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大揭秘到了清朝為何不再修築長城,真相原來是這樣!

歷史大揭秘到了清朝為何不再修築長城,真相原來是這樣!

原標題:歷史大揭秘到了清朝為何不再修築長城,真相原來是這樣!


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被古往今來的人們說成是曠世罕見的一大創舉,也為今天的中國留下一座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歷史文化遺產,還有幸榮膺了世界第七大奇蹟。其實,當年秦始皇在啟動修築萬里長城的時候,原本也並沒有想到萬里長城的修築會在後世有如此之多的榮耀。


據說,始皇32年,當燕人盧生向秦始皇獻上「亡秦者胡也」的圖讖時,秦始皇覺得自己大展身手消除大秦帝國隱患的時機來了。在秦始皇看來,如果不立即北擊匈奴大秦帝國很可能會亡於日益壯大的胡人之手。於是,他果斷委派能征善戰的大將軍蒙恬率領30萬精兵強將向匈奴發起了強悍的攻擊,一舉收復了河南與榆中等廣大地區,次年又收復了高闕,直抵陰山及黃河河套以北地區。匈奴抵禦不過蒙恬將軍的進攻,甚至還擔心會遭到東西兩翼的更大襲擊,最後乾脆逃往大漠北方去了。


此時的秦始皇仍然對匈奴很不放心,為了防患於未然,他不惜血本,徵用70萬勞工,歷時多年,在西起臨洮東止遼東這綿延萬里的疆土上,大規模修築長城,以此試圖杜絕胡人亡秦之患。這大概就是多少年來歷史教科書上的「修長城抵禦外患」之類的傳統說法。


在中國古代,修城禦敵並不是秦始皇首創的,早在公元前七世紀前後,各諸侯為了抵禦對方的進攻,就已經開始在自己的領地上修築高大的城牆,這些城牆也可以被稱之為長城。公元前四世紀前後,燕、趙、秦等國為了防禦北方游牧民族的襲擾,也相繼修建長城。


在當時的人們看來,修築長城是古已有之的禦敵辦法,也並不是什麼最新創舉,但卻被秦始皇發揮到了極致,因而秦始皇修築長城對後世的影響極為深遠。因而,悉數秦代以後的中國曆朝歷代,沒有修過長城的朝代竟然寥寥無幾。


秦始皇的確沒有機會看到他倡導修築的萬里長城在「抵禦外患」方面發揮怎樣的功能和作用,但他卻把「修築長城抵禦外患」防禦理念流傳給了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們,使那些中國古代的統治者們一代接續一代地把萬里長城修築下去,直到清朝時才嘎然為止,不再繼續把萬里長城維修擴建下去。



清朝真的就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沒有修過長城的朝代,不僅沒有修築新的長城,而且也沒有維修過老的破敗的長城。這當然要從清朝入關開始算起。


據史書記載,清朝康熙時,邊防總兵蔡元向朝廷報告說長城有許多部分早已倒塌,要求撥款進行大規模補修。康熙聽了報告,很不以為然,康熙說自秦代修築長城以來,漢、唐、宋歷代經常修繕長城,動用了大量的民間勞工,花去了大把銀子,但卻從來都沒有因長城的加固而免除邊患。明末清太祖大兵長驅直入,諸路瓦解,皆莫能當,可見守國之道,不在修城而在修民。康熙指出,「民悅則邦本得,而邊境自固,所謂眾志成城則也。」


清朝不修築長城,跟清朝大兵破城入關入主中原的歷史經歷有關。明朝曾是中國歷史上修築長城最下功夫的一個朝代。為了抵禦北方匈奴後人們的大膽冒犯,朝廷不惜動用大把錢財,徵用難以數計的勞工,耗費大量的時間,去修補、完善歷朝歷代遺留下來的長城,試圖把長城修築得固若金湯的鐵壁銅牆一樣,堅決把大明王朝的外敵抵禦於萬里長城之外。


然而,堅固的長城卻無法抵禦清兵從關外的進入,也無法抗拒大明王朝本身的迅速衰敗與覆亡。由此看來,大明王朝那些耗費在萬里長城維修、擴建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都統統做了無用功。



清康熙皇帝「守國之道,不在修城而在修民」的高論,則更是清朝對修築長城問題的深刻反思與幡然猛醒,再次表明了清朝對於修築萬里長城的理解認識簡直就是再清醒再明確不過的了。

在今天看來,萬里長城在中國古代時的「抵禦外患」作用,大概只是歷朝歷代皇帝們主觀上的一廂情願而已,因為當時的北方游牧民族遠沒有歷朝歷代皇帝們所主觀臆想的那樣強大,甚至也難以構成真正意義上「外患」。那麼,秦始皇及其歷朝歷代皇帝們所樂此不彼的修築長城,也只能是一種以「抵禦外患」為借口的主觀臆斷行為的結果罷了,而其中的損害國力、勞民傷財、積怨甚廣的歷史危害也就更不用說了。



清朝不再修築萬里長城,是一種歷史的進步,也是一種科學和文明的選擇,但同樣也挽救不了一個封建王朝的沒落與覆亡。


也許正因為如此,萬里長城作為中國封建歷史的見證,在今天更應該得到很好的關注和保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視奇論 的精彩文章:

此人連曹操都怕,當之無愧蜀漢第一,人品卻讓劉備都心生厭惡
關於史上第一貪官的和珅死後的三大轉世傳說,說出來你肯定不會相信

TAG:影視奇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