性學生衝突與欺凌萌芽的區別

教師和家長常常會在學生欺凌的理解上產生誤解,認為學生間的玩笑、打鬧等言語和肢體衝突也是學生欺凌。這些誤解以及對事件的上綱上線,容易將學生間的一般性衝突擴大為學生欺凌事件,造成學生和家長的恐慌,影響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媒體的不當渲染則會給全校師生造成更大的困擾和恐慌。因此,學校、教師和家長十分有必要明確一般性學生衝突和欺凌萌芽的區別。

在欺凌萌芽中,被欺凌者一定會遭受身心攻擊且感受到痛苦。在此基礎上,如果欺凌雙方存在著一種力量的不均等且重複發生類似事件,則是標準的學生欺凌。學生間由一般性衝突引發的相互辱罵或打人行為等,只是學生間的衝突事件,此種行為不能被界定為欺凌萌芽或欺凌行為。

小剛是一名容易衝動的學生,經常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與同學嬉戲打鬧常常會演變為與同學打架,事後小剛也非常懊惱和後悔。老師教育之後,小剛立即向被打同學道了歉。

在這個情境中,並不存在力量的不均等以及重複實施的特徵,所以並非學生欺凌事件;小剛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才與同學發生衝突,所以不具備故意對同學進行身心攻擊的特點;而被打同學常常會予以反擊,所以並沒有遭受到實質性的身心痛苦。所以,小剛與同學的衝突事件不應被界定為欺凌萌芽或標準欺凌事件。

給同學取綽號與言語欺凌往往有著密切的關係。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在班級人際關係中,有些很要好的同學彼此私底下會以各種昵稱或綽號稱呼對方,這些綽號雖然有時帶有嘲諷的意味,但當事人認為這個綽號沒有對其生活和學習造成任何影響,聽到綽號後當事人並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在這種情況下,這個綽號就是學生間一種「友好」的表示。教師和家長知道後切不可對此行為反應過度,以免造成班級不必要的緊張氛圍。

相對而言,一些綽號會引起當事人的不滿,使其心理上產生被嘲笑或被傷害的感覺,如有學生向教師報告「班裡××同學被叫矮冬瓜,××同學傷心地哭了,但其他同學並未停止取笑」,此類綽號對當事人就構成了言語欺凌的萌芽,教師應立即阻止學生的這種行為,並積極介入處理,對學生進行教育。如果學生間的衝突針對某個學生或指定對象且目的是讓其感到身心痛苦,教師必須將此類事件當作學生欺凌事件進行處理。

小麗和小靜是同班同學,小靜無論是學習成績、才藝表現還是同學人氣方面都要比小麗優秀,小麗對小靜產生了嫉妒心理。小麗建立了一個QQ群把班裡的同學拉進群里,講一些關於小靜的壞話並挑撥同學間關係,甚至還制訂了第二天大家排擠和孤立小靜的計劃。群里的一名學生髮現了事態的嚴重性,及時向班主任報告。班主任接到報告後,與小麗進行了一次談話,了解其真實想法。之後,班主任與小靜和小麗一起交談,希望她們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小麗向小靜承認了錯誤,並希望小靜能幫助自己共同進步。班主任通過恰當的處理方式,成功遏制了欺凌萌芽事件的發展。

上述案例是一個典型的欺凌萌芽的案例。案例中,小麗的行為已經對小靜構成了身心攻擊,如果排擠和孤立計劃得以實施必然會導致小靜遭受痛苦。然而,事發之初小麗與小靜間並不存在著力量的不均等(如果事件沒有得到及時制止,由於更多協作者和圍觀者的加入,可能會導致小麗和小靜間出現力量不均等),且欺凌行為沒有反覆實施,所以小麗的行為並沒有構成標準的欺凌行為,教師需要按照欺凌萌芽進行處理。

由此可見,當學生間的衝突行為不存在力量不均等且沒有對當事人造成身心傷害時,教師不能將類似的學生衝突當作欺凌萌芽進行處理。教師不需要將學生衝突事件上報至學校,也不需要在班級中進行過度的懲罰與集體教育,只需要及時制止學生間的衝突並對當事人按照班規進行批評教育即可。對於欺凌萌芽,班主任必須提高警惕,一旦判定為欺凌萌芽,就要按照欺凌萌芽的處理流程進行處理。圖3-1對一般性學生衝突、欺凌萌芽、標準欺凌之間的區別做了總結。

