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雷達顯示朝鮮的核試驗移動了一座山|Nature 自然科研

雷達顯示朝鮮的核試驗移動了一座山|Nature 自然科研

本文由《Nature 自然科研》授權轉載,歡迎點擊「閱讀原文」訪問關注。








原文作者 / Mark Zastrow


萬塔山偏移超過3米,但無大規模崩塌的跡象。



朝鮮核試驗產生的地震波。 一項研究利用地震波和雷達數據來測量試驗場的山體運動。



圖片來源:Chung Sung-Jun/Getty


朝鮮在其山區試驗場深處引爆了最新的核武器,從對這次事件及其後果細節的重構來看,山峰的側面向上和向外擴展了幾米。




這一分析首次將衛星雷達圖像與地震數據結合起來,追蹤2017年9月3日在萬塔山發生的核試驗的影響。它還發現此次核試驗不僅造成6.3級地震擾動,還導致山頂下沉約半米。這一分析發表在5月10日的《科學》雜誌上。



「我繪製過許多地球動力學過程產生的表層位移,例如地震、火山噴發、山體滑坡,但是我從未見過由人類活動造成的如此大的位移。」文章共同作者王騰說道。他來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主要從事遙感和大地測量學研究。




王騰說,

儘管這座山發生了很大程度的傾斜,但分析顯示峰頂沒有明顯的坑陷。

他表示,

這有望減輕人們對這座山可能會發生實質性倒塌,從而容易發生輻射泄漏的擔憂

。自2006年起,朝鮮已經在豐溪里附近的試驗場進行了六次核試驗。




研究人員稱,這項工作是目前關於核試驗的最詳細的研究,其中採用了一種名為合成孔徑雷達

(SAR)

的技術——通常用於製作三維地形圖。他們表示,

這項分析展示了在監測未來的核試驗時,地球物理學家能夠如何使用這些數據,以作為傳統地震方法的補充。



「現在核試驗並不常見。」羅德島大學的地球物理學家Matt Wei說, 「但是,監測核試驗仍然是我們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上升,下降和壓實


大部分關於核爆炸的檢測和分析都依賴於該地區觀測站的地震數據。但是如果沒有進入現場,測量山的實際位移是有困難的。




王騰的團隊轉向了SAR,通過應用高速移動平台發射的雷達波束掃描目標來創建高解析度圖像。王騰和他的合作者比較了德國TerraSAR-X衛星在爆炸之前和之後收集到的數據。




他們發現這座山的斜坡已經水平向外移動了3.5米,地形最陡峭的西部和南部地區位移程度最高。



通過進一步應用地震數據和計算機建模,他們重新創建了事件序列來模擬山內發生的過程,並調整模型使之與觀測結果相符。分析表明,爆炸發生大約一秒鐘後,在爆炸產生的洞腔正上方,有部分岩石發生了塌陷。




王騰說,八分半鐘後發生了第二次較小的地震,許多人認為這來自於試驗場某些隧道的倒塌。不過,這些地震幾乎沒有使山體移動。




然而,根據這個研究團隊的模型,在接下來的一周,腔洞上方受損的岩石慢慢沉入其中,導致山頂下沉了半米。




研究人員估計,此次核爆產生的影響相當於190千噸的TNT,或者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投向日本廣島的原子彈的13倍。這一計算結果略高於爆炸發生後立即做出的估計。




確認和證實


Matt Wei說,這項研究表明空間觀測資料足夠準確,可以獨立作為分析核試驗的工具。他去年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使用類似的SAR技術來研究2016年1月朝鮮進行的第四次核試驗,但無法區分山體滑坡和真正的山體運動。他說,他的方法對水平運動不那麼敏感。但

王的研究結果表明,「這次山體運動肯定是由核爆造成的。」

他說。




最近幾周,試驗場的狀態已經引發了諸多猜測。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承諾在5月底之前關閉該場址,這表明他可能願意通過談判放棄朝鮮的核武器




中國研究人員在3月和4月發表的兩項關於地震的研究也表明,

山體的局部坍塌可能產生輻射泄露的風險,並可能導致該地無法使用。




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

(Lamont-Doherty Earth Observatory)

的地震學家Won-Young Kim說,鑒於最新研究所報告的移位量,場地設施可能受到了一定損害,但他認為號稱整個山區不穩定並可能崩塌的報告是「誇大其詞」。

?


Nature|doi: 10.1038/d41586-018-05118-9






原文以 Radar reveals North Korea』s nuclear test moved a mountain 為標題,發布在 2018 年 5 月 10 日的《自然》新聞上。




版權聲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辦公室負責翻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歡迎轉發至朋友圈,如需轉載,請郵件 Chinapress@nature.com。未經授權的翻譯是侵權行為,版權方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 2018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part of Springer Nature.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由《Nature 自然科研》授權轉載,歡迎長按下方二維碼訪問關注。點擊「閱讀原文」獲取英文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公會 的精彩文章:

中國科學家與假冒試劑的秘密戰爭
為什麼有些疾病在男性身上更兇險|Nature 自然科研

TAG:大象公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