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書法」需要一片乾淨的沃土!

「書法」需要一片乾淨的沃土!

微信時代,

人們可以輕易獲得海量書法資源,

還可快速分享、擴散,

知識的傳播時間極大縮減。

與傳統紙媒不同,

微信可輕鬆實現互動,

書法愛好者既可以分享自己的觀點和作品,

也可以對他人進行評價,

還可通過「點贊」等形式加強交往粘性。

毫無疑問,

微信刷新了書法的閱讀模式、展覽模式

和互動模式。

然而,

微信傳播的自發性、盲目性

所帶來的危機也不容忽視。

「書法」需要一片乾淨的沃土!

網路負面情緒膨脹

微信朋友圈各種展覽、比賽刷屏,

自發性的「個人展」泛濫,

整個網路充斥著功利、浮躁氣氛。

在虛榮和利益驅動下,

不少書法愛好者自我標榜為「書法家」,

而一般「書法家」則搖身升格「名家」。

熱衷於「秀場」的人越來越多,

潛心研究、創作的人越來越少。

朋友圈「書法家」和「名家」遍地,

既損傷了業界形象,也誤導了公眾認知。

此外,

功利、虛榮、浮躁、冷眼、暴力等

網路負面情緒膨脹,「戾氣」過重。

一些「憤青」和「毒舌」

利用微信便利現身「打假」,

他們戴著「衛道士」的面具,

對自認為審美價值低下的書法家和作品

大肆攻擊,甚至煽動「去書協化」的暴戾情緒。

另有一些人以嘩眾取寵的心態,

將「丑書」內涵擴大化,

把江湖人士所作的劣質書跡

和當代名家前衛、探索性藝術作品混為一談,

予以一概否定,

製造一種當代書法審美每況愈下的論調。

這些情緒一旦繼續發酵、膨脹,

勢必會對公眾的書法審美心態造成更大誤導,

嚴重威脅書法發展的健康生態。

「書法」需要一片乾淨的沃土!

化內涵缺失與價值迷失

由於微信平民化,

人人都可展示甚至炫耀自己的書法成果,

還可以對他人作品評頭論足,

無需任何代價。

於是「明星體」「老乾體」「江湖體」「展覽體」等

各種文化內涵缺失的作品撲面而來,

看似「百花齊放」,實則「暗流涌動」。

文化內涵的缺失還表現在

不少書家重技術、輕學養:

有的以炫耀技法為能事,

通過辦班、直播等形式大肆宣揚「唯技法論」,

使大批「粉絲」沉迷其中;

有的熱衷展覽,數月精心打造一幅作品,

由於文化修養欠缺,故用筆流媚輕滑,

內容、字法錯訛百出,

拉低了書法家群體在公眾中的整體形象,

也使展賽成為眾矢之的。

傅山曾疾呼

「寧拙毋巧,寧丑毋媚,

寧支離勿輕滑,寧直率毋安排」,

以表達對當時軟媚書風的抗議,

而當今的狀況亦不乏這種隱憂。

「書法」需要一片乾淨的沃土!

價值迷失表現在

公眾對書法審美標準認識模糊,

價值判斷上無所適從,故產生「名家」崇拜。

平心而論,

當今大眾整體書法審美水平還處於較低層次,

缺乏甄別能力。

例如,有的人盲目跟風,

認為頭銜多、頭銜高就是「名家」,

「名家」自然寫得好;

有的人自以為是,

認為老百姓看得懂的就是好字,

看不懂的就是「丑書」,

忽視了書法審美風格和類型的差異;

也有不少書法愛好者樂意扮演「粉絲」,

以加入各種「名家群」為榮,

整天與微信為伴,

只要名家一有作品,

就不斷點贊、轉發、鼓掌、獻小紅花,

浪費時間的同時也丟失了自己的價值判斷。

「書法」需要一片乾淨的沃土!

以上,摘自中國文化報·美術文化周刊。

事物的發展都是雙面性的,

新媒體時代,

可讓人們輕鬆獲取知識碎片且實現互動,

但也讓「文化精神」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官方專業機構做好文化傳播的主導作用時,

作為每一個個體,

不論是像「書畫界藝術」一樣的自媒體,

還是像每一位正在閱讀此文的愛好者,

都應客觀的秉持主見,

不盲從、不跟風,

為「書法」提供一片乾淨的沃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易 的精彩文章:

范曾清明新作,讓網友們又炸了,朱軍躺槍……
趙孟頫《王羲之書事卷》

TAG:書法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