2

欺凌萌芽的發現與判定

教師尤其是班主任以及學生家長應掌握髮現與判定欺凌萌芽的基本方法,有效地將欺凌行為扼殺於萌芽狀態。發現欺凌萌芽的主要方法包括觀察、談話和調查,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班級的具體情況使用相應的辦法來發現欺凌萌芽。而對於欺凌萌芽的判定則要嚴格地依據欺凌萌芽的定義及其所包含的基本要素進行一一對應。

欺凌萌芽的發現

學生的一舉一動都反映出其在學校生活的狀態,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在學校生活的行為來判斷其是否遭受了欺凌。學生受到欺凌後,其生理、心理、行為、個人物品以及同伴關係上會出現某些變化。教師或家長若仔細觀察,一般會發現學生在行為等方面的異常。當學生發生下列變化時,表示其可能遭受欺凌或有被欺凌的危險。

1.生理上的變化

當學生受到欺凌後,教師或家長很容易從學生外顯行為或身體上看出其被欺凌過的痕迹。例如,學生身上有難以合理解釋的傷口(如紅腫、瘀青和割傷等),學生常會以不小心碰撞、摔倒和擦傷等為借口掩飾其受到欺凌;學生經常告知家長自己生病、肚子疼、頭疼或其他不舒服癥狀,要請假在家休息,不想上學;出現失眠、做噩夢尖叫、食慾下降等異常現象。這些都是學生可能受到欺凌的表現。

小林是一名小個子男生,平時不太喜歡運動。最近學校體檢,校醫發現小林身上出現了一些瘀青的地方。班主任在詢問小林傷痕造成的原因時,小林非常不自然地表示,是自己在體育課上不小心碰傷的。同時,小林的家長發現小林最近在家中鬱鬱寡歡,出現了不想去學校上學的情緒。班主任由此判斷小林可能在學校或學校周邊遭受了欺凌。於是,班主任與小林做了更進一步的交流,並詢問了小林班裡的朋友,發現了小林遭受學生欺凌的事實。班主任隨即進行了早期干預,防止了欺凌事件的進一步惡化。

當班主任和學生家長發現學生某些生理上的不正常反應時,不可主觀地判斷僅僅是由於學生身體不適造成的,不可對此類事件掉以輕心,一定要多與學生交流,發現並確定造成學生生理變化的根本原因。

2.行為上的變化

學生在遭受欺凌後,其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行為也往往會發生變化。最容易被察覺的現象有兩種:一是學生在一段時期內到校時間突然發生變化,如提早到校或經常遲到,教師除了需要向學生詢問變化的原因外,還需要立即與其家長進行溝通,確認學生上下學時間與其表述的時間是否相一致;二是被欺凌者往往會逃避其遭受欺凌的場所,如學生會因在廁所遭受欺凌而不敢上廁所,會因在校園內遭受欺凌而下課時不敢離開教室。

小珺曾經是一名乖巧的學生,但到了二年級時,她突然開始遲到,有時甚至請病假不去上課,並出現了厭學的情緒。班主任覺得非常奇怪。同時,小珺的媽媽也反映女兒近期經常無病呻吟,以前很喜歡去學校的女兒現在每天起床時都叫不起來。曾經性格開朗的她現在變得鬱鬱寡歡、沉默寡言,學習成績明顯下降。班主任和家長詢問了幾次無果。後來,班主任通過暗中觀察,發現小珺的作業本及考試卷經常被其他幾個女生扔進垃圾桶,小珺走路會被同學絆倒並嘲笑。顯然,小珺遭受了學生欺凌……

當學生行為發生變化時,教師和家長往往簡單地認為是因為學生進入了青春期或學生年齡增長了,但這隻能解釋部分學生行為的變化。教師和家長須通過觀察與交流了解學生行為變化的深層次原因。學生一些行為習慣的改變有可能是害怕、恐慌以及不安造成的,教師和家長不可對此類情況掉以輕心。

3.心理上的變化

教師或家長可以通過以下心理變化來判斷學生是否存在被欺凌的隱患。例如,對課程學習突然沒有興趣,學習表現變差;在學校或家裡悶悶不樂,突然變得少言寡語;刻意改變上下學的路線,不喜歡上學或開始逃學;情緒上突然變得焦慮、膽小、沉默寡言。被欺凌者由於遭受欺凌或威脅心生恐懼,此種恐懼有時會導致其害怕上學,甚至找出諸如頭痛、身體不舒服等各種理由拒絕上學。此時,若被欺凌者沒有得到及時幫助,就會產生消極情緒,甚至出現自我傷害或自殺等極端行為。

