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了凡先生與雲谷禪師

了凡先生與雲谷禪師

中國古代著作,文字瑰麗,滿紙煙霞,想像力汪洋恣肆,卻歷來有重思想輕技術的傾向,然《了凡四訓》獨樹一幟,以平實的語言,娓娓講述修心養性的法則,不僅糅合儒釋道,且詳解方法論。

袁了凡先生,明朝人。這本書是他給兒子的家訓,由四篇文章組成,分別是: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在清初,由學者合集為《袁了凡先生四訓》。

古代文人喜歡流連寺廟,參禪悟道,如果不結交個佛門好友,好像都不太好意思說自己是名士。其中,最廣為人知傳為佳話的東坡居士與佛印。

了凡一生的重要轉折,皆與寺廟息息相關。他幼年喪父,母子相依生活,母親個性果斷。為生計,奉母命放棄仕途,轉而學醫。15歲時,在寺廟偶遇精通易術的孔先生。孔先生詫異了凡為何放棄命中注定的仕途不走,遂替他卜定一生運程:「縣考童生,當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學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處名數皆合。復為卜終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幾名,某年當補廩,某年當貢,貢後某年,當選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歸。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當終於正寢,惜無子。」

人生的好玩之處,就在於未知,充滿不確定性,驚嚇有之,驚喜相隨。一生如此這般被算到盡頭,一眼看到底,實在是乏味至極。而且,這位孔先生還算的神准,一一驗證後,了凡深信「進退有命,遲速有時,澹然無求矣」,心如槁木。

從此,了凡既不鍛煉身體,更不到處逛吃,書也不讀了,什麼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統統不看。唯一的愛好,就是瞪著眼睛枯坐,徹底佛系。在北京枯坐一年後,調回南京,不去單位報到,先專程去棲霞山拜訪大德高僧雲谷禪師。

人生際遇也是莫名其妙,峰迴路轉。了凡在寺廟中被孔先生找上,然後將一生命運鎖定,從此了無意趣。但從他特意入山找雲谷禪師來看,說明了凡心底對於自己的命運隱隱有所不甘。心理能量即使被壓抑住了,只要與自己真正心意相背,也會暗涌不斷,讓人不停追尋。恰恰是這次拜訪,改變了了凡後半程人生軌跡。

了凡與雲谷禪師對坐於室,三晝夜未曾片言,只是睜眼靜坐。這番表現讓雲谷禪師頗為驚訝,以為了凡是不起心動念的覺悟之人。了凡如實相告自己被孔先生算定的人生。雲谷禪師聽罷大笑,告訴了凡:「我待汝是豪傑,原來只是凡夫。」哈哈,我以為你是豪傑,卻原來是個傻瓜。

隔了500年時光,彷彿仍然聽得到禪師的朗朗笑聲,看得到禪師的盈盈笑意。

雲谷禪師告訴了凡:人是不可能沒有妄想心的,只因了這顆妄想心,所以大家的思維模式大同小異,怎麼可能不被命數鎖定呢?只有大善大惡之人,因為一意行善一意作惡,二者皆無止境,所以算不定。而你20年來,深深認同被算定的命數,不做任何轉變,還不算傻瓜嗎?

《六祖壇經》里有一段記載:僧人法達從小念誦《法華經》,已經念了數千遍。自覺了得,找到慧能大師挑戰,大師一語道破他的心結:「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法達豁然覺醒,原來自己一直以來只是執著於念經,卻根本沒有領悟經義。了凡也是一樣,貌似勘破生死,其實是執著於生死,20年活的只如一日,活著的目的就是等死。

雲谷禪師點化了凡:「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命運是由自己造作而成的,人的性格、思維、行為、習慣,組合形成自己的命運。

了凡搬出孟子名言「求則得之」,繼續訴說自己的困惑:道德仁義可以自我要求,功名富貴如何是我自己能說了算的?終於問出了最關心的問題,這也是古代讀書人的終極之問。

孟子說的沒錯,是你自己理解錯了。禪師繼續答疑:慧能大師也說過「一切福田,不離方寸」,什麼是方寸?方寸就是當下的現實心性;遵從自心本性尋求智慧,內外雙修,既可獲得道德仁義,亦可獲得功名富貴。如果不反躬內省,加強自我修養,只知一味外求,致使心隨境轉,一旦求之不得,就只能怨天尤人,推諉命運。你捫心自問:自己應得科第嗎?應當有兒子嗎?

了凡長考,良久回答:不應當。進一步檢討自己:不能堅持做好事積累福報;又嫌麻煩不願細緻做事,心胸狹小,不包容人;時常仗著自己的聰明壓制別人,拿著粗魯當直爽,得理不饒人。這都是福德淺薄的表現,怎麼可能得科第呢?

了凡確實生性耿直,解剖自己毫不留情,總結自己合當無子的六大原因:我道德潔癖,過於苛刻,眼裡容不下沙子,對人求全責備;我脾氣壞,不和氣,動輒發火;慈愛是萬物生長的根本,而我缺乏愛心,不懂體諒別人的難處,這是很殘忍的;我重名好面子,不肯犧牲自己利益成全他人;多話好發牢騷,耗氣;貪杯損耗精神;喜歡徹夜長坐,不知葆養元神。還有其他過錯多了去了,列舉不過來。

雲谷禪師諄諄剖白:不僅是科第這件事。人生境界,是由人的格局、胸襟、眼界造就的。你既然知道錯了,就下定決心,把之前導致不科第、不生兒子的種種習性,洗心革面,盡情改過。務必積德,務必包容異見,務必和藹慈愛,務必戒酒不熬夜,涵養精氣神。然後,禪師說出恆久流傳的金句:「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指明方向:如果能痛改前非,就能超越命數,活出一個全新的自己。

曾國藩的號「滌生」,就是從這裡來的。

了凡信《易》,雲谷禪師以《易》對《易》,善巧方便:《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凶,如果天命是恆常不變的,人如何才能趨吉避凶呢?方法就是開宗明義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與了凡確認:你信得過這個嗎?

了凡折服,信雲谷禪師,信雲谷禪師所說義理,心悅誠服,鄭重行禮受教。

按照禪師所教,了凡將往日種種罪過,在佛前毫無隱瞞,盡皆懺悔,寫成文章備忘,絕不再蹈覆轍;發願求取進士及第;誓言踐行三千善事。

雲谷禪師不僅精通佛法,且融會貫通儒釋道,不僅提供紮實的理論支持,還有具體實操的方法論,他給了凡功過格。功過格,是道家自記善惡功過的手冊,善言善行為功,記在功格;惡言惡行為過,記在過格。每日記錄。此消彼長,善日益多,惡日益少,完成蛻變成長。

這次會談後,了凡將自己「學海」之名改為「了凡」。知行合一,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他考取進士;歷11年完成三千善事後,發第二願求子,亦許踐行三千善事;第二年得子。53歲,是孔先生曾經算定的生命終結之年,這一年,了凡未做任何祈禱,安然度過。在69歲時,寫下給兒子的家訓《了凡四訓》。

總結雲谷禪師給予了凡的秘訣,八個字:懺悔、發願、行動、堅持。雲谷禪師是心理治療的先驅,了凡先生是最佳來訪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因花微笑 的精彩文章:

憤怒,如何安放?//《三塊廣告牌》

TAG:因花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