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紅絲帶網周報 2018年第21周

中國紅絲帶網周報 2018年第21周

2018-05-21

2018年5月20日是第35個國際艾滋病燭光紀念日,致力於防艾工作的各單位和社區組織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以此來寄託哀思,倡導平等,增強防艾意識。

中國紅絲帶網發起「艾,不沉默——2018年國際艾滋病燭光紀念日活動」,得到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轉發呼籲。

在第35個國際艾滋病燭光紀念日,為了紀念逝去的生命,也為了給予生者以希望,中國紅絲帶網發起了「艾,不沉默——2018年國際艾滋病燭光紀念日活動」,旨在消除與艾滋病相關的歧視,支持社區組織為受艾滋病影響的人群提供法律服務和援助。

小伙疑因查出艾滋病被辭退 經法院調解重回工作崗位

2018-05-21

近日,四川內江疑似艾滋病感染者謝鵬(化名)訴某公司勞動爭議案在內江市市中區法院主持下進行了調解,原被告雙方達成調解協議:雙方現場簽署了一份為期兩年的勞動合同,被告內江某公司支付原告謝鵬6.3萬元人民幣作為補發此前的工資(二倍計算)。加上此前勞動仲裁委裁決被告支付的工資,調解協議總價值逾17萬元。

對此結果,謝鵬表示非常滿意,目前他已經回到公司繼續上班。

使用冰毒會讓HIV感染者的病情惡化

2018-05-22

多年來,研究人員和醫生一直懷疑HIV感染者使用冰毒會讓他們的病情惡化。

發表在《大腦、行為和免疫》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為這個懷疑提供了有力的新證據。

這篇文章名為《接受HIV感染治療的冰毒使用者近期興奮劑使用和白細胞基因表達》,主要作者是邁阿密大學米勒醫學院公共衛生科學和心理學副教授Adam Carrico博士,他認為使用諸如冰毒之類的興奮劑,即使在堅持治療的情況下,也會對HIV陽性患者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興奮劑的使用可能會通過生物途徑和行為途徑加速HIV感染者的病情惡化,但是,如果能夠識別生物途徑,就可以找到辦法來優化這些人的健康狀況。

這項合作研究由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的,研究對55名使用冰毒的HIV陽性男性的樣本進行分析,這些人都接受了有效的抗病毒治療。

艾滋病暴露前預防,為什麼難以推廣?

2018-05-23

2015年7月30日,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總統令,發布未來五年的《防治HIV病毒/艾滋病戰略》。新版規劃與舊版並無太大差別,仍將重點寄望於一種「能夠預防HIV病毒感染」的藥物——Truvada。

Truvada是目前唯一用於艾滋暴露前預防(pre-exposure prophylaxis, PrEP)的藥品。PrEP是指沒有感染艾滋病毒的人群通過服用一些特殊的藥物,來降低由於高危行為而感染的風險,從而達到預防艾滋的目的。

2012年7月,美國食品葯管理局正式核准Truvada成為艾滋PrEP的首選藥物。美國疾控中心在分別針對男男性行為者、性活躍的異性戀成人、注射藥物者推出服藥暫時性使用指引之後,於2014年正式公布臨床使用指引。WHO於2015年提出將PrEP作為全球艾滋病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建議感染艾滋病毒發生率每年大於3%的族群使用暴露前預防性服藥。

根據國外大規模雙盲臨床試驗,相較於安慰劑,每日口服Truvada可以減少44%感染HIV的風險。法國近期的一項研究使用另一種處方建議,試驗中的Truvada使用者可減少86%的相對感染風險。目前的實驗均表明,推行PrEP有非常明顯的預防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感染艾滋病毒的風險。

但是,PrEP的推行在全世界遇到了極大的阻力。反對者認為,這一藥品的問世將會讓人們漸漸忘卻艾滋病帶來的恐慌和災難,甚至會引起更加放縱淫亂的性自由觀念。

Truvada的研發公司——Gilead公司的數據統計顯示:自FDA批准Truvada上市以來,臨床醫生僅給8512人開出該藥品處方供HIV預防使用,而目前美國每年仍新增約5萬名HIV感染者。在其他地方,PrEP的藥品或者仍未批准,或者價格昂貴,很少人能夠使用。

PrEP所遭受的污名與攻擊,也是艾滋病毒與感染者所遭遇污名的縮影。

沒有想到,你竟然是這樣的CD32

2018-05-24

由費城Wistar研究所牽頭,與賓夕法尼亞大學和西班牙巴塞羅那Vall d" hebron研究所(VHIR)合作的一個專註於HIV治療的國際研究小組證實,CD32分子並不是在抗病毒治療(ART)患者中可以識別潛在HIV病毒庫的首選生物標誌物。相反的,根據他們的報告, CD32識別的是在接受ART時,依然被積極感染的細胞。結果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期刊上,對清除HIV的研究具有重大影響。

ART抑制了宿主免疫細胞群體中HIV的複製,並阻止了HIV相關疾病的進展。然而,患者的血液里的休眠或激活細胞中仍有少量但持續的病毒。實現HIV治療的主要障礙是病毒通過隱藏在休眠的CD4 T細胞中保持潛伏的狀態,不主動複製或表達蛋白。

為了了解病毒潛伏的機制,並對付HIV病毒庫,研究人員需要在體內隔離被潛伏感染的CD4 T細胞。

文章的主要作者是Wistar研究所疫苗和免疫治療中心的HIV-1免疫病理部的主任Luis J. Montaner,他說:「確定潛伏感染細胞的特定生物標記物被認為是清除HIV領域的『聖杯』。最近由Descours等人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報告引起了我們極大的興趣,因為它聲稱已經確定CD32是一種選擇性地表達在多數持續感染的CD4 T細胞上的標記物。在我們未來複制和擴展這些結果的實驗中,我們卻發現CD32告訴我們一些與文章完全不同的東西。到最後,我們的集體數據挑戰了CD32識別HIV潛伏感染T細胞的觀點。」

