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進來看一下,如何獲得正一道的光環加成,可加速升級喲

進來看一下,如何獲得正一道的光環加成,可加速升級喲

編者按:對於微信平台的短文,小編與世俗之人一樣也很注重閱讀量。雖然有不少道友希望能系統刊發道教的發展歷史,但閱讀量卻很小眾。本文摘要了嗣漢天師府張金濤主持的早期隨筆,想了解道教發展歷史的道友,進來看一下。認真閱讀可以獲得正一道的被動「光環」加成,可以加速升級哦。

一、激揚文字

明太祖朱元璋在起兵征戰過程中,道士周顛、鐵冠道人張中等常為他出謀獻計,朱元璋親自寫了《周顛仙傳》,以記其事。在洪武元年(1368),撰寫了《御制紀夢》,記載了朱元璋曾夢遊天宮見到「道教三清」,並有紫衣道士給他真人的服裝和寶劍。洪武十年(1377),朱元璋親自撰寫了《歷代天師贊》,對龍虎山歷代天師進行了贊詠。朱元璋還親自為《道德經》作注等。這些都為明朝再現道教榮光的沖頂行動奠定了基礎。

明成祖朱棣繼位後,認為道士袁洪、袁忠徹、金忠等人,在其登基過程中是有功的,因而其繼大統後繼續親近道士。當時的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常被召見,為朱棣舉行各種齋醮祈禱,並受命主編了《道藏》。

正一道在明朝的發展,綻放了道教在中國傳統社會的最後一抹榮光。

二、推崇正一

明太祖朱元璋在《大明玄教立成齋醮儀範》所作的御制序中稱「禪與全真務以修身養性,獨為自己而已,教與正一專以超脫,特為孝子慈親之設,益人倫,厚風俗,其功大矣哉」,這表現了朱元璋對正一道的高度認可、特別尊崇,對正一道弟子能以出世心做好世俗事表示讚揚。

在正一道近兩千餘年的歷史中,明代是最為興盛的時代,也是天師世家最為顯赫的時期。洪武五年(1372),正一道被明太祖朱元璋「敕令永掌天下道教事」。有明一代道士被授予真人、高士乃至封官賜爵者最多,尤其在明憲宗、明世宗當政期間,一些道士像邵元節、陶仲文等位極人臣。為了維護張天師的符籙獨家的特權,明朝曾四次下令嚴禁天下私出仿造,違者嚴懲不貸。

兩宋時期,張天師雖備受尊崇,但徒有其名而未掌握道教大權;元朝雖「封正一教主,兼領三山符籙,秩視一品」,但只是掌管江南諸路道教。現在有個別道教學者認為從明代起正一道即走向了衰落,不知依據何在?只要漢族掌權,正一道作為中華民族共生共榮的宗教,只有繁榮,這是歷史的明證。

三、皇親國戚

明憲宗成化十三年(1477),第四十七代天師張原慶奉詔聘成國公朱儀之女為配。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四十八天師張彥翀奉詔聘安遠候柳文之女為繼室。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1549),第四十九代天師張永緒奉詔聘定國公徐延德之女為配。明神宗萬曆五年(1577),第五十代天師張國祥奉旨聘駙馬都尉謝詔之女為配。第五十二代天師張應京1636年襲爵,奉崇禎帝詔聘益藩郡主朱氏為妻。接連五代天師都成了明王朝的皇親國戚,地位反較其先輩更為顯赫。

正一道主張人要以生為小樂,以長壽為中樂,以不死成仙為大樂,吻合人們發自本能的需要——生存。正一道主張人要活得舒服、自在、快樂,吻合人們的需要——享樂。既然生存,又能享樂,還能高雅脫俗、不墮紅塵,這種日子就是神仙生活,吻合人們的需要——精神滿足。正一道的教理、教規符合「圓首含氣,孰不樂生而畏死」的真理。正一道以歷代天師為首的高道大德們引領教眾和信眾,在護國濟民過程中所做的不懈努力,為正一道贏得了在明朝的發展。

老祖天師自創教以來,辭官歸隱於北邙山修道,後朝廷三次征詔不就,展現了祖天師澹泊名利的無為精神。第四任張盛天師棄王權富貴回歸上清小鎮修道,其後多任天師同樣棄官修道,不居繁華的京都,卻歸偏僻的龍虎山清修,這是天師世家代代相傳的無為精神。在明朝卻因闡道布教的使命,有五位天師風雲際會成為了皇親國戚。對於世俗而言,這確實是榮耀之極;但對於本質是道人的天師而言,這只是使命所在。

小結

清人入主中原後,其統治者對於張天師及其正一道的態度,總體上趨於冷淡的。但清廷為了穩固對中原的統治,對張天師及其正一道仍然會加以利用。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就會明白,宋元時期,為什麼道教會分出宗派觀念。正一道自老祖天師創教以來,已經獨自承負了炎黃子孫近千年的守護責任。面對元、清兩朝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巨大衝擊,道教分出宗派,在客觀上分解了正一道的壓力和責任。隨著運轉九元,我們祝福正一道將隨著新時代的發展而重現繁榮。

(編輯/蕭岳鋒 校對/丁宏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虎論道 的精彩文章:

好糾結,假的雷擊木法器太多,怎麼辦?
仙學巨子陳攖寧靜功療法問答連載之一

TAG:龍虎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