小智在班級中被幾個男同學孤立和排擠,同時這幾個男同學表示如果發現誰跟小智來往也會使其遭受同樣的對待。因此,學生們對於小智遭受欺凌敢怒而不敢言。小智在家裡和學校都悶悶不樂,一度向父母表示不喜歡現在的學校,想要轉學。晚上,小智常常被噩夢驚醒,夢見有幾個男孩子欺負自己。父母發現了小智的異常,通過耐心和仔細地詢問,發現了小智被欺凌的事實……

當學生的情緒發生變化時,教師和家長千萬不要掉以輕心,不能簡單地認為是由學生成績下降或早戀等因素造成的,一定要關心學生並仔細詢問其原因。如果學生不願意開口說出事情真相,教師和家長可以向其比較要好的朋友或班裡有責任感的學生了解情況,以發現事情的真相。

4.物品上的變化

一般情況下,學生被欺凌後,個人的書包、文具和衣服等會有所破損,個人用品會被惡意破壞或被搶走。而且,當教師或家長問及原因時,學生表達含糊不清或不敢回答,如「不知道被誰拿走了」「我也不知道怎麼弄丟了」「不清楚怎麼就壞了」等。被欺凌學生這樣表述的目的就是讓教師和家長不清楚其物品丟失和損壞的事實,有意隱瞞欺凌事件的真相。

這就需要教師和家長平日里多加註意,學生的物品是否經常性地遭到破壞。這屬於不正常的現象,教師和家長不能視而不見。發現此類情況,教師和家長須第一時間進行溝通。

小學四年級的瑩瑩開學半個月已經丟失兩個文具盒了,還丟失過簽字筆、橡皮和尺子等文具。瑩瑩媽媽經常責怪孩子不夠仔細,而瑩瑩卻表現得十分委屈。於是,瑩瑩媽媽將事情告訴了班主任,班主任通過觀察發現,有時瑩瑩離開座位後幾個學生會將其文具損壞,等瑩瑩回來後發現自己損壞的文具時由於沒有證據也只是敢怒而不敢言。這些學生的行為已經對瑩瑩構成了欺凌……

有些學生特別是男生由於嬉戲打鬧可能會出現衣服和物品破損的情況,但如果有學生經常出現衣服和物品尤其是心愛的物品破損的情況,教師和家長就需要格外關注並了解學生衣服和物品破損的真正原因。

5.同伴關係上的變化

同伴關係往往表現於學生間存在的「小團體」中,教師可以通過觀察班級活動來了解學生間的同伴關係,以更加準確地掌握班級里每一個學生的班級「關係網路」。學生在遭受欺凌後,教師通過觀察往往可以發現以下情況:被欺凌者會減少與同學的溝通和交流,不太喜歡與別人講話;下課後常常自己一個人活動,害怕與同學相處;有些學生還會長期被同學孤立。此時,被欺凌者心裡往往非常痛苦和孤單,極有可能出現自殘甚至自殺的行為。

小強是一個胖胖的男孩,但性格溫柔、心地善良。跟同學一起玩時,同學們嘲笑小強身材肥胖。教師一開始覺得只是學生間的善意玩笑,並沒有對之進行干預。漸漸地,同學們懶得取笑他了,開始排擠他,嫌他肥胖,不喜歡跟他玩。小強想加入集體活動,也常常遭到同學們的拒絕。這讓小強非常傷心和難過,並且出現情緒低落的情況。教師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原本的玩笑最後發展成為學生間的關係欺凌……

學生間的關係欺凌在學校班級生活中極其常見,學生間由於「小團體」的存在或學生間的相互嫉妒,很有可能發生孤立和排擠某些學生的情況。此類事件往往隱蔽性較強又對學生心理傷害較大,因此,教師和家長一定要了解學生間的相互關係,並善於觀察其變化。

下表匯總了學生遭受欺凌後會發生的一些具體可觀察的變化,教師和家長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初步判斷。

