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夢想,這麼近,那麼遠

夢想,這麼近,那麼遠

一個人為了夢想可以「等待」多少年?近日,央視《朗讀者》節目中,我國唯一一位現役還未執行過飛天任務的首批航天員鄧清明,用他的經歷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等待,是最令人煎熬的事。然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為夢想、為使命、為信念,選擇堅守,選擇等待,選擇默默奉獻。也許你沒有聽過他們的名字,但他們逐夢的堅持值得每一個人尊敬!

朗讀 | 中國首批航天員鄧清明

配樂 | 逃跑計劃《夜空中最亮的星》

仰望星空

人生雖是短暫,但只有人類的雙手

能夠為宇宙穿上盛裝

今夜呀,我站在北京的街頭上,向星空瞭望。

明天呦,一個緊要任務,又要放在我的雙肩上。

此刻,是最該我沉著鎮定的時光,而星空,卻是異樣的安詳。

在那遙遠的高處,在那不可思議的地方,你觀盡人間美景,飽看世界滄桑。

生命是珍貴的,為了讚頌戰鬥的人生,我寫下成冊的詩章。

可是在人生的路途上,又有多少機緣,向星空瞭望!

當我懷著自豪的感情,再向星空瞭望。我的身子,充溢著非凡的力量。

因為我知道:在一切最好的傳統之上,我們的隊伍已經組成,猶如浩蕩的萬里長江。

而我自己呢,早就全副武裝,在我們的行列里,充當了一名小小的兵將。

而星空啊,不要笑我荒唐!我是誠實的,從不痴心妄想。人生雖是短暫的,但只有人類的雙手,能夠為宇宙穿上盛裝。

世界呀,由於人的生存,而有了無窮的希望。

你啊,還有什麼艱難,使你力不可當?請再仔細抬頭瞭望吧!出發於祖國的神舟飛船,正遨遊於遼遠的星空之上。

文章(節選) | 郭小川《望星空》

鄧清明

星空很遠,夢想很近。而他,卻等待了20年。

他,叫

鄧清明

中國首批航天員

唯一一位現役還未執行過

飛天任務的航天員

1996年,載人航天工程進行首批航天員選拔

1998年,鄧清明和其他13名戰友光榮入選

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首批航天員

「英勇無畏 無私奉獻 不怕犧牲

甘願為祖國的載人航天事業奮鬥終生」

這句誓言

是身為航天人堅定不移的信念

鄧清明一直在堅守,整整20年

2003年,楊利偉駕乘神舟五號一飛衝天

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終於實現

鄧清明努力備戰,渴望親自體驗飛天的感覺

「神九」落選

他說,下一次也許還有機會

「神十」落選

微乎其微的分差讓他與夢想再次擦肩

那一年,他47歲

2014年,航天員大隊五名航天員停航

然而,鄧清明並沒有放棄

以最好的狀態準備迎接「神十一」的選拔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左)、陳東在天宮二號實驗艙向全國人民問好並敬禮

2016年10月17日清晨

廣播里傳出零號指揮員清晰的口令聲

7時30分28秒

搭載著景海鵬、陳冬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

點火發射

鄧清明遙望火箭拔地而起,榮耀而感傷

就在一天前

他第三次接到備份通知

「祝賀你」,「謝謝你」

一話一答間,嶄新的飛天征程再次開啟

鄧滿琪與父親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大廳合影

逐夢之路始終離不開家人的支持

得到備份通知的鄧清明從西郊機場回家

走進家門

愛人和女兒在門口齊聲說道

歡迎英雄回家

那一刻,他忍不住淚眼縱橫

在女兒鄧滿琪的眼中

爸爸是「最敬業、最無私的人」

永遠是她心目中最偉大的英雄

2017年8月,鄧清明等航天員在煙台進行海上救生訓練

星空很遠,夢想很近

面對著不斷成長的年輕航天員

他說,「作為一名老兵

更多的是堅持、調整好心態」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風雨過後肯定是彩虹

仰望星空

蒼穹呦,星空喲

面對著你,我有資格挺起胸膛

夜深了,風息了,雷雨逃往他鄉。雲飛了,霧散了,月亮躲在遠方。天海平平,不起浪,四圍靜靜,無聲響。但星空是壯麗的,雄厚而明朗。

星空,只有你,稱得起萬壽無疆!你看過多少次:冰河解凍,火山噴漿!你賞過多少回:白楊吐綠,柳絮飛霜!

