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V神點贊的項目,Liquidity 深度測評

V神點贊的項目,Liquidity 深度測評

評級機構:節點計劃(NPC)

評級模型:NPC 項目評級成長模型 V1.2

Liquidity Network

(Simple, Scalable, Secure Blockchain Payment and Exchange)

項目概述:

Liquidity Network 是一個比閃電網路或雷電網路更靈活和高效的鏈下支付生態系統,可提供簡單、可擴展和安全的區塊鏈支付網路和非託管式去中心化交易所。

項目亮點:

1、N對N鏈下交易,靈活的路由以及低押金等性能優勢。

2、合理的經濟模型,兼顧個人用戶和商業用戶的不同訴求。

3、得到重量級投資機構青睞。

4、有MVP錢包。

5、市場熱度高,社區質量好。

缺點:

1、技術細節需要進一步披露。

2、開發團隊偏弱,無區塊鏈開發經驗或有相關經驗的顧問。

3、荷蘭式拍賣導致估值得到相當程度的釋放。

4、MVP錢包存在使用功能障礙,需進一步改進。

NPC 總評:

炒作指數:高

風險指數:中

NPC興趣指數:高

NPC 風險模型:145分(總分295分,分數越高,風險越低)

百分制:108 / 295 = 50分

*NPC測評模型簡介

NPC 項目評級模型分為風險模型與成長模型,其中風險模型為拒絕模型,旨在通過可量化指標全面評估項目風險性,進行項目的初步篩選;成長模型則專註於對項目進行全方位地深度評測,旨在考察項目的成長潛力,篩選出最具價值的投資標的。由於短期資本市場的不可預測性,NPC 更專註於發掘具有長期價值的優質區塊鏈項目。

本期分析師:知行者,謝駿毅,Leo

背調人員:知行者,Leo,Goliath

編輯:周徒子

項目概述

該項目為一個比閃電網路或雷電網路更靈活和高效的鏈下支付生態系統,可提供簡單、可擴展和安全的區塊鏈支付網路和非託管式去中心化交易所。

一、項目定位

該項目是一個由支付結算網路和去中心化交易所構成的生態系統。一方面,該項目會提供一個支持鏈下支付(例如, Ether / ERC20 )的非託管(無需資金託管鎖定)式多方區塊鏈結算系統( Liquidity. Network ),其可顯著降低交易費用,使主流社會採用區塊鏈系統成為可能;同時,該項目也將提供一個通過鏈下原子交換技術實現的非託管式去中心化交易所( Liquidity. Exchange )以解決交易所所面臨的區塊鏈網路擁堵和過高交易費的難題,甚至可擴展到或超越中心化交易所的吞吐量。

該項目將提供可擴展、即時、安全和簡單的鏈下支付生態系統,主要包括微小支付、即時支付、無固定鎖定資金、簡單路由、安全、非託管資金、交易費靈活支付、通用性高(任何智能合約區塊鏈)以及經過嚴格的同行評議研究等特點。

評價:十分必要

眾所周知,比特幣和以太坊網路儘管潛力巨大,但其TPS仍與當前的中心化支付系統有著明顯的差距(如 VISA ),而當前提出的其他鏈下解決方案由於限制頗多(可觀數量的固定抵押金、昂貴的通道建立、無鏈下支付通道重組以及複雜的路由結構等)而使落地應用之路困難重重。該項目使烏托邦式的鏈下支付擴展性解決方案的真正落地應用成為可能。顯然,該項目的成功將有助於幫助當今公鏈突破擴展性不足的性能瓶頸,故評級為十分必要。

二、商業模式和估值

經濟模型

Liquidity 網路的核心是一套新穎的多方鏈下支付協議,主要利用Hub這一技術去解決傳統雙向支付通道所面臨的抵押管理挑戰,而代幣 LQD 則被設計成該協議生態系統中用於交互和促進其自身發展的標準代幣。Liquidity網路的經濟模型直接取決於該項目所努力的目標,即利用安全的鏈下交易提高區塊鏈的交易擴展性。其關注的不僅是從技術角度提高區塊鏈系統的擴展性,同時也希望從經濟角度掃清阻礙高吞吐量交易的障礙。安全和擴展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博弈,如,過高的手續費會顯著的降低區塊鏈交易規模,過低的手續費則有可能降低系統安全性。即,Liquidity網路經濟模型的目標是既需要控制高頻交易成本,提高競爭力,也需要預防可能的網路攻擊(女巫攻擊)。

