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鳥兒佩戴衛星追蹤器,讓保護更科學

為鳥兒佩戴衛星追蹤器,讓保護更科學

斑尾塍鷸 ?秦皇島市觀(愛)鳥協會

GIF

「E7」的壯舉

直到1990年,科學界還存在這樣的認知:「證據表明有些時候候鳥可以單次不間斷飛行達5000公里」——這似乎已是鳥類的極限。

然而,2007年9月,一隻代號為「E7」的雌性斑尾塍鷸震驚世人:用了8.2天的時間,不吃不喝不睡覺,連續不停地飛了11587公里,斜跨太平洋,從美國阿拉斯加直飛到了紐西蘭,創造了鳥類不間斷飛行的最長紀錄。

「E7」的飛行線路圖 ?globalflywaynetwork

紐西蘭梅西大學的菲爾·巴特雷說:「這展示了鳥類驚人的一面。我們原以為鳥類直接飛越太平洋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說,依據目前研究所知,能飛越太平洋的,除了飛機,還有它。

GIF

遷徙的秘密

食色性也,人如此,鳥亦然。

斑尾塍鷸是一種中等體型的水鳥,棲息在沼澤濕地及水域周圍的濕草甸,主要以泥灘上的蝦、蟹、蚌、螺、魚和昆蟲為食。

斑尾塍鷸?秦皇島市觀(愛)鳥協會

儘管斑尾塍鷸擁有高超的飛行技術和極強的耐力,但不是每一隻都能完成上萬公里的遷徙征程,掉落海里葬身魚腹的也不在少數。用生命去飛行,它們為了什麼?

答案是食物和愛情。

當阿拉斯加被冰雪覆蓋,它們需要南遷至紐西蘭,那裡正是夏天,食物充足。等換過羽毛,修整完畢,南半球吹來了寒風,它們也在此時啟程,返回自己的出生地——阿拉斯加,並在那裡尋找自己的配偶,繁衍下一代生命。

事實上,為了要給即將到來的繁殖季節儲備能量,「E7」選擇不同的路線。它沿著東亞的海岸一路北上,在鴨綠江口停留。這條路線上有著它可以駐足的灘涂濕地,能夠讓它在需要的時候停下來補充能量。

37天後,「E7」於5月1日早6時,向東北開始它下一段的遷徙。它合理利於風向飛越了阿留申群島,經過了6459公里的飛行,在阿拉斯加半島的尼爾森礁湖著陸。

GIF

追隨鳥兒的飛行

我們是如何得知「E7」的飛行歷程的?這歸功於一個小小的設備。

2007年2月6日,科學家在紐西蘭的米蘭達港捕捉到「E7」,在其皮下植入了一個小型衛星跟蹤裝置。正是由於這個裝置,才讓我們了解了它非凡的旅程。「E7」成為了頭幾批試驗者,幫助人們深入了解鳥類遷徙的行為特點。

由於衛星跟蹤發射器電池耗盡,我們已與「E7」失聯。但毫無疑問,這一試驗具有開創性,鳥類保護有了更加精準的數據支撐。

對遷徙的候鳥而言,繁殖地和越冬地常常相距甚遠,其間會有若干中途停歇地為鳥類提供能量補給,通過衛星追蹤,我們將知道這些鳥類在全球尺度上的遷徙路線,也將明確它們重要的遷徙停歇點,獲得大量科學數據,而基於整個遷徙路線的保護才能提高保護成效。

來自北京師範大學的張正旺教授課題組,多年來一直堅持鳥類生態學研究,是阿拉善SEE「任鳥飛」項目的重要合作夥伴。2017年,在阿拉善SEE基金會華北任鳥飛項目的支持下,張正旺老師和學生成功地對7隻黑尾塍鷸進行了衛星追蹤。

這些鳥兒中,最快飛行速度達127.8公里/小時,最高飛行高度達4842米。它們的遷徙路線將為黑尾塍鷸的研究提供數據積累。

GIF

讓保護更科學

第四次全球水鳥統計顯示,約一半的水鳥物種正在減少:900種水鳥中的44%的數量都在減少,34%保持平穩,17%有所上漲。報告將其主要原因歸結於經濟的迅速發展及氣候變化的影響,而濱海濕地的喪失是遷徙水鳥面臨的最嚴重的威脅之一。

以我國為例,作為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路線重要驛站的黃海(含渤海)生態區,每年北遷的鴴鷸類數量超過200萬隻。但由於人類對灘涂的圍墾,自1990年以來,黃海生態區已喪失了40%的潮間帶區域,以此作為遷徙中停地的9種鴴鷸類(10個種和亞種)數量減少了 65%,而未利用此區域的其他鴴鷸類物種卻未受到影響。

我們迫切需要對重點保護區域以及重點保護鳥類進行搶救性保護。

現在,遷徙的鳥兒又將飛到它們熟悉的地方,張正旺老師課題組計劃在渤海灣找到30隻反嘴鷸、30隻黑尾塍鷸、30隻斑尾塍鷸,並給它們安裝衛星追蹤器——這將是非常珍貴的科學資料,也將為鳥類保護提供強有力支持。

我們期待您的加入,一同追隨鳥兒飛行的生命歷程。

掃碼了解

項目詳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拉善SEE任鳥飛 的精彩文章:

TAG:阿拉善SEE任鳥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