望星空,我不免感到惆悵。

說什麼:身寬氣盛,年富力強!怎比得:你那根深蒂固,源遠流長;說什麼:情豪志大,心高膽壯!怎比得:你那闊大胸襟,無限容量!

在偉大的宇宙空間,人生不過是流星般的閃光。在無限的時間的河流里,人生僅僅是微小又微小的波浪。

忽然之間,壯麗的星空,一下子變了模樣。天黑了,星小了,高空顯得暗淡無光,雲沒有來,風沒有刮,卻像有一股陰霾罩天上。天窄了,星低了,星空不再輝煌。

我們生活著,而沒有生命的宇宙,既不生活也不死亡。我們思索著,而不會思索的穹窿,總是露出呆相。

星空喲,面對著你,我有資格挺起胸膛。

當我懷著自豪的感情,再向星空瞭望。我的身子,充溢著非凡的力量。

我們要在地球與星空之間,修建一條走廊,把大地上的樓台殿閣,移往遼闊的天堂。

文章(節選) | 郭小川《望星空》

吳傑

也許,攀援終無法到達頂峰。而他,時刻都在「準備出征」。

他,叫

1996年,遠赴俄羅斯接受航天員培訓

因夢想急切,僅僅花了一年時間

就完成四年的訓練科目

並把航天員訓練技術帶回中國

他成了中國最接近太空的人

回國後,吳傑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兼教練員

此後的20年,他日復一日

重複著「準備出征」這一件事

2006年,航天員景海鵬、吳傑(後)進行水上出艙訓練

2003年,吳傑第一次與「飛天」失之交臂

執行這次任務的是他的戰友、學生楊利偉

2005年,神舟六號計劃搭載兩名航天員升空

吳傑再次成為「備選」

他執筆寫下

遙看神六巡天走,夢想神七伴我游

2008年9月,神舟七號發射在即

這次航天員要執行出艙活動任務

吳傑恰恰是最早學習這項技術的中國航天員

這一次,他又落選了

一路堅強的吳傑,忍不住留下了眼淚

1999年,航天員潘占春、李慶龍、費俊龍、劉旺(從左至右)進行失重飛機訓練

一次次接受祖國挑選

一次次與飛天失之交臂

一次次,他重新出發

為祖國,永遠時刻準備著

2014年3月

達到航天員服役最高年齡的他

與其他四位航天員——

李慶龍、陳全、潘占春、趙傳東

一同選擇退役或轉崗

數十年的等待

他們的個人夢想沒能成真

但,正是因為有了他們

中國離實現航天強國的夢想越來越近

仰望星空

這夢太遠,遠在九天銀河之外

這夢又很近,近在上下求索的日日夜夜

20年,7305天,175320個小時

做一件事

68個日夜,4600餘萬公里,繞地1069圈

尋一個夢

中國航天20年,航天員6次飛天,6次凱旋

你記住的或是11位執行過任務的航天英雄

但是,我們更要知道的是

在叩問蒼穹的飛天夢裡

還有著無數個「鄧清明」、「吳傑」

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

雖未披甲征戰,已是鞠躬盡瘁

他們的故事或許不那麼驚天動地

但依舊值得每一個人熟悉

資料 | 《朗讀者》、中國軍網、新華社等

圖 | 視覺中國、網路

點擊「寫留言」

致敬每一份默默無聞的付出

更多新聞

覺得不錯請點贊

本期監製/楊繼紅 主編/李浙 編輯/馬瑋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視新聞 的精彩文章:

十七歲那年的雨季,我們有共同的期許

TAG:央視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