基於以上經濟模型設計宗旨,項目方認為個人用戶將是Liquidity網路的主要使用者,為了降低系統使用成本,提出了「免費基本套餐+增值服務」的解決方案。即,Hub運營商(類似於電信運營商,提供流量通道服務)將為個人用戶的常規支付(非商業用途,使用基本支付功能)提供免費的用戶到用戶的鏈下支付功能(不需要使用LQD支付費用)。項目方將會開發基本的標準hub客戶端軟體、審查者客戶端以及錢包等軟體並將之開源,鼓勵其他開發者(免費)分叉和運行這些軟體的個人開發版本。一般而言,商人更關心能否及時獲得提供服務的報酬,只有Hub運營商會權力維護私有支付Hub的安全性、可用性和用戶基數等,而Hub運營商可以此提供所謂的增值服務(包括但不限於以下示例):

(1)有償的非標準SLA服務。SLA(Service Level Agrement)即為服務水平協議,基本SLA類似於傳統電信運營商提供的基本套餐服務(如簡訊月發送數量30條內免費等)。所謂有償的非SLA服務是指,hub運營商為專業商人和支付處理商有償提供額外的專業支付處理能力,如需要更快的交易處理速度、更大交易額度和強制訪問等服務。

(2)有償API服務。為了便於與電商業務協調,商家(例如信用卡支付提供商)傾向於利用API提供支付參考碼和附加數據來追蹤具體的某筆支付歸屬於某個Hub運營商。

(3)支付通道審查服務。項目方將開發專用的審查客戶端用於對任何Hub運營商進行監控。商家可能僱傭第三方節點執行審查服務以防止交易通道連接失效或交易服務被拒絕。

以上展示的Hub運營商和所提供服務的示例

(以上運營商名稱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評價:經濟模型合理,綜合考慮了未來的應用生態

該項目的經濟模型類似於現有電信運營商的商業邏輯,巧妙的平衡了個人用戶和商業用戶的需求和特點,既能有效促進Liquidity網路用戶基數的擴大(個人用戶免費),也能有效保證網路的安全和健壯(商人願意用一定價值換取用戶數量和更好的使用體驗和性能),是不可多得的優秀區塊鏈項目經濟模型之一。然而,由於區塊鏈上的個人相互之間沒有任何額外信息(無徵信數據、無名譽擔保、無押金擔保),也不存在第三方保證機構,如何區分個人用戶和商業用戶的機制仍待進一步披露。

技術可行性

討論Liquidity的技術優勢就不得不先討論一下為什麼已經可以使用的閃電網路遲遲沒有普及的重要缺陷:可觀數量的固定抵押金、昂貴的通道建立、無鏈下支付通道重組以及複雜的路由結構等(詳見節點計劃核心成員(NPC)謝駿毅的專業分析鏈下交易梳理之一 閃電網路)。換言之,作為小額高頻交易解決方案之一的閃電網路其實使用成本十分昂貴,這幾乎已經完全掀掉了閃電網路的使用根基。

閃電網可視化結構圖

為了更專業全面的評判Liquidity的技術邏輯,以下引述節點計劃核心成員(NPC)謝駿毅的分析,詳情見鏈下交易梳理之二 Liquidity.network(點擊跳轉)。

首先Liquidity是基於以太坊的鏈下擴展,和雷電直接競爭。原先不管是閃電網路還是雷電,通道都是在交易雙方之間兩兩建立的,而且是雙向通道,然後通過在眾多已有通道間的路由做到陌生人之間的多跳支付。

而Liquidity則拋棄了雙人通道的概念,轉而直接引入了多人間鏈下交易的樞紐(N-party Hub),而且多個樞紐間可以互聯組成整個網路。下文將詳細介紹該項目的關鍵技術特徵。

閃電/雷電網路與Liquidity網路樞紐結構的區別

1. 樞紐(Hub)

樞紐不再是個封閉的兩人世界,而像一個開放的信用合作社,任何人都可以加入某個特定的樞紐(看到第四節就會明白,其實更像一個去中心化交易所或者電信運營商)。新用戶加入樞紐也被設計成了鏈下行為,從而跳過了閃電網路那樣鏈上創建交易雙方多重簽名地址的成本和花銷(但是充值和取現依舊會是鏈上行為,詳情可見第四節)。存入樞紐內的資金可被視作接受統一管理。另外,項目方的期許是每個Hub里有至少十萬個成員參與其中。