6.生理變化

學生身體上有難以解釋的傷口(劃傷、瘀青等)學生突然出現食欲不振、噁心等反常表現學生突然表示有胃痛、頭疼等疼痛情況學生經常做噩夢,睡眠質量下降心理變化學生常常情緒低落,少言寡語學生情緒上顯得焦慮、膽小學生害怕去某些場所(廁所、校園的某些角落)學生出現抑鬱甚至自殺傾向物品變化學生的個人物品出現損壞(文具、書包、衣服等)學生經濟方面出現異常,零用錢花得很快學生物品常常丟失關係變化學生很少與同學交流學生明顯被同學孤立學生害怕參加互動性的集體活動行為變化學生上學路線發生變化,上下學時長明顯變化出現無故上學遲到的現象放學常常不想回家或有意避開某些同學。

欺凌萌芽的判定

當教師在日常工作中發現某些潛在的欺凌者與同學發生不正常的衝突行為時,教師要予以特別注意。教師要通過與當事學生的交流,了解此類行為發生的原因和經過,進而判定該行為是否具有欺凌萌芽的特徵。判斷學生間的衝突為欺凌萌芽可以根據以下兩個標準。

1.對學生的身心攻擊

有些學生衝突行為發生時,雙方在生氣和憤怒的狀態下發生了打罵行為,教師制止雙方的衝突並按照學校和班級的紀律進行處罰即可。教師需要注意一些對學生帶有侮辱性的身心攻擊行為,其目的往往不單純是發泄自己的憤怒,而主要是通過羞辱對方尋找樂趣和彰顯自己的力量。例如,扒光同學衣服,按住同學雙手攻擊其身體敏感部位,辱罵同學的身體缺陷,不停往同學身上潑髒東西等。如果發生類似帶有侮辱性的學生衝突行為,教師應提高警惕並按欺凌萌芽對學生進行處理。

2.學生在衝突事件中感到自己受到很大侮辱

班級里學生間的性格和承受能力存在很大差異。同樣的一個學生衝突事件,對當事者造成的影響也未必相同。例如,有的學生認為發泄完了相互認錯道歉,事情就過去了;有的學生會懷恨在心,伺機尋求報復;有的學生則可能感覺自己遭受了莫大侮辱,進而形成心理陰影。

因此,被欺凌者的自述在教師判定事件性質時就變得極其重要。教師應更多地去判斷衝突發生及解決後每個學生的心理變化。當衝突事件讓當事學生感到非常沮喪和屈辱時,教師就需要按照欺凌萌芽的處理方法來進行干預。

3

如何對欺凌萌芽進行干預

當班主任得知班上發生了欺凌萌芽後,要立即介入予以制止,對當事人除了要進行批評外,還需要進行正面的教育與輔導,同時將事件發生的經過告知學生家長。在處理欺凌萌芽時,教師要掌握正確的處理方法,通過以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家長配合的方法對欺凌萌芽進行干預。

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干預

1.教導學生正確認識同學間的差異

被欺凌者往往與班級同學存在差異,這些差異包括身心發展、人格特徵、學業表現等,如身高和體重與同學存在較大差距、男生具有女性化特徵、生理髮育特徵明顯、行為舉止獨特等。

欺凌者往往會以上述方面的差異為借口對被欺凌者進行侮辱和毆打,給被欺凌者造成身心痛苦,導致欺凌萌芽的產生。班主任面對這種情況時,應運用讓學生學會理解和共情的教育策略,明確告知學生,每個人來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父母、不同的特質和外表,引導他們尊重他人的差異,告訴他們只有懂得尊重他人才可能得到他人尊重,否則他人也不會尊重你。學生間性格和行為的差異可以通過溝通和相處解決,教師若能讓學生意識到個體間存在差異的事實,創造一個兼容並蓄的班級環境,學生則會更願意接受他們眼中的「異類」,這樣欺凌的萌芽就會被有效地制止。

2.教育學生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學生處於青春期時情緒波動非常大,容易出現憤怒和暴躁的現象。多數學生之所以萌生欺凌同學的念頭,是由於其無法控制自己生氣或憤怒的情緒,或無法轉移自己對被欺凌者的厭惡。造成學生情緒波動大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家庭因素(經常被父母責罵、家庭存在暴力等)。