法律條文無明確懲戒措施 消除對艾滋病歧視任重道遠

2018-05-24

在現實之中,也有一些遭受歧視的艾滋病人群,即使訴諸法律,也沒能得到應有的賠償。8年前,「艾滋病就業歧視第一案」原告敗訴,成了廣大艾滋病人群共同的苦澀回憶。2016年,貴州省黎平縣李成案成為國內艾滋病就業歧視案勝訴的首例,不過,李成雖然在名義上勝訴,但還是失去了工作。這兩個代表性案件,體現出了我國艾滋病人群克服歧視的艱辛。

艾滋病人群的維權之路之所以如此艱難曲折,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對艾滋病人群的就業保障存在漏洞。與此同時,這些艾滋病人群在社會公共空間中也很容易受到不合理的排斥。這兩個問題疊加在一起,便形成了艾滋病人群在就業領域「失語」的現狀。

當下,法律對艾滋病人群就業是有一定保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十六條指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我國的《艾滋病管理條例》也規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其配偶、子女的就業、就學、就醫和參加社會活動等權利受法律保護。然而,這些法律條文比較籠統,沒有提出明確的懲戒措施,現實中往往執行不力。

此外,社會上「談艾色變」的風氣也依舊存在,很多用人單位對艾滋病的認識仍然十分蒙昧。很多人即使知道艾滋病的發病與傳染原理,也會處於一種「過度敏感」的狀態,對許多缺乏根據的所謂「隱患」採取「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從而造成了歧視。這些在人們頭腦之中根深蒂固的思維,在主觀層面上加劇了艾滋病人群遭受的就業歧視。

顯然,要在社會之中消除對艾滋病的污名化和主觀歧視,依然任重而道遠。按理說,除去某些特殊領域之外,普通行業都應該對艾滋病人群敞開大門,讓他們暢通無阻地入職和工作。而這樣的長遠目標,需要我們從今天做起,通過腳踏實地的努力來實現。

高速攝像機揭示:艾滋病病毒在親密接觸中如何感染細胞

2018-05-24

科學家用攝像機捕捉到了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俗稱艾滋病病毒)的活動畫面。在近期的一段視頻中,可以看到艾滋病病毒穿過一個受感染的細胞,進入新的宿主細胞。這一幕發生在病毒性傳播的過程中。

為了拍攝這段視頻,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培養皿中培育了一個生殖器組織模型,其中包括了生殖器粘膜細胞,即上皮細胞。感染免疫系統細胞的艾滋病病毒用綠色熒光蛋白進行標記。

在視頻中,一類被稱為T細胞的免疫細胞被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後又與上皮細胞接觸。一旦這些細胞接觸,就會形成被稱為「病毒突觸」的袋狀結構,使病毒顆粒從感染細胞傳播到未感染細胞。

視頻中艾滋病病毒從T細胞噴出並進入上皮細胞的過程,看起來就像是科幻電影中的射線槍在射擊。艾滋病病毒並沒有真的感染上皮細胞,而是在穿過細胞之後被巨噬細胞吞噬。吞噬細胞是一種免疫細胞,也是艾滋病病毒攻擊的目標。

經過了大約20天之後,艾滋病病毒進入潛伏或「休眠」階段,但它仍在巨噬細胞內,因而很難用靶向藥物來對付它。Bomsel表示,艾滋病預防新策略的目標之一,將是「在感染非常初期的階段避免這一病灶(在巨噬細胞中)形成」。

這項新研究為了解艾滋病病毒的早期傳播過程提供了線索,或許將幫助研究者更快達成目標。Bomsel說,一個想法是製造一種對生殖器粘膜有活性的疫苗,「因為你等不及」要阻止艾滋病的傳播。這些發現的具體內容發表在5月8日的《細胞通訊》雜誌上。

陽性母親的守護者-女性感染者社區組織

2018-05-25

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技術可以幫助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生育健康孩子,這在醫療技術上已經成熟。在過去的十年中,由艾滋病病毒感染女性所生嬰兒的感染率急劇下降,超過了80%,2016年全國艾滋病母嬰傳播率5.7%。

但在部分農村地區,由於婦幼衛生醫療資源的不平衡,預防母嬰傳播工作仍存在部分挑戰,如醫護人員對感染者的歧視依然存在,向感染者傳遞的預防母嬰傳播的信息不準確或是負面的;女性感染者關於預防母嬰傳播的知識缺乏,健康意識不足、缺乏社會支持等,造成了農村地區女性感染孕產婦發現晚甚至未發現、隨訪不足/失訪等現象時有發生,影響了女性感染者和孩子的健康和家庭幸福,影響了當地預防母嬰傳播工作的效果。

社區組織應秉承早介入、早干預的原則(如和當地婚檢保健部門合作,鼓勵育齡婦女進行艾滋病病毒檢測、對育齡女性感染者的早期介入等),選擇感染者適宜的方式(如定期聚會和社交媒體交流),賦權女性感染者,支持感染孕產婦做出自己的選擇,並有效地利用預防母嬰傳播服務。農村社區組織參與需要疾控、婦幼和醫療機構的支持和指導,使社區組織成為當地預防母嬰傳播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社區組織參與也需要更好的外部支持環境,各級政府需要為社區組織的參與提供更多樣、更有效的支持,如政策、資金和能力建設支持,使社區組織參與更加有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同心相隨外聯部 的精彩文章:

中國紅絲帶網周報 2018年第14周

TAG:同心相隨外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