2. 更貼近實際的資金鎖定機制。

整個網路內需要鎖定的資金可以只是最近十分鐘內的平均交易額度,而不是所有交易金額加起來的總和。舉個例子,假設100個用戶之間會發生各式各樣的支付交易,月平均交易量達100BTC: 對於閃電網路來說,那麼參與其中的每個人都要押入100BTC,總共需要將一萬個BTC鎖定到閃電網路中。同樣情況下,對Liquidity來說,將時間縮短到十分鐘,那麼平均交易量也就縮小了4464倍(4464 = 31天 * 24小時 * 60分鐘 / 10分鐘,話說官方還是有點「小無恥」的,白皮書里也是直接算一個月31了,畢竟這樣數據最好看),於是所需要的抵押總額也就縮小了4464倍(其實看下去就會發現押金什麼的感覺已經不重要了)。

3. 樞紐結構可減少路由壓力

(假設大部分樞紐都含有成百上千個用戶可以自給自足)。而且樞紐之間也可以互聯,如果同一個用戶同時加入了連接成環的多個樞紐,那麼抵押進這些樞紐的金額可以在彼此之間動態調劑。這個想法是從創始人早先的一個研究成果REVIVE引申而來的。REVIVE是運用在傳統的雙人支付通道中的一個押金再平衡的協議,使用了線性規劃做優化計算。比如下圖裡是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三個人ABC每人都擁有100錢,通過雙向支付通道形成了一個環,但是通道內的金額分配非常不平衡:

不平衡押金分布示意圖

AC之間,AB之間和BC之間各自擁有了一條通道。在AC通道里,當前A賬面上有100,C啥都沒有,而AB通道里,A啥都沒有,但是B有100。如果這時候A要再給B轉50,或者有個多跳支付交易希望通過AB通道來走(比如畫面外的一個付款人付給A以50,A付給B以50,B再付給畫面外的最終收款人50),這裡一個比較容易想到的思路就是:把AC通道中屬於A的100里50通過「乾坤大挪移」放到AB通道里給A使用。

乾坤大挪移流程如下:

隨機在ABC中選取一個領導者來引導這個再平衡的過程,期間三個通道需要全部凍結,通過每個人的偏好和當前的需要構建出一系列的鏈下支付交易,交給所有人簽字,都通過後,就強制原子性交易執行。比如在上面這個例子里,再平衡的結果可以是讓A轉給C以50,C轉給B以50,B再轉給A以50。這個時候ABC每個人依舊每人擁有100錢,誰也沒多誰也沒少,不過在每個通道內的所有賬本上都有50了。具體的再平衡步驟如下圖:

押金再平衡示意圖

4. 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構想(主打鏈下原子交換)。這個其實並不新鮮,《跨鏈梳理之哈希鎖定 及 IOV簡評》中1.4節也提到了閃電網路使用HTLC實現了該功能,並出了demo。當然Liquidiity如果能實現這個功能也是極好的,而且Liquidity的開發基於以太坊,會天然地支持ETH和ERC Token們,使用範圍也會比基於BTC的閃電網路更加寬些,比如可以幫助Token ICO做到ETH和Token的實時兌換。

5. 架構層面來看,目前也只有比較粗線條的介紹。如下圖,鏈下的Liquidity網路伺服器(web server)通過鏈上Liquidity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來創建新的樞紐。

Liquidity架構

這裡的網路伺服器是一個中心化的存在,不過問題並不大,因為用戶只是用它作為前端應用來部署合約,創建新樞紐和進行轉賬交易等而已。每個人都可以創建新樞紐。我們看了下Liquidiy的第一個demo就是關於這個網路伺服器的,使用體驗有點類似於去中心化交易所,比如以德、Idex之流。

如上圖,加入樞紐後,用戶需要把錢先從自己錢包「充值」到Liquidity鏈下,才能轉賬給網路內其他人。不過,關於Liquidity智能合約具體的結構和邏輯,如何充值,如何廣播上鏈等等內容目前找不到任何細節,讓人霧裡看花,難以看清。眾多的疑問著實令人難受,所以NPC成員謝佬親自試用了一下Liquidity錢包(https://wallet.liquidity.network )。根據NPC成員謝佬發回的體驗報告(詳見鏈下交易梳理之二 Liquidity.network(點擊跳轉)),可以判斷Liquidity當前版本的錢包功能仍然比較粗糙,操作體驗也較差。根據謝佬的判斷,Liquidity 其實就是一個去中心化交易所,充值和取現都會觸發鏈上交易。其主要亮點在於,當資金存入Liquidity後,內部的交易都會是鏈下交易,而不是像以德那樣每執行一筆買賣交易都需要經過一次鏈上確認。經過實際測試可以發現才發現Liquidity與閃電網路相去甚遠。而Liquidity所走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的道路確實是可以實現以下特性:

(1)充值抵押到Liquidity網路的資金是彈性的,並且用戶有並且隨時可以取出或充入更多。

(2)支付基本不需要路由,打錢過去就行了。樞紐充當了「黃頁」的功能。

(3)同一個賬戶在n個不同樞紐(交易所間)的鏈下資金再平衡(對應n個Liquidity內部地址)。

不過Liquidity的白皮書過於淺顯,只能算是項目介紹書,其中大部分內容都是定性的概念介紹,並沒有涉及太深的技術細節。與之相比,閃電網路的技術白皮書深入到每個小細節以及各種「勾心鬥角」的考量,看似難讀,其實是十分好讀,看完後通體舒暢,當浮一大白。

雖然Liquidity的白皮書沒有透露任何關於如何實現樞紐(Hub)內部的鏈下處理的細節,但根據錢包轉賬測試推斷:Hub內部直接調用了某合約完成雙方賬戶餘額更新(畢竟以太坊是基於賬戶模型的,沒有任何的UTXO)。我們期待Liquidity儘早推出技術黃皮書,以饗各位區塊鏈大牛。

代幣出售

根據官方披露和節點計劃程序員測試,可以確定Liquidity的已發布的MVP錢包可以勉強使用,但界面十分粗糙,功能尚不完備,存在bug。項目方許諾在公開輪拍賣前發布Liquidity測試網,將包括第一個N對N的支付Hub解決方案。

評價:技術邏輯可行,但技術細節待批露

該項目就總的技術邏輯而言,合理且可行,但是關於低押金和鏈下交易可能引發的安全問題的預防或解決方案尚不清晰,期待進一步技術細節披露。

代幣出售

Token總量:1億

Token單價:採用荷蘭式拍賣,單價不低於Pre-sale價格(ETH:LQD=1:1429,摺合約0.61美元)

Token分布:無Private pre-sale,公開預售輪佔比15%,公開輪佔比50%,剩餘35%分2年解鎖給公司

資金募集狀況:Pre-sale共募集10496.59ETH,單價873.28USD/ETH,摺合約9,166,462美元

公開IC0時間:荷蘭式拍賣,2018年月14日,22:00(北京時間)開始,持續時間待批露。經過簡單KYC,個人限額3ETH;完全KYC驗證後個人無投資上限(視頻KYC)。

KYC/AML:需要,根據瑞士法律嚴格審核。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和台灣的投資者必須經過KYC認證後方可參加公開輪。

白名單申請:

1、首先通過電報群官方機器人註冊認證以太坊地址(http://t.me/liquiditynetwork)

2、根據機器人提示跳轉到官方白名單註冊地址,提交註冊資料。

關於荷蘭式拍賣的參投策略

荷蘭式拍賣,又稱降價拍賣,拍賣過程中價格逐步降低,售完或達到官方預定價格時停止。該拍賣機制促使參與者考慮機會成本,導致token價值會得到相當程度的釋放,難以獲得低價的拍賣品。

Pre-sale價格衰減函數

根據官方資料,Liquidity的Pre-sale和Public sale均採用荷蘭拍賣。其中,Pre-sale荷蘭拍賣的LQD總量為15%,共15,000,000枚,初始價格(Initial price)為0.5ETH,衰變常數(Decay constant)為8.517193191416236,拍賣時間(Decay period)持續約22天,此次拍賣的終止觸發條件是:拍賣獲得的ETH =拍賣實時單價 × 拍賣代幣數量,LQD單價約0.61美元,共募資1,247,517美元,其拍賣細節見下圖。