·學校因素(經常被教師責罵、受到不公平待遇等)。

·個人因素(想得到同學的關注、彰顯自己的力量和權威等)。

在發生欺凌萌芽時,教師應教育學生合理、正確地排解不悅和憤怒的情緒,具體干預方式包括以下幾種。

·鼓勵學生與教師交流自己對某些同學的不滿和厭惡。

·發怒前想想自己這樣做可能造成的後果,換位思考被欺凌者的感受。

·教師可以求助學校的心理輔導教師或主管德育工作的教師,與他們共同商討如何解決問題。

·要求學生家長協助教育學生管理其情緒,同時要求家長以身作則,創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3.教育學生認識學生欺凌的危害,堅決反對學生欺凌行為

當班級出現欺凌萌芽時,教師必須堅決落實本校關於防治學生欺凌的規定。教師必須讓班上學生認識到欺凌行為是令人不齒的,成年之後的欺凌行為需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班級和校園裡絕不容許有學生欺凌行為,一旦發現學生欺凌行為絕不姑息,將嚴格依照校規校紀進行嚴肅處理;每個學生在發現學生欺凌事件時都要向教師和學校主管領導及時報告,知情不報的學生也要對欺凌事件承擔一定責任。同時,在全校範圍內表明堅決反對學生欺凌的態度,必須讓學生明白以下幾點。

·應正確面對同學間的差異。

·任何人沒有權力欺凌同學。

·同學間的尊重與關懷是相互的。

·應盡自己所能去保護同學,而不是欺負他們。

·若無故傷害別人,應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並引以為戒。

·發生學生欺凌事件時,應保護被欺凌者,同時阻止欺凌者。

·發現學生欺凌行為時,要向教師和學校報告。

對欺凌者進行必要的懲戒

對於欺凌萌芽的處理,教師和家長主要通過正面教育來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態度和行為,通過教育達到防微杜漸的目的。教師切忌採用完全負面的懲罰方式責備學生,這樣容易激起學生的不滿,使其變本加厲地對被欺凌者進行報復。處理欺凌萌芽的重點不是懲罰欺凌者,而是要轉變欺凌者對待同學的觀念和行為。因此,對欺凌萌芽中欺凌者的懲罰一定是在其真正意識到自己錯誤且思想上真正發生轉變之後進行的懲罰。

建議教師在欺凌者深刻認識到錯誤且行為和觀念上發生根本轉變後,再採取如下有利於班集體建設和促進學生間友誼發展的懲罰形式。

·讓欺凌者協助被欺凌者完成班級的值日任務。

·通過角色互換,讓欺凌者了解被別人孤立和排擠的難過心情。

·讓欺凌者收集資料,完成一篇自我檢討,並與大家分享收集資料與寫作過程的心得。

同時,為起到警示作用,教師還應對欺凌者進行相應處罰,這種處罰可以考慮使用取消當事人應得獎勵的方法來進行。

·不允許欺凌者參加本年度的評獎評優活動。

·免去欺凌者的班級職務。

·對欺凌者進行暫時的隔離。

·暫時剝奪欺凌者參加集體活動的權利。

尋求家長配合進行教育

在懲戒與批評、正面教育的基礎上,教師和主管校長還需要立即通知欺凌者家長或監護人,讓家長或監護人務必來校面談,並向其強調事件產生的惡性後果和處理不當可能造成的影響。此時,教師和主管校長要向家長明確配合學校工作的重要性,加強對欺凌者的教育,確保欺凌事件不再發生。教師應要求家長協助學校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矯正,而不是僅通知家長其子女在學校因欺凌行為被批評或處分。

在處理學生早期欺凌事件的過程中,班主任可以在家長會上匿名通報班級最近發生的一些學生間的摩擦事件。班主任應要求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強調如下方面。

·被同學欺凌後,不要害怕,且不要覺得丟人或沒面子。

·被同學欺凌後要敢於向教師和家長報告。

·同學間要相互理解、相互關愛,包容同學間的差異。

·要勇於制止同學間的欺凌行為並向教師及時報告。

·欺負、辱罵和排擠同學是可恥的行為。

對欺凌萌芽的干預可以有效避免其發展成標準欺凌事件,因此,在欺凌萌芽階段對學生欺凌事件進行有效干預格外重要。由於學生欺凌行為的隱蔽性、被欺凌者的隱忍以及班主任防範意識的缺乏,標準欺凌事件時有發生,這就要求學校管理者和教師掌握應對學生欺凌的有效方法。

來源 | 《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指導手冊》

出版 | 教育科學出版社

微信編輯 | 白衣

薦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師報 的精彩文章:

21世紀核心素養5C模型出爐:為全球核心素養教育提供「中國方案」

TAG:中國教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