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地記者筆下的徐州會戰,與我們想像得不一樣

戰地記者筆下的徐州會戰,與我們想像得不一樣

文/媯滿聰

根據學者鄭學富的統計數據,1938年徐州會戰期間,來徐州做採訪的中外記者有100多名。他們的報道記載了戰爭的一些側面,所反映的問題極為鮮活,也極為真實。其中有幾位女記者,甚至成為當時新聞界的名人。

毫無疑問,這些記者的報道中,記載了戰爭的殘酷性。無論是城市的徹底被破壞,還是民眾大量的傷亡,抑或是日本空襲時的大恐慌等,都給後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不過,這些並不是重點,從記者們的文章中,筆者看到了不一樣的角度。

曹聚仁的愛人鄧珂雲蜜月期間來到徐州,參加前線的報道。當時,她是香港《立報》的記者。1938 年 4 月 4 日,她題為《徐州市安堵如常》的通訊報道刊登在《立報》上。文章中極為生動地寫道:

「當記者走出車站時,就見到了那熱鬧的夜市,無數的擔子,亮著閃閃的燈火,擁塞在車站附近……進入城牆,市面是更熱鬧了,大的店家都裝著明亮的電燈,有菜館還安上紅綠燈泡,即使是日常生活所不必需的店家,如照相館也做著生意,幾家小戲院也都敲著鑼鼓。」

大戰在即,當時的徐州人並沒有像後人想像得那麼驚慌失措,一切生活照舊。這無形中反映出,中國人對待日本人的態度。這種發自骨子裡的蔑視,是中國最終能戰敗日本最重要的原因。戰爭來了,但是人心沒有散。

1938 年 4 月 10 日刊登在 《立報》的戰地通訊《徐州民眾總動員》,報道了第五戰區民眾動員委員會為支援徐州會戰,婦女、兒童、學生、壯丁都動員起來了,無時無刻地都表現出合作抗戰精神。

文中記敘了由北平 16 名大學生組成的移動劇團在徐州各地巡迴公演,用歌聲喚醒民眾,支持參加抗戰。她還記敘了民眾大會群情激昂的動人場面:「4 月 1 日下午,我們去參加了侯集的民眾大會。參加大會的有五六千鄉民,他們中的壯丁都手持武器,顯示著雄赳赳的神氣。」

在中國相繼丟了半壁河山的情況下,中國人從知識界到普通民眾,並沒有絲毫的氣餒,反而有堅定的信心。新加坡《星洲日報》的記者黃薇,在《從火線到後方》一文中記敘了在夏庄第 25 師與日軍的一次遭遇戰:

「戰鬥一開始,我軍就把一個正在指揮的日軍頭目打死,接著又斃敵聯隊長、中隊長各一人,擊毀了 8 輛坦克、數輛裝甲車並繳獲重機槍 10 多挺、步槍 100 多支,敵人抵擋不住,抱頭鼠竄。」

當時的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並非一觸即潰,而是極為積極地戰鬥。儘管徐州會戰以中國失敗而告終,但是通過記者從前線反饋的信息來看,中國人抵抗日本的信心從未失去,中國人抗戰的決心從未動搖。這才是中國人最終戰勝日本的核心動力。

參考文獻

1.《徐州會戰中的三位女記者》;

2.《從火線到後方》;

3.《徐州民眾總動員》;

4.《徐州會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怪譚 的精彩文章:

劉備給親兒子取名劉禪,這傳達了什麼信息?
齊宣王為引進人才也是拼了:高工資、分房子還給爵位

TAG:文史怪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