Pre-sale荷蘭拍賣中LQD單價隨著時間推進的價格變化

來自https://presale.liquidity.network/

Liquidity與Raiden Network同為以太坊鏈下擴展性解決方案,且均採用荷蘭式拍賣,故兩者的估值具有可比性。但鑒於 Liquidity 項目在市場熱度(V神點贊)和品牌塑造方面的成功,其募集資金總額可能超過Raiden Network,但兩者流通市值應相差不遠。事實上,Raiden Network的荷蘭式拍賣結果是:單價為0.00219ETH(約0.67美元),共募集109532ETH;當前RDN單價:1.24美元,總市值62,774,623美元。

目前,LQD在Pre-sale的單價約0.61美元,略低於RDN募資價格。按照Liquidity官方表示,公開輪中 LQD 的最小單價將是 pre-sale 中的最終價格,而其荷蘭拍賣的價格函數將在6月11日公布。根據RDN市值預估,LQD上市交易所後的合理單價約為1.23美元,因此,公開輪荷蘭拍賣中,當LQD單價在0.61-1.23美元區間時,可適當參與;若超過1.23美元,則應警惕估值過高風險。

(其他參投策略可參考Tokengazer的V神欽點的「劉強東」——Liquidity Network區塊鏈世界的供給側改革)

評價:估值已得到相當程度釋放

三、團隊與合作方

核心團隊

評價:技術團隊偏弱

合作方

評價:中等

丹華一家獨秀,撐起了投資機構水平。

四、社區熱度與其他機構評級

Github代碼質量:僅有早前的一次分叉,其餘代碼細節待批露

社區熱度:

twitter:1877

Telegram:14711人

其他機構評級:

ICODROPS:Medium Interest

評價:熱度高,社區質量較好

五、其他

1、官網質量尚可,白皮書相對偏項目和商業介紹,技術細節較少。

2、社區活躍,質量較高

3、尚未進行大規模路演推廣

4、項目聞名,流傳較廣

六、綜合評級

該項目採用了新穎的以Hub為核心的鏈下支付協議,其技術路線能夠避免傳統鏈下解決方案(雙向通道)的短板(如昂貴的抵押資金,路由困難等)。如若成功實施,該項目將可能重塑目前的區塊鏈支付市場,在空投競賽、去中心化交易所等小額高頻支付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然而,該項目也面臨諸多困難,包括但不限於如何適當平衡交易安全和便利性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保證鏈下交易賬本的一致性。此外,團隊實力仍需得到加強,也需要披露更多更具有說服力的技術細節。

優點:

1、N對N鏈下交易,靈活的路由以及低押金等性能優勢。

2、合理的經濟模型,兼顧個人用戶和商業用戶的不同訴求。

3、得到重量級投資機構青睞。

4、有MVP錢包。

5、市場熱度高,社區質量好。

缺點:

1、技術細節需要進一步披露。

2、開發團隊偏弱,無區塊鏈開發經驗或有相關經驗的顧問。

3、荷蘭式拍賣導致估值得到相當程度的釋放。

4、MVP錢包存在使用功能障礙,需進一步改進。

NPC 總評

炒作指數: 高

風險指數:中

NPC興趣指數:高

七、基本信息

官網:https://liquidity.network/

Twitter:https://twitter.com/liquiditynet

Telegram:https://github.com/liquidity-network

附件1:Liquidity 風險模型(點擊放大)

歡迎使用使用 ETH 或其他 erc20 的代幣(比如詩意幣 Uqn)進行讚賞。

*風險提示

本文僅提供一般性信息,不構成本組織及成員的任何投資建議。報告原始資料均源於網路,節點計劃不對資料中所述信息的準確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承諾。任何情況下,節點計劃不對任何組織及個人基於本資料的行為負責,請自行承擔依據本信息所做決策的所有風險。如有任何建議,歡迎批判指正。

——關於「節點計劃 Node Project」

節點計劃 Node Project 是一個非營利性區塊鏈項目評測組織,專註於區塊鏈行業前沿技術與初期優質項目的挖掘 。目前 Core 成員八人,包括 Amazon AWS 工程師、Data Scientist、Market Experts、加密貨幣行業從業人員、金融業從業者、資深項目評測師等。

我們相信區塊鏈終將改變世界,NPC( Node Project Core)會用自己的行動去探索和實踐。歡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我們,將 Node Project 打造成最優質的區塊鏈社區,共同挖掘優質項目。

In blockchain we trust.

商務合作請在後台聯繫我們(恕不接受任何項目方對於軟文及內容有關方面的接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節點計劃 的精彩文章:

Fachain 深度測評:區塊鏈如何破解「不可能三角」

TAG:節